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会计:现状·挑战·趋势

2017-07-19 16:24王满黄波
商业会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发展趋势信息化

王满++黄波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9-0004-04

摘要:管理会计是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的集合体。信息化时代来临,企业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管理会计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但信息技术在为企业管理会计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管理会计将在理论层面和技术方法层面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文章在阐述信息化时代管理会计的积累探索及面临的挑战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信息化 管理会计 发展趋势

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已悄然来临。财政部在2016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提出单位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会计应用落地。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积极探索如何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深化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信息技术在为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助力的同时,也使企业需要面对更高额的投入、更海量的数据、更多的责任及更大的风险等一系列挑战,这将对管理会计的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冲击和影响。

一、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会计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是信息支持系统与管理控制系统的集合体,主要服务于单位(包括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指出管理会计应主要应用于单位的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等领域。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疑为管理会计在上述领域发挥职能提供了新的契机。到目前为止,我国企业依靠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功实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

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经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渐渐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领域的应用已迫在眉睫。以大数据为依托的财务业务一体化趋势,使得企业各部门协同作战,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过程,形成了完整的预算体系,使预算管理更为全面、科学、合理。企业在预算管理领域不断尝试着运用信息技术,如ERP中的预算模块、专业的预算管理软件以及企业自行研发的预算软件等各类预算管理信息化工具,中国黄金、深圳航空、烟台万华、神东煤炭等多家企业已依靠用友、金蝶、东华厚盾、Oracle、浪潮通软等国内外专业软件建立起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功案例值得国人欣喜,但总体来看,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预算管理领域的应用并不普遍。中国会计学会发布的《中国会计信息化应用调查(2015)》(以下简称《应用调查(2015)》)显示,仅有45.24%的企业在预算管理领域采用了信息技术,而这45.24%的企业中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领域的作用水平也参差不齐,这说明我国企业要想将信息技术与预算管理完美结合仍是任重而道远。

(二)成本管理:粗放与精益并存

在当今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保持成本领先优势成为众多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大法宝。但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产品种类的日益复杂,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企业实现全方位保持最优成本的需求。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协调、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全方位的各类成本,逐渐成为帮助我国企业由传统成本管理转变为精益成本管理的有力武器。例如,太阳纸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划小核算单元,进行精细核算,监控企业内部细微运作,助力管理效益提升;宝钢集团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实施生产和管理的“流程再造”,建立起包括整体产销管理系统及主要生产线控制系统在内的信息系统体系,有效落实了战略成本管理;深南电路则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了控制流程成本“极限成本控制”、控制采购成本的“网上竞价采购平台”和控制质量成本的“精益六西格玛领航员项目”,有效强化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从上述成功案例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对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与这种巨大推动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领域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据中国会计学会发布的《应用调查(2015)》显示,仅有61.74%的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采用了信息技术,且信息技术的实施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管理领域,在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等其他领域,信息化实践较少且大多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除企业自身条件限制外,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成熟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绩效管理:单维向多维转变

财政部在2017年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以深入实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为抓手,进一步发挥会计工作在绩效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绩效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管理思想的演进不断变革和完善。现如今我国的绩效管理即将迈向全员参与全程监督的新阶段,但若想成功完成这一转变并非易事。企业需面对信息量巨大、考核对象难以沟通以及不同部门考核方法不同等一系列挑战。采用传统的方式,无疑解决不了这些基本的问题,企业亟需一种灵活的、可配置的、可随时适应企业实际需要的考核工具,而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满足了企业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行为和活动信息都将得到精准的记录,管理者可以利用更多的数据信息多角度全方面地对员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目前,我国已有部分企业成功地在績效管理领域采用了信息技术。例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依靠大数据技术建立了云中心数据库,并基于数据库构建了领导综合看板、业务运营支持、考评、测算、宏观分析等统一视图,有利于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更全面地进行绩效管理;中石化集团建设了数字绩效平台,通过信息技术突出对KPI、360度、MBO等考评技术的运用,形成了全方位、标准化、透明化的考核模式,实现了绩效管理信息化及系统化。除上述企业之外,我国还涌现出其他成功建立绩效管理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如海尔、华润、神华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但总体来说,信息技术在绩效管理领域的应用多集中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因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对绩效管理信息化的推行积极性相对较低。

二、信息化时代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

与财务会计运用报表数据相比,管理会计所需的内部数据具有获取难度大、准确程度低等特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手段使得管理会计的运用如虎添翼,获取数据等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但是,信息化过程对大部分中国企业而言,显然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之路面临着应用水平不平衡、会计信息价值未被充分挖掘、信息技术手段不成熟等一系列挑战。

(一)如何解决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呈两极化的态势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类信息手段对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但与这种强大助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息手段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程度极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经济发达、信息技术先进的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比较广泛;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其技术水平落后,传统的技术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仍占主导地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也不尽人意。从企业自身状况来看,大型企业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者长远的眼光,大多已经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不同领域实现了信息化;但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状况却并不乐观。2016年底,重庆朕尔科技集团益朕软件互联网营销策划中心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状况做了一份详细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接受程度为56%,较2014年上升16.7%。这一数据看似乐观,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是片面而肤浅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简单理解为:ERP、电子商务和企业网站建设。更有甚者,部分中小企业简单地认为大数据、云计算等都是大企业应该掌握的信息技术,与自己不甚相关。上述原因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渐渐错失了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机遇,长此以往只能被信息化时代无情淘汰。

(二)如何深度发掘和利用管理会计信息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企业来说,究竟是否要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说到底是一种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权衡。从国内外现有成功经验来看,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落实管理会计应用、促进企业价值创造等方面有着巨大意义,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应当远超过其所耗费的成本。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却并未享受到管理会计信息化所缔结的丰硕成果,信息技术手段所挖掘出的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就是主要症结之一。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海量的管理会计数据并未为企业助力,反而成为了实际工作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管理会计人才不足。璞经切磋琢磨方能成玉,大量庞杂无序的数據也只有通过专业人才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才能转化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但目前我国能够挖掘出数据价值的管理会计人才却十分有限。据元年研究院2017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财务人员转型是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最大阻力之一,相关财务人员缺失的比例竟高达45.88%。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如今米常有,而巧妇却不常有。其次,管理会计信息利用率低。《应用调查(2015)》中关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0.39%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是独立于其他系统应用的;24.62%作为企业信息化整体(如ERP系统)中的一部分集成应用;而仅14.99%的企业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并实现了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从数据中不难看出,目前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情况效果并不理想,各信息系统之间却缺乏有效“互动”。这种“信息孤岛”现象导致数据信息不能物尽其用,相同信息在不同部门可能需要被重复获取,而非一条信息被多维度全方位地剖析后服务于不同部门。此外,这种缺乏系统性的信息获取方式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大多运用于战术层面,其价值难以达到战略高度。企业在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高昂代价所获取的数据却并未被深度剖析、广泛应用,这无疑是管理会计信息化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症结所在。

(三)如何提升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技术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就必须有强大的信息技术手段做支撑。《应用调查(2015)》中关于未来三年的会计信息化应用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有54.65%的企业表示需要“升级现有系统”,占比最高。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企业目前所运用的信息技术并不成熟。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存储空间不足。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企业需要面临浩如烟海的数据信息,海量的数据自然需要巨大的存储空间。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存储空间小的问题。现有的数据库几乎无法处理TB级别的数据,对更高级别数据的分析需求自然更加难以满足。其次,信息分析技术落后。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但能够真正从数据中挖掘出数据财富的却寥寥无几,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分析技术。面对着庞杂无序的数据信息,如果分析技术不够完善,就会造成数据间隐含关系的丧失,降低信息的准确性,从而难以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最后,信息系统间缺乏“互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包括预算系统、绩效管理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这些系统工具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多数企业仍处于各个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单独信息化阶段,各信息系统彼此间在功能上未能实现关联互通,在信息上难以达成共享互换。各信息系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脱节,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企业凭借我国现有的信息技术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及时获取和整合相关信息,决策支持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三、信息化时代的管理会计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发展管理会计成为大势所趋,其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成为管理会计数据提供与运用的依托,为管理会计开拓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信息化时代,管理会计借助信息技术调整、普及它的服务对象,提升、延伸它的管理职能,改进、变革它的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普及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2016年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36.5万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7.4%。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在我国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在我国蓬勃发展,不可忽视其在中小型企业的推广与运用。但从管理会计应用现状来看,管理会计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应用状况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获取难度大、成本高。而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不断降低,各类信息技术大行其道,可供中小型企业用以推行管理会计的技术手段明显增加。云计算便是其中之一,云计算因其成本低、效率高、可定制性强等优势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广泛青睐。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云计算模式能够满足其灵活的业务需求,在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效率的同时,信息化成本也能够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总体来说,虽然目前在中小企业广泛推行管理会计仍存在观念、技术和资金等一系列限制,但愈发成熟、安全和完备的信息技术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逐渐由大企业普及至中小企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层面:由战术层向战略层延伸

随着商业环境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管理会计运用于战略和日常决策之中。目前,我国企业在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绩效管理等管理会计不同领域中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上述领域的管理会计实践往往是孤立而单一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企业管理的现实需求,促使管理会计不断提升其发挥职能的层面,从日常的战术性决策向长远的战略决策拓展,从战术管理向战略管理延伸。财政部在2016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强调,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做好相关信息支持,参与规划拟定,从支持战略定位、战略目标设定、战略实施方案选择等方面,为单位合理制定战略规划提供支撑。这一要求充分展现了管理会计职能向战略层面延伸的趋势。战略管理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得的相关管理会计信息,而信息化时代,各类信息技术手段无疑是获取信息的有力武器。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可以更迅速更容易地访问和搜索大量数据。而当海量的数据被收集起来之后,企业又可通过信息技术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确立不同生产经营流程中的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信息技术对数据强大的搜集分析功能,满足了企业战略管理的信息需求,支撑管理会计的职能由战术层面向战略层面的拓展和延伸。信息化时代,管理会计不再仅仅关注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单一领域,而是更加注重从战略的高度渗透于企业的决策、规划与绩效评价等一系列环节。管理会计将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对现有管理会计职能的完善和延展,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助于战略决策的相关信息,帮助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美好愿景。

(三)管理会计的处理技术:由“信息孤岛”向“信息共享”变革

麦肯锡公司2016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企业财务部门用于业务处理的时间为60%,只有不到10%的时间用于决策支持。而世界级企业的财务部门用于决策支持的时间已超过50%。可以说我国企业若想达到世界级水平,就必须努力缩短业务处理时间,实现信息共享。财政部2014年頒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不难看出,打破信息壁垒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浩如烟海的数据被收集起来之后,如何将有价值的数据筛选出来并确立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是落实管理会计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无论从规模和结构上,还是处理速度和加工精度上都渐渐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仅能完成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各管理会计领域单独信息系统的建立,无法实现各信息系统彼此间在功能上的关联互通。在信息化时代,这一难题迎刃而解。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中间件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实现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提高了各子系统间信息的共享性,从源头上消除了“信息孤岛”现象。此外,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也逐渐成为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驱动力。据《应用调查(2015)》显示,66%的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会自主创新或积极地应用成熟新技术,22%的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升级,53%计划在未来1—2年进行技术升级。总体来说,在信息化时代管理会计已逐渐摒弃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对新兴技术的运用,逐步实现业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集成、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集成、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集成。底层数据的壁垒被逐渐打破,各子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将渐渐成为现实。

当今社会,大数据的积极尝试、云计算的落地应用、移动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各类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强势姿态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化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为企业管理会计实践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理会计若想在信息化浪潮中稳步发展,就必须顺势而为、应势而动,依靠新兴技术手段突破自身桎梏,酝酿出一场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多维度全方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改革,以消除传统会计片面、狭隘的种种弊端,为新时代会计的发展绘就美好蓝图。Z

参考文献:

[1]林琳.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安全与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经济,2017,(03).

[2]陈东玲.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会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7,(S1).

[3]毛元青,刘梅玲.“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第十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主要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5,(11).

[4]徐光华,沈弋,邓德强.环境嬗变下的管理会计变革与创新——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5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管理会计高层论坛综述[J].会计研究,2015,(12).

[5]王满,王越.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5,(07).

[6]王满.信息化加速管理会计应用[N].中国会计报,2015-03-27.

[7]Ghorbel J.A,Study of Contingency Facto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in Tunisian SMIs[J].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7,(12).

[8]Wan Z W Z,Ilias N,Wahab N.A Survey on the Impac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n Tasks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Malaysian Public Sector Agencie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anagement & Marketing,2017,(7).

[9]Rizza C,Ruggeri D.The performativ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interfirm relationships[J].Management Control,2016,1(1).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发展趋势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