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进行文化熏陶

2017-07-20 18:41马学义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识字汉字

马学义

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二条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我们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当地渗透一点汉字文化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灵魂,使我们的识字教学折射出人文的理性和光辉。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具有构字理据,“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虽经隶变和现代的简化,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痕迹,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教学仍然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利用汉字本身存在的构字理据,挖掘出汉字构成的文化特征和意蕴,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增加其文化内蕴。利用汉字文化进行汉字教学,既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能提高汉字教学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一、展示汉字独特魅力,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在进行汉字教学时,把汉字的文化内涵讲给学生,就抓住了汉字的“有意味的形式”,不仅使学生在识记汉字时不感到枯燥,而且可以让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到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比如在学习“虹”字时,可以告诉学生,古人根据“虹”总是出现在雨后这一现象,就认为“虹”是一种能呼风唤雨的龙,古文中有“虹饮于河”的说法就是最好的证明。“虹饮于河”的意思是说虹悬挂于天空,弓着身子,头伸进东平河里喝水。所以,古人造字时,用“虫”作了偏旁。

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通过直观手段形象地把握教學内容。我们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把汉字的演变过程生动、具体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看到中国的汉字原来是这样创造出来的,让他们体验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跟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之间的关系。把识字教学和中华文化的渊源联系起来,把中华文体最基础的载体——文字的特殊性,全世界所有语言文字都没有的这样一种特殊性,包括它的特殊美都呈现出来,这对于在学生的心里播下关于汉字的情感种子至关重要,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二、开掘汉字文化意蕴,进行做“人”教育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视道德修养,属于以求善为目的的伦理型文化,汉字从一个侧面展示出这种独特的文化样态。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利用汉字这一文化媒介,对学生进行思维培育、文化教化、审美陶冶以及道德养成,使学习汉字的过程成为自主的文化积累、审美体验和道德完善的过程。

从一个汉字出发探求其丰厚的思想文化教育因素,有理有据,视角独特,这种教学方式比空洞地进行思想教育更有实效。汉语文化源远流长,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宝库,因此,开掘汉字的审美因素、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是一条便捷而有效的途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是我们永流不止的文明源泉。因此,将祖国灿烂的汉字文化融入到识字教学之中,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性、文化性,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光辉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是识字教学应承担的责任。

三、感受汉字书法魅力,提高学生审美品格

汉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朵艺术奇葩,是国人甚为自豪的艺术精粹。书法可以帮助书者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水准和道德修养。学校识字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语文教师要引导他们“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文化本性。

另外,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板书设计,努力提高自己的板书水平,力求以工整而优美的板书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用手写汉字的能力有所退化,而教师优美的书写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对写字教学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师一笔一画,认认真真的板书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汉字的正确的书写顺序,对汉字的结构特点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而且教师书写汉字时认真而严谨的态度能够感染学生,学生会模仿教师去“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应时刻注意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文化意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赏汉字书法的艺术精粹,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让灿烂的汉字文化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编辑 徐绒绒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识字汉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