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强化审计项目管理实现审计促发展

2017-07-19 22:32郎立娜
商业会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审计项目管理

郎立娜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8-0082-02

摘要: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自成立之初便以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促进增收节支为目标。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审计的目标由“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卫士”到“服务于国家治理”,再到“审计要促发展”,与时俱进。如何通过加强审计项目管理,规范审计流程,推进“审计促发展”目标的实现,是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审计 项目管理 审计促发展

983年9月国家审计机关的成立,是为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进而实现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种新鲜事物、理念层出不穷,国家审计也在不断进步、发展,逐步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明确了“审计促发展”的职能定位。对审计机关来讲,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强化审计项目管理,推进审计促发展职能的实现。

一、合理规划审计项目,实现审计促发展

要做好审计项目,选取一个好的方向是关键,选取审计项目方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当地党委、政府或领导关注的。不论服务于国家治理,还是审计要促发展,目前国家审计工作的定位都在于服务政府决策,为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党中央、国务院稳增长惠民生政策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所以,将当地党委、政府或领导关注的方面或问题列为审计项目,有助于履行审计职能。审计机关可以通过问需党政领导,或通过党政领导点题的方式,了解党委、政府或领导关注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专项审计,通过审计报告或专报的方式报告政府领导,为政府挖掘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思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切合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热点的。对于政府审计来说,由于近年来服务国家治理、促发展等职能的梳理,审计的面是很宽的,既包括审政策的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又包括审环境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还有传统的财政审计、投资审计等,如何从这么宽的审计范围中找准关键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需要审计人员思考如何引起社会的共鸣,最好的方式就是选取审计项目时切合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热点,如环保、扶贫等。如笔者所在单位于2014年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开始之初,就选取了大气污染专项资金作为审计的重点,目前,社会公众对雾霾的关注度是比较高的,对于治理雾霾,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这些投入产生了哪些效果,期间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都是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我们的审计报告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纳入了审计署的跟踪审计报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关系国计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关系国计民生的,人民群众关心的,也是选取审计项目较好的方向,如保障房审计、扶贫资金审计等。这些项目的选取可大可小,大则分析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小则关注一个工程、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如笔者所在单位在2014年10月对某单位的供热工程改造项目开展了审计,发现了项目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叫停了该项目,确保了部分居民当年的供热供暖,收到了较好的反响。

二、积极组织实施审计项目,实现审计促发展

选取了合适的项目,还要积极組织实施,才能确保审计项目的顺利完成,并发掘出深层次的问题。如今的审计项目,通过单个单位查处大问题的不多,大多需要关联对比,所以应综合以下几方面因素开展审计工作:

(一)综合配备审计人力资源。在开展项目审计时,都提倡配备足够的审计力量,但什么是足够,却没有明确的标准。笔者认为审计项目配备人员并不需要绝对的多,而需要专、全、精。首先,从“专”上说,审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这个专业背景不单纯指学历的专业背景,还指审计的专业背景。笔者认为,一个审计项目足够的审计力量,应配备具有财政审计、土地审计、环保审计、社保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而且是某一或某几个审计领域的专才。其次是“全”,不但专业背景要全,涵盖可能涉及的各个领域,而且年龄层次、经验阅历也要形成相互交叉、综合平衡的格局,既要有经验丰富、习惯翻阅纸质账本的人员,又要有善于使用计算机分析,能玩微信的人员。最后是“精”,是指精于探索、总结审计技巧、审计方法。现在的审计对象,大部分是经历过多次、多年审计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第三方审计,财务账簿日趋规范,问题隐蔽性越来越强,单纯从账簿上发现问题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审计人员从生活中、谈话中,甚至网络中、微信中发现问题的线索,笔者所在单位在一次审计查处小金库时,就是在团购网站中发现了最初的线索。所以审计人员应该精于灵活使用审计方法,总结审计技巧,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线索。

(二)明确审计项目总体思路。一个好的审计项目,必须有一个核心人物,有一个中心思路。项目中的核心人物,通常是审计组长或主审,作为项目全部信息的归集点和出发点,协调安排参审人员开展审计,所有的参审人员,都要树立协同观念,配合核心人物,围绕中心思路开展审计,在横向上实现各单位之间数据信息的综合对比,在纵向上,沿时间、资金、项目等几个链条综合对比,挖掘问题,形成合力。

(三)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基于目前审计机关项目多、人员少、时间紧的客观现实,要做好审计项目,必须创新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重点突破,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创新审计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探索行业经验、行业规律。任何一个行业、单位都有其固定的工作程序、模式,审计人员可以对这个行业或单位的程序、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对人员想法进行推测、判断,找到问题的易发点、高风险点,通过对这些易发点、高风险点的重点审计,实现对审计问题的精准突破。

2.运用大数据分析、计算机审计等审计方法。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提大数据分析,可是大数据如何采集、如何分析取得成果尚处在探索阶段。笔者认为,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在于关联,一是现实中将哪些单位或领域的数据关联可能发现问题,二是如何将可能发现问题的数据关联在一起,然后辅之以计算机审计的筛选、检索便能快速定位问题。在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可将一个或两个单位的数据关联对比,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处理的过程,同时也能快速抓住问题。

3.综合运用审计技巧方法。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太拘泥于账本,也不可完全依赖账本,可通过账本与现实、账本与谈话、账本与网络结合等方式,快速发现疑点,查找线索。

三、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实现审计促发展

审计要想促发展,必须做到审计查处的问题得到整改,审计提出的建议得到接受,审计项目的成果得到使用,归根结底,还是要督促整改到位。

(一)通过与政府督查室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通过与政府督查室、财政、发改、税务等部门建立审计整改联合督查机制,完善审计整改程序、方式、方法,借助政府督查力量,促使被审计单位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从源头上解决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问题。

(二)建立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探索审计约谈制度。审计整改难,很多时候是因为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审计部门本身不具有整改强制力,导致审计意见难以落实到位。可通过建立审计约谈制度,探索审计问责制度,对审计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或地方政府启动约谈一把手的程序,并对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机制,将整改责任细化落实到人。

(三)完善审计整改基础信息,创建审计整改台账。审计整改不到位的另一个原因是审计人员的不重视,片面地认为提交审计报告、组好卷审计项目就结束了。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人员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要建立审计项目整改情况表,由法规部门汇总形成审计整改台账,逐项逐个问题落实整改,推进审计意见落实到位。

四、提炼审计成果,实现审计促发展

审计项目要实现促发展的目标,还要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保证项目问题、建议能够在相关的领域范围内起到实效,这就需要强化审计成果意识,提高审计价值。

(一)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提交审计报告或专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形式多种多样,运行方式千变万化,总有领导关注不到的阴暗角落,潜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风险,审计人员可通过向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提交审计报告或专报等形式,反映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经济社会运行中潜藏的风险隐患,引起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并通过剖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为领导的施政出谋划策。

(二)向审计署提交审计报告或专报。对于与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相关的问题或线索,或与地方客观实际不匹配的政策措施,审计人员可通过逐级向审计署提交审计报告或专报等形式反映问题,有利于国家适时调整方针政策,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众。

(三)总结提炼审计经验方法。对于审计项目中出现的有利于提升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经验做法,审计人员应积极总结提炼,通过投稿、讲授等方式将方法、技巧传播出去,有利于全体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也是审计项目审计成果应用的最好方式。S

猜你喜欢
审计项目管理
项目式学习从娃娃抓起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