球孢白僵菌防治茶树害虫角胸叶甲的初步研究

2017-07-18 11:38李耀明欧高财周品谦王沅江
茶叶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僵菌虫体茶树

包 强,李耀明,欧高财,肖 蕾,周品谦,钱 存,王沅江*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湖南 长沙 410127;3.怡清源长春茶厂,湖南 长沙 410125)

球孢白僵菌防治茶树害虫角胸叶甲的初步研究

包 强1,李耀明2,欧高财2,肖 蕾1,周品谦1,钱 存3,王沅江1*

(1.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植保植检站,湖南 长沙 410127;3.怡清源长春茶厂,湖南 长沙 410125)

为评价球孢白僵菌对茶角胸叶甲田间防治效果,于虫体出土前和出土后2个时期连续喷施100 g/666.7 m2的400亿孢子白僵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田间防治模式下,能够有效减少茶角胸叶甲对茶树的危害,处理组的茶树芽头数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嫩叶和老叶被角胸叶甲取食的孔洞数量处理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处理组区域内的下一代虫体的越冬代幼虫基数减少量也极为显著。

球孢白僵菌;茶角胸叶甲;茶树;防治效果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又称黑足角胸叶甲,是我国南方茶区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危害程度呈上升[1]。对于该虫的防治,前人主要依赖于化学或人工防治[2-3]。化学防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降低虫口密度,但同时也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及茶叶的外销。因此,探寻一条对茶角胸叶甲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昆虫真菌杀虫剂由于具有不污染环境、流行性、大量生产较为容易等优点[4],在农林害虫的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真菌杀虫剂研究最多的是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其不同剂型已在防治多种农林害虫中大面积应用[5-7],白僵菌能够在自然条件通过体壁接触感染杀死害虫。白僵菌可寄生15个目149个科的700余种昆虫,对人畜和环境比较安全、害虫一般不易产生抗药性,可与某些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等化学农药同时使用。何友平等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角胸叶甲成虫的生物测定筛选出感染该成虫的高致病力菌株[8],但未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至今在茶叶的实际生产上未有白僵菌成品控制茶园中角胸叶甲的报道。本文选取了市面上规模化生产400亿个孢子/g的球孢白僵菌粉剂,采用虫体出土前和出土后2个时期连续喷施100 g/666.7 m2田间处理模式,探讨球孢白僵菌粉剂对茶角胸叶甲的防治效果,旨在筛选出田间控制茶角胸叶甲应用模式及新的、有效的防控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菌药

孢子含量为400亿个孢子/g的球孢白僵菌粉剂,由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 防治对象

第一次喷药以茶角胸叶甲幼虫、蛹为主,喷药后1周左右陆续出土羽化成成虫;第二次喷药于成虫羽化高峰期,虫态为茶角胸叶甲成虫。

1.3 试验地点及概况

试验地位于长沙县春华镇怡清源长春有机茶基地,基地种植严格按照有机茶种植标准进行。

1.4 试验设计与方法

设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两块茶角胸叶甲2015年度危害基本一致的试验地,日常管理按有机茶种植标准进行,其中试验处理组增加喷洒2次白僵菌的处理方式,试验面积不少于0.67 hm2。

1.5 喷药时间及方法

喷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喷药于2016年3月30日,采用3WBD-16HBA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台州市路桥福达喷雾器厂),使用量为100 g/666.7 m2的白僵菌粉剂,喷洒位置为茶树行间土壤。第二次喷药于2016年4月25日,使用量为100 g/666.7 m2的白僵菌粉剂配水喷洒,采用侧位喷洒茶树叶片背面,并扫喷振落地面虫体。两次喷药时天气选择阴雨进行,有利于白僵菌孢子的萌发。

1.6 药效调查与统计方法

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分别采用0.1平方尺调查茶园土壤中茶角胸叶甲的越冬幼虫基数进行比较,评价白僵菌防治角胸叶甲对下一代越冬幼虫基数减少的效果,采取五点取样调查。施药后不定期实地查看茶树生长发育情况,以观察药剂对茶树的安全性,2016年7月进行防效调查,采取五点取样调查0.1平方尺内试验区与对照区茶树芽头数量、新老嫩叶上角胸叶甲危害孔的数量。

所有的试验数据均应用Excel 2010与DPS统计软件完成,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差异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图1 感染白僵菌茶角胸叶甲不同虫态(左:幼虫、中:蛹、右:成虫)Fig.1 The different shape of Basilepta melanopus infected by Beaureria tenella

2.1 对角胸叶甲不同虫态的致病性

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能够侵染不同虫态的角胸叶甲(图1)。角胸叶甲感染白僵菌,其白僵菌孢子产生芽管,通过虫体皮肤侵入其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繁殖使害虫新陈代谢紊乱致死。

2.2 对茶树的安全性

施药后,对试验区茶树生长状况与对照组进行目测比较,试验区茶树生长正常,叶色等无明显异常,且未出现叶片褪绿、畸形等药害现象,说明球孢白僵菌粉剂处理对茶树是安全的。

2.3 对茶芽的保护效果

连续两次喷洒球孢白僵菌试验处理能够减少角胸叶甲对茶树的危害,喷施白僵菌的茶树与对照相比,其芽头数量(62.4±6.4个/0.01 m2)大于对照组茶树的芽头数量(29.4±10.3个/0.01 m2),经方差分析差异显著。

2.4 对茶树叶片的保护效果

喷施球孢白僵菌后,处理组茶树嫩叶和老叶被角胸叶甲取食的孔洞数量都小于对照组茶树嫩叶与老叶上的孔洞数量,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显著;老叶与嫩叶相比,无论处理组还是对照组,老叶上的孔洞数量多于嫩叶上的孔洞数量(图2)。

图2 白僵菌防治角胸叶甲对茶树叶片被害孔的数量影响Fig.2 The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bitten tea leaves usingBeaureria tenellato controlBasilepta melanopus

2.5 对越冬幼虫基数影响

2016年2月,试验前调查茶园土壤中角胸叶甲越冬幼虫,危害严重茶园地块0.1平方尺区域内最多可以调查到178头,最少也达到65头虫体。经过2016年连续喷施2次球孢白僵菌后,2017年2月调查时,危害严重茶园地块0.1平方尺区域最多调查36头,个别区域调查不到虫体。说明连续2次喷施球孢白僵菌防治角胸叶甲能够较好降低下一代虫体的越冬代幼虫基数。

3 结论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来看,采取在虫体出土前和出土后2个时期连续喷施100 g/666.7 m2的400亿孢子白僵菌处理防治模式下,喷施白僵菌的茶树与对照相比,其芽头数量大于对照组茶树的芽头数量,嫩叶和老叶被角胸叶甲取食的孔洞数量处理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调查发现连续2次喷施球孢白僵菌能够较好降低茶角胸叶甲下一代虫体的越冬代幼虫基数,说明应用400亿孢子球孢白僵菌防治茶角胸叶甲效果较为显著。

茶角胸叶甲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幼虫期在土壤中生活高达280~300 d,球孢白僵菌在茶园土壤中定植下来侵入幼虫虫体,从而达到控制下一代虫体的越冬代基数,使虫体无法化蛹羽化成成虫,减少成虫对茶树叶片的危害。加之,茶角胸叶甲幼虫一般在土壤中活动范围小,大面积喷施白僵菌菌粉防治茶角胸叶甲有很好的使用性。本研究应用球孢白僵菌防治茶角胸叶甲,仅是初步试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试验推广。

[1] 羊柏娥,王沅江. 茶角胸叶甲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 2008, 35(03): 24-26.

[2] 李先文,谭济才,陈建芝,等. 5%锐劲特悬浮剂防治茶角胸叶甲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01): 52-53.

[3] 吴彩谦,朱来佳,黎达境,等.茶角胸叶甲发生情况调查及防治建议[J].广西植保, 2010, 23(01): 20-21.

[4] 蒲蛰龙,李增智,昆虫真菌学[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5] 周燚,王中康,喻子牛. 微生物农药研发与应用[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6] Cottrell TE,Shapiroilan DI. Susceptibility of a native and an exotic lady beetle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to Beauveria bassiana [J]. 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 2003, 84(2):137-144.

[7] Roberts DW,St Leger RJ. Metarhizium spp cosmopolitan insect-pathogenic fungi: mycological aspects [J].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2004, 54(54):1.

[8] 何学友,蔡守平,童应华,等. 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不同菌株对黑足角胸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评价[J]. 昆虫学报,2011, 54(11):1281-1287.

Preliminary Study on Control Efficacy ofBasilepta melanopusLefevre withBeaureria tenellain Tea Garden

BAO Qiang1,LI Yao-ming2,OU Gao-cai2, XIAO Lei1,ZHOU Pin-qian1,QIAN Cun3,WANG Yuan-jiang1*
(1.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National Center for Tea Improvement in Hunan sub-centers, Changsha 410125, China; 2. Hunan Sta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Changsha 410127, China;3. Yiqingyuan Changchun tea factory,Changsha 410125, China)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 fect ofBeaureria tenella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Basilepta melanopusLefevre, the treatments of 100 g/667 m2of 40 million spores ofBeaureria tenellawere carried out tw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group could reduce the harm of tea leaf and the number of tea bud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aves and the old leaves were the number of hol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 cant,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overwintering larva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was very signif cant.

Beaureria tenella,Basilepta melanopusLefevre, Tea tree, Field control

S571.1

A

1009-525X(2017)02-37-39, 43

2017-03-02

2017-03-09

科技部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2016YFD0200904),湖南省植保防疫及病虫害专业防治专项(2015-2017),湖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5-2019),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专项青年创新引导项目(2016QN30)

包强(1988-),男,湖南衡阳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茶园害虫综合防治研究。

*

王沅江(1966-),男,湖南平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保护和生态控制研究。Email: chnwyj@163.com

猜你喜欢
白僵菌虫体茶树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