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要“返璞归真”

2017-07-20 13:24王鑫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返璞归真人文精神中学语文

王鑫

语文教育在我国全面践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反而开始变得高耗低效,现如今中学的语文课程逐渐背离了语文学科最初的宗旨,沦为学生参加应试教育,以便未来求取功名利禄的工具。为此,想要改善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让语文教育“返璞归真”,真正教学生体悟语文本身的内涵与魅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得到提升。

一、“返璞归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推动中学语文教育实现“返璞归真”,需要参与中学语文教育过程的两个主体共同努力,也就是教师与学生。语文教师应当从内心改变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从而尽自己所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学生也应当明确学习语文的作用、意义和学习语文的本质,感受语文的魅力。

1.教师应当肩负传承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责任。

中学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引领者。因为语文教师承担着传递语文课本知识,化解语文学科学习中学生生成的疑难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价值的重要责任。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们在往往将语文教学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往往将工作与工资相挂钩,认为自己的责任只是完成教学任务,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从这个问题来看,语文教师必须意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语文知识的传承以及人文精神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注入自己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和拓展,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将生动、真实、有趣的文本内涵传递给学生。

2.学生应树立学习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目标。

学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最终受益者。如果教育存在偏差的话,学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最终受害者。因为学生在校学习语文课程,是本着从这门课程中学到语文知识以及提升人文思想的目的。现如今,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让语文教育背离了出发点。现在的学生只知道语文是基础学科,是提升总分的重要学科之一。急功近利的态度充斥着语文学习的全过程,这掩盖了语文本身的人文价值,使中学生仅仅是学到了一些僵硬的知识,而无法从语文学科中提升自我。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学生应当注重素质教育,不要为了一些死板的知识浪费自己原本应当去探讨文章思想与观点的时间,以提升自我人文修养代替谋求功利为语文学习的目标。

二、“返璞归真”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

1.以语文的内在本质为核心建立教学内容和目标体系。

在教学内容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应当回归语文的最本质的内容以及语文最真实的价值和意义,以此为核心建立中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体系。语文课本中的古代文言文中的字的含义和用法、句型的种类,以及现代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的记忆和应用是提升语文素养的知识基础。作为基础性内容,应当要求学生掌握,然而却不应当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这一方面,而应当将更大的课堂时间比例分配给课文内容的梳理与文章重点段落的讲解。在这一环节中教学生语文中的文学手法,以及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立足于基础知识的高层次的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2.增强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方式对语文教学实现“返璞归真”有着重要的意义。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的选择和互动程度的高低会影响到语文教学走向“返璞归真”效果的好坏。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是教师充当讲解者的身份,占用课堂较多的时间传授知识,课堂显得呆板无趣,学生吸收语文知识和感悟文章情感的效果不明显。事实上,如果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動,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效果会更好。因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科中的知识、提升语文素养,这些目标达到的主要动力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而参与程度与最终效果呈正比。

中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摒弃将语文学习作为自己未来谋取功名利禄的错误思想,真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人文价值。教师与学生都要为此而努力,教师肩负着传承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重大责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语文知识和体味人文精神的目标。语文教学内容与师生互动方式也要根据它来作出改变,教学内容体系应当以语文的内在本质为核心,师生之间也应当在课堂上增强互动,在交流探讨中推动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编辑 薛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返璞归真人文精神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返璞归真亲切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