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现状与思考

2017-07-19 11:55赵喜婧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调查表高职传统

赵喜婧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210)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现状与思考

赵喜婧

(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 264210)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中的传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现状和大学生接收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有效传播给出了三点建议:要借力网络使传统文化活起来;课堂仍然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必不可少。

新媒体;传统文化;大学生;传播

今天,我们处在科技快速发展、新型媒体层出不穷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容量和方式时刻都在发生巨变,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在高职院校,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活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现状调查

笔者在2016年10月,对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传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方式,在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和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发放,三所院校分别为全国示范高等职业学院、山东省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普通高职院校的典型代表。本次调查共收到759份有效问卷[1]。问卷共设计10个问题,包括“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信息接收及途径”和“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两部分。为确保问卷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访谈。

表1 “每天网络活动时间”情况调查表

表2 “最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情况调查表

1.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信息接收方式及途径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高职学生每天网络活动(浏览网页、阅读、使用微博、QQ、微信等APP终端)控制在5个小时以内,他们最喜欢的信息接收方式是QQ、微信或微博,传统的信息接受方式,如电视广播、阅读书籍、课堂讲授、报纸期刊并不受欢迎。这组数据表明,新媒体的出现已经完全改变了学生的信息接收方式,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方式都产生极大影响,但大部分学生能够控制网络使用时间。

从表3可以看出,在对信息真实性的考察中,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又占了优势。课堂讲授、书籍、电视广播、报纸期刊等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被学生认为比较可靠,只有9.4%学生选择相信QQ、微信或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存有警惕性,不轻易相信网络上的信息。

表3 “最信任的信息传播方式”情况调查表

从表4的统计可以发现,大学生平时最关注的信息前三位分别是娱乐信息占,社会新闻,头条推荐。这说明大学生关注点受网络影响比较大。

表4 “平时最关注的信息”情况调查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QQ、微信或微博等APP终端接受信息。网络已经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占据了他们大部分课余时间。学生喜欢网络带来的简单、方便的获取信息方式。但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虽然已经离不开网络,但他们对网络信息还保持一定的警惕性[2]。

2.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接收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从表5、表6、表7可以看出,高职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老师课堂讲授,其次是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等)。高职学生了解传统技艺知识(如琴、棋、书、画等)的主要途径是学校学习、课外兴趣班和网络学习。高职学生的民俗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饮食文化等)主要是来自父母或朋友或传统媒体[3]。

表5 “获得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途径”情况调查表

表6 “了解传统技艺知识(如琴、棋、书、画等)的主要途径”情况调查表

表7 “民俗知识(如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传统饮食文化等)的主要来源”情况调查表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是通过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内涵精髓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生活实践是学生了解传统技艺、获得民俗知识的主要途径。

表8 “喜欢的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情况调查表

表9“喜欢的学者讲座方式”情况调查表

表10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情况调查表

从表8、表9、表10可以看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高职学生比较喜欢的分别是课堂讲授或学者讲座、文化活动占和阅读书籍,最不喜欢的方式是QQ、微信和微博。对于学者讲座方式,大部分学生是喜欢现场听讲座,一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接收讲座信息,很少有学生愿意阅读文章。对于校园传统文化活动,学生会积极参与,或选择其中感兴趣的活动参与,但也有3.1%学生选择不会参与。

数据表明,一方面,大学生面对网络的信息的爆炸,并不盲目跟随,他们最喜爱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还是课堂讲授和学者讲座,而教师的言谈举止、学识水平、道德修养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另外一方面,大学生愿意在校园里学习传统文化,愿意参与校园传统文化活动。

二、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传播的思考及建议

1.新媒体时代,要借力网络使传统文化活起来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网络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网、网络课堂等平台将传统文化的信息与资源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QQ、微信、微博等APP终端与学生互动,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或微信公众号以分享的方式将传统文化呈现出来,供学生学习、思考、点评。比如,威海职业学院的“仁爱国学”公众号把学生自己整理编写的家乡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的等方面的文章发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文字变成网页的喜悦,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另外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增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4]。

2.新媒体时代,课堂仍然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课堂讲授是高职学生最信任的方式。新媒体虽然改变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方式,新媒体带来的内容也是丰富而多元,但却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所以学生最信任的方式是课堂讲授或学者讲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要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用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或学者讲座中,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言谈举止、学识水平等对学生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会以最鲜活、最直接的方式触动大学生的心灵。

3.新媒体时代,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必不可少

学生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来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闻见学行”正是传统文化传播的关键所在。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月或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书法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加学生体验感和文化自豪感,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5]。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更方便、更快捷,内容和形态也更丰富,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传统文化的传播不要完全依赖新媒体,要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也要利用好校园活动和实践,使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真正“活起来”。

[1]陈永福,陈少平,陈桂香.大学生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20-123.

[2]金霞.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49-50.

[3]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6):85-88.

[4]付安玲,张耀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培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88-91.

[5]谢中清.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J].江西社会科学,2016,(1):252-256.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ZHAO Xijing
(Weihai Vocational College,Weihai 264210,China)

In the era of new media,the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meets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the research group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ain approaches to receiv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yanalyzingthe surveyresults,the research group gives three suggestions on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traditional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media era:the strength ofnetwork should be borrowed tomake traditional culture alive;the classroom is still the main position tosprea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are absolutelynecessary.

newmedia;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dissemination

G711

A

1671-0517(2017)04-0053-03

2017-05-12

赵喜婧(1977-),女,汉,吉林松原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资助项目(J15YB2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调查表高职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读者调查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