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的博弈分析

2017-07-19 10:59霍金荣
商业会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8-0055-03

摘要:费用预算管理是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特定期间资源配置的价值最大化。文章从不同决策主体参与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过程出发,探讨其中的博弈行为,重点分析了计划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非合作博弈,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使得贝叶斯均衡的形成依赖于各自对概率的判断;动态博弈和重复博弈的存在,使这一博弈过程更为复杂;最后在博弈分析的基础上为增强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费用预算 博弈均衡

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反映了商业银行基于长期战略,在特定期间内对资源配置的具体安排。费用预算管理有效性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最大化,能否实现核心经营目标。因此,商业银行在制度建设、流程管控、实操培训等各个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以期强化费用预算管理。然而,在社会经济泛金融化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涉足领域更趋宽广,各类创新衍生业务不断涌现,同业竞争压力剧增,使得费用预算管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运用博弈论理论框架,分析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各参与者的收益和可选策略,找到其行为的驱动因素,探讨达到博弈均衡的路径,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将有助于增强费用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一、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博弈参与者

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预算的编制。包括预算目标的确定,以及根据预算目标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二是预算的执行与控制。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反馈,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执行情况调整或修正预算。三是预算的考核。商业银行通常由高级管理层、计划财务部门、各职能部门分别作为预算管理决策机构、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和预算管理执行机构参与上述环节。高级管理层根据发展战略、内外部环境等确定本年度费用预算目标;然后由各职能部门结合该预算目标,并综合考虑本机构具体情况,制定出本机构费用预算草案,上报给计划财务部门;计划财务部门收到各职能部门费用预算草案后,进行初步审查和汇总,重点审查草案所列费用预算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以及各职能部门所报费用预算总和是否超出高级管理层确定的年度费用预算目标,经过协商修正后报高级管理层审批并下达各职能部门执行。会计年度结束时,计划财务部门具体组织对各职能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年度工作考评挂钩,并作为下一年度的工作参照。

高级管理层、计划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作为不同的决策主体,其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为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的博弈参与者。从理论上看,高级管理层与计划财务部門之间存在委托代理风险,高级管理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存在就费用和收益讨价还价的可能。前者仅就费用预算管理而言,因风险收益的严重不对称性,计划财务部门并没有足够的动因去欺瞒高级管理层,即能与高级管理层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使现有资源实现最优价值,形成合作博弈。后者属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另一个层面的博弈过程。因此,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计划财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即基于博弈参与者的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也可能是没有效率的。计划财务部门希望分配给各职能部门的费用预算低一些,以便降低银行成本从而增加效益,同时仍希望该费用配置能够满足职能部门的业务需求,不至于让职能部门因费用资源受限而无法开展业务。各职能部门则希望费用预算配置得较高一些,以便在拓展业务或开展日常工作时更得心应手,甚至有可以寻租的机会。

二、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过程的博弈分析

博弈参与者作为“理性人”,会在给定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己的偏好。计划财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都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并根据对方的行为,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选择,以期达到自身的博弈均衡。完全信息博弈假定所有参与者都知道对方的偏好与行为,并且所有参与者都知道自身及其他参与者的偏好与行为。然而,现实中的许多博弈并不满足完全信息的要求,比如费用预算的编制环节与执行环节,各职能部门和计划财务部门均掌握对方不掌握的信息,并据此做出行为选择。

各职能部门在编制费用预算草案时,会尽量多地申请预算,并以本机构具体情况为由阐述所申请预算的合理性。计划财务部门会对各职能部门的这一行为有一定的预期,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比如不掌握对方业务开展将如何使用资源、预算申请人平时的生活及工作表现如何等情况,并不能完全预估职能部门多申请了多少费用,只能以其所了解到的情况而对对方所申请的费用打一个折扣。职能部门也能预期到计划财务部门会对自己提交的申请“砍掉”一部分,但不知道对方基于什么原则来“砍掉”预算,按上年度预算执行数?或是对所有职能部门申请的费用“砍掉”一个同等的比例?虚报预算会得到怎样的惩罚?多申请的该部分预算是否值得冒险?本机构的其他人员是否会出于某种目的将虚报预算的事实透露出去?于是,职能部门又会分别有不同对策。若按上年预算执行数下达本年预算,那么在本年度末预算未使用完时,会想方设法使用已申请的预算,以免下年度下达预算时被缩减;若给所有的职能部门申请的费用“砍掉”一个同等的比例,那么本机构所申请费用多出的比例一定要高于各机构平均数,以免费用被“砍掉”后业务无法正常运行;等等。计划财务部门如何审查和下达预算,也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难题。“砍掉”职能部门申请的预算是否会影响对方业务的开展?是否会影响对方工作的积极性?各职能部门编制的预算草案是否真实反映本机构业务需求抑或严重失真?在平衡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时,采取的方式是否会得到认可?该如何在各职能部门间配置资源才能使资源利用更充分,进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从而获得高级管理层的认可与赞赏?

假设某年第三季度,A(某职能部门)向B(计划财务部)申请新增业务招待费预算,B选择批准或不批准依赖于B对A所申请预算能否给银行带来效益的判断。此时,B的决策显然取决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相信A所申请的这部分预算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两种情况下的效用矩阵。这里,我们假定不论A出于何种目的申请新增预算,只要A申请B批准了,A就得到100。但是,B的效用函数依赖于A所申请预算能否给银行带来相应效益:批准后A能使用该资源创造相应效益使B得到100,而批准后A利用该资源进行寻租将使B损失100。不论何种情况下,A只要被拒绝就损失50,因为申请过程中产生了沟通成本、甚至可能因被拒绝而影响同事之间的感情等。

现在,我们引入贝叶斯均衡概念,即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对方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者的期望效用达到了最大化,也就是说,没有参与者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假设:(1)B认为A申请新增预算用于业务拓展并在很大程度上能给银行带来效益的概率为p;(2)A知道p是多少。那么,A申请B批准的情况下B的期望效用是100p+(-100)(1-p),B不批准的情况下期望效用是0。概率为p时效用矩阵见下页图3。当p>1/2时,B批准的期望效用>0,此时B批准是最优决策,贝叶斯均衡是:A申请新增预算,B批准。反之,当p<1/2时,贝叶斯均衡是:A不申请新增预算,B不批准。为什么当A判断对方认定的p<1/2时选择不申请呢?因为A知道自己就算申请也不会被批准,劳心劳力没有收获又影响同事感情。

商业银行预算管理博弈中,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为获取影响自己决策的信息,修正自己的判断。自然,先行动者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传递自己特征信号的功能,就会有意识地选择某种行动来揭示或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如申请预算用于创造效益的职能部门会想让计划财务部门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而申请预算有可能用于寻租的职能部门则想方设法隐瞒自己的这一目的)。当然,在均衡状态下,理性人是不会被愚弄的。对应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概念是“精炼贝叶斯均衡”。该均衡的要点在于当事人要根据所观察到的他人的行为来修正自己有关后者类型的主观概率,由此选择自己的行动。

承上例,假设B最初判断A申请预算的目的是用于寻租的概率是0.2,用于业务拓展为银行创造价值的概率是0.8,理性的B会批准A所申请的预算。再假定B知道尽职尽责的职能部门上班期间是不会迟到早退的。如果有一天,B发现A人员作风散漫,就会修正对A的看法,认为A申请追加预算的目的不是用于业务拓展,即将A申请预算用于创造效益的概率修正为0。但是,如果A工作纪律性强,不迟到早退,B也许会、也许不会修正对A的看法,因为作风散漫的部门为了申请预算也可能会做出一些假象,除非A为此付出足够的成本(比如: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加班)。因为对工作尽心尽力的A也希望B能批准自己的预算,从而用于创造效益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工作尽心尽力的部门也会尽力展示自己勤奋的一面,而这个勤奋的程度是申请预算用于寻租的部门所无法承受的。所以,可能的贝叶斯均衡是:申请预算用于创造效益的职能部门工作尽心尽力加班加点,申请预算用于寻租的职能部门继续作风散漫(仅不迟到不早退还不够,加班太多无法承受),B根据A的工作表象来推断A申请追加预算的真实目的,然后做出相应决策。即若职能部门想申请预算用于创造效益的,A选择申请,B选择批准,最终实现(100,100)的博弈均衡;若职能部门申请预算用于寻租的,A选择不申请,B选择不批准,最终实现(0,0)的博弈均衡。

由于信息不完全,博弈参与者需要为传递信息支付成本。然而,在重复博弈中,不完全信息可能会导致合作的后果。参与者为了获得合作带来的长期收益,不愿暴露自己的本性。本想申请预算用于寻租行为的职能部门为了以后的合作考虑,会尽量利用申请到的资源为银行创造效益,否则其寻租行为若被监测到,所带来的不好声誉将影响计划财务部门以后对自身的资源配置。

三、结论及建议

基于前述分析,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博弈具备非合作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特征。这一博弈的重复进行使得商业银行有可能通过调整博弈的约束条件,改变参与者的效用函数,实现博弈均衡,使费用预算管理运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

(一)完善博弈各参与者沟通机制,削弱信息不对称。一是计划财务部门加强业务调研,各职能部门主动报送数据资料,使业务开展情况及资源运用情况更为真实地呈现给计划财务部门。二是预算审定过程及结果应公开、公平、公正,有完整的记录备查,同时计划财务部门主动接受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获得信任,减少对立情绪。

(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形成行为合理预期。计划财务部门应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而非增量预算,避免职能部门出于对下一年度预算配置的预期,在年度末刻意使用本可以节约的费用预算,以使预算执行数和预算下达数趋近一致,从而在来年获得不低于本年度额度的费用预算。此外,计划财务部门审核预算时要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预算的下达应考虑个体差異,避免对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预算实行“一刀切”。

(三)硬化制度约束,引导参与者选择均衡策略。一是严格预算审批,强化费用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职能部门预算草案必须细化,必要时包括每笔费用的去向,以保障费用资源使用合理。费用支出应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预算的追加或调整应经高级管理层审批。对已经发生的超预算范围的费用项目要进行调查分析,并为以后的费用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和参考。二是加大对虚假列支预算行为的惩罚力度。虚报预算的惩罚越大,即道德风险带来的机会成本越大,使根据业务需要真实编制并执行预算成为各职能部门在商业银行费用预算管理博弈中的优先策略。S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2]杨彬.企业财务预算编制博弈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霍金荣,女,兴业银行总行北京代表处,会计师,统计师,厦门大学经济学硕士。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2019年农商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研究
银监会:商业银行押品管理指引公开征求意见
201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陪名表
我国商业银行价值管理核心机制框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