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2017-07-22 13:42刘晓慧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乌鸦狐狸词语

刘晓慧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羊毫街小学 山西晋中 030600)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近年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该如何面对课改的挑战呢?这是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常常在反思,语文课到底该怎样教,教给学生什么?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是拿到一篇课文,左分析右解剖,最后把课文分析得非常透彻,甚至是好多成年人都理解不到位的,这样硬是把老师的分析渗透给学生,如果学生理解不到位,老师便充当“引导者”,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理解到位,这样的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益,是否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佳,反而学生会因此而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乃至于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把握语文教学的尺度?如何教好语文,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贵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语文课程对此特别强调,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具体的阅读要求中,也体现出对阅读兴趣的关注,如“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储备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对于狐狸和乌鸦大家都很熟悉,谁能说说在你的眼中狐狸是什么样的?”学生肯定会积极举手发言,“狐狸非常狡猾、奸诈,”“爱骗人”等等。老师再进一步设问:“那么,在你眼中乌鸦又是什么样的?”老师边提问的同时可边出示乌鸦的图片,让学生很快调动生活积累,学生会马上脱口而出:“乌鸦长得很难看,全身都是黑色的。”“乌鸦的叫声也不好听,经常站在大树上‘哇哇地叫”等等。这样的引导,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很快步入课文内容,老师顺势一引:“今天我们讲的这篇课文就是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狐狸和乌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究竟。”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为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渗透学习方法,让孩子学会阅读、学会表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来呈现,在总目标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阶段目标中,对阅读方法的安排体现出通盘考虑的意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各个学段一以贯之的要求,随后,提出了诵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的要求,这些阅读方法的扩展,就意味着阅读范围和阅读量也将发生变化,单靠课堂教学中有限的阅读,不足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我们要以课堂教学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孩子学会阅读,逐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同时模仿或有创意地让孩子学会表达。

如在教《陶校长的演讲》这课时,我采用了“教—扶—放”的教學方法,由于本课第二段的“四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所以教学时,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第一问”一段时,先让学生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健康第一”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语言训练,出示句子:“因为健康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否则,一切都是空的。”让学生找出关联词语,比较“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结果有何不同,让学生明白健康的重要性。接着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抓住两个“离不开”,指导学生朗读“健康的身体,离不开自觉持久的锻炼,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生活和作息。”最后指导学生朗读整个自然段,弄清本段的层次:先问自己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再回答为什么要这样问(抓住“健康的身体之重要”和“怎样才能有健康的身体”两方面回答),最后提出希望。这样层层地训练,为下文学习做了铺垫。学习第二问时,可采用“半扶半放”的方法,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再组织学生讨论:“第二问”是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最后再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第三问”“第四问”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在关键处稍做点拨。

再如,教学《变色龙》一课时,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法,当孩子们初读了课文后,我顺势引导:平常我们描写一种动物怎样描写?孩子们马上回答:“可以从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吃食等方面进行描写。”那么这篇课文是从变色龙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呢?孩子们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后,发现本课是从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身体随环境迅速变色这些方面进行描写,这时,我又继续引导:虽然这篇文章也是写动物,但和我们平时描写动物的文章有啥不一样呢?学生很快浏览课文后发现,本课是以“我”和中非工人采摘四季豆时的发现以及中非工人的介绍来引出变色龙特点的。这时,我再次追问:这样的表达方法你读了以后感觉怎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回答:“很有趣,很生动。”然后我又及时渗透写法,告诉学生今后在写动物的文章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叙事的方式去习作。这样层层递进、逐步引导既渗透了学法,又让孩子学会了习作表达。

三、语文教学应落实词语的学习

词语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词语的学习内容都包括在了阅读部分,这就意味着词语学习应该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强调了在阅读中学写词语,即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语,其次,课标还对词语的学习明确提出了积累、理解和运用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所以我们在学习每篇课文的同时,应把词语的学习落实到位。

四、语文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而我们语文教学更应如此,更应该把德育教学放在首位。如我们在教《师恩难忘》一课时,可以通过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可这样引导:作者对老师的教诲之恩终生难忘,那么作为学生的你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老师呢?这样,由人到己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尊师爱师的教育。再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老师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领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即“‘给永远比‘拿愉快”。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要让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作为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种技能,还要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乌鸦狐狸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小乌鸦
乌鸦喝水后传
狐狸和猫
狐狸
狐狸便当
一枚词语一门静
乌鸦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