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

2017-07-20 14:08何国栋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何国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得到有效发展与提升,重新焕发生机。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依然有些突出的矛盾需要解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一、明确教学目标——打造高效课堂的根基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由此看来,语文教学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的和谐统一体,是工具与人文互动的关系。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实现教学高效的前提。具体而言,一篇课文,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语文知识”,发展学生什么“语文能力”,培养学生什么“情感态度”应该是明确的,而且必须明确。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二、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的命脉

语文课堂上,“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适宜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成功的基石,教学艺术则是“催化剂”。适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最起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二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基于此,那些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能够启迪学生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点,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那么,如何筛选适宜的教学内容,并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深化改造,成为真正适宜学生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呢?建构教学内容过程中,要遵循“生本”原则。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建构的教学内容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的“滋养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能夠正确、准确、深刻地解读文本,从而建构有效的教学内容。首先,理解编者意图,结合实际,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有效的建构。其次,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深加工”,重构出新的教学内容。再次,植入“添加剂”,开拓相关的课外补充材料。最后,教学内容要“学练结合”。“学”指教师的讲解,“练”指学生的训练,其中包括回答提问、提出问题、做习题。训练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等。

三、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的方式

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高效性依赖于教师高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高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如今,在理性反思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更多地注意到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反哺意义,如重视“熏陶感染”,也重视“字斟句酌”;致力“语文素养”,也致力“基础落实”;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也珍视“教师的权威解读”;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等新兴学习方式,也提倡“授受、记诵、训练”的传统学习方式。

总之,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高水平的思维,知识的深度,与现实的联系,大量的交流以及是否为学生的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语文教师应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理念及语文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编辑 聂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建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建构游戏玩不够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