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2017-07-20 23:35卢欣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语感教材思维

卢欣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的生命,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策略选择的优化。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搭设平台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积极思考,甚至与教师辩论,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丰富想象、敢于表达、急于标新立异,学生的思维才能产生创新的火花。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保护、延续和发展。

二、语文课需渗透德育

记得我刚从业不久,某位老师说过:“语文老师做的是和人打交道的事。”当时疑惑不解,直到上学期笔者在网上看到某校教师讲授《奥斯维新没有什么新闻》的视频时,授课现场教师让学生自主发言、自由讨论,竟然打造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最后,又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收束课堂。那一节课,学生都目光炯炯、斗志昂扬,颇有“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之气势。这节课以后,想起“语文老师做的是和人打交道的事”,便觉得责任重了许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老师多博览群书,有时,一段典重的开场白,一句化解尴尬的幽默,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便可让学生内心叹服。

三、多媒体教学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审美情操

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以感性思维为主,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时间相当短暂,而语文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长时间的高度集中学习气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感到疲劳甚至开小差,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长时间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拓展了学生思维。

四、以“用”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只有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才会知道自己语文知识的不足,才会更加深刻体会到语文的重要性,进而激发起他们强烈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对联比赛”“手抄报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在这些活动中首推语文学科小报的创办:语文学科小报是语文的载体,又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因此,我决定通过办报的方式给大家创造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五、指導学生积累语言,培养阅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六、灵活把握新教材。促教师个人成长

(一)树立课改理念,认真备课。

树立课改理念,认真备课在备课中,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倡导主动探索与发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实施。熟悉教材,确立重、难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旧的授课模式,向多元化的新的模式发展。由怎样讲转向怎样教,由怎样教转向怎样学,由怎样学转向怎样练,由怎样练转向怎样用。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为此,在教学中大量地运用了课件来上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课容量,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三)教师应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载体。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就应熟悉教材,翻阅相关教学材料,思考教学的重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不适合学生的课文怎样弥补,教学的进度如何安排、哪一类课文学生缺乏兴趣,生字词详细规划,教学设计、作业设计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教材一定要烂熟于胸。备课时还要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自己的教案,特别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编辑 张晓楠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感教材思维
教材精读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