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古八景微刻赏析

2017-07-22 16:23万幸
牡丹 2017年18期
关键词:璧山八景白石

万幸

璧山微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及时适应环境,广纳徒弟,在传承与发展中,新作不断,今日所作作品以《璧古八景》最具特色。

在热浪如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璧山微刻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保护与关注。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璧山微刻顺应时代发展,在传承与发展中不断革新,作品层出不穷,使璧山微刻能够更好的发展。璧山微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啟慧,是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具有坚实的绘画、书法功底,多年来刻苦钻研微刻,所作作品工艺精湛,为人称好。潘啟慧所作微刻作品众多,如《清明上河图》《马到成功》《江山如此多娇》等优秀作品,近日所作作品中以《璧古八景》最耐人寻味。

《璧古八景》材料选用巴林瓷白石,巴林瓷白石是中国四大名石,该石通体似白色陶瓷,给人以特别纯洁之感,故名瓷白石。《璧古八景》是微刻大师潘啟慧于巴林瓷白石上创作的微刻白描画。此作品根据古诗词记载,由八幅图景构成,主要以线刻为主,同时配以古诗词,图文生动,耐人寻味。此件作品都是相同大小的画幅组成,皆属刻章,画面连续性强,十分工整。

《璧古八景》根据清代同治时编纂的璧山县志璧古八景图籍,以及诗人黄在中所作诗句设计而成。诗人黄在中字公瓒,江西宜春人,清代进士,雍正十三年(1735年)任璧山知县。时璧邑地广人稀,百废待举,他任职后,惠农劝学,重修书院、文武圣庙及文昌宫各殿宇,博学多才,政绩突出,曾纂璧山县志。《璧古八景》包括《觉院夜雨》《东林晓钟》《圣灯普照》《茅莱仙境》《梁山云遮》《金剑晴雪》《虎峰马迹》《石泉凝脂》(见图1)。

《璧古八景》每一幅微刻作品讲述了一个故事,它主要采用国画线描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璧古八景,线条轻重相间,粗细变化,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构图形式多变,是一幅幅集欣赏与实用于一体的“小型国画”,画面质朴,形象地诠释了璧古八景景色,让这一幅幅已经摧毁的美丽景色,再一次呈现在人们的眼中,令人回味。《璧古八景》主要以树木山石景色为主,刻画细致,加以寺庙屋羽、行人点缀,画面活泼,于静山静水中,多了几分生机。

《觉院夜雨》近处溪水潺潺,林木苍郁,树下坐落房屋几处,由近及远,层层叠叠,远处的山峰叠峦,似有似无,好一处悠然自得之景。

《东林晓钟》四处皆为陡坡巨石,山脉间各处有零星树木,陡崖绝壁中竟有一条曲折小路,把“招提不是人间路”刻绘得淋漓尽致,通向山中那若隐若现的东林寺。东林寺寺庙后,有岭形似猛狮,故名狮子岭,刻画细致。

《圣灯普照》山岭连延不绵,听山间流水,清脆悦耳,树木葱茂,松柳摇曳多姿,岭上有一寺,名曰圣灯寺,由于寺后有老虎岩,故又名圣灯岩。相传半夜时,山岩间有灯形光芒四射,夺目耀眼,寺中有人无眠,对坐促膝而谈。

《茅莱仙境》又名重壁山,元代时又称巴山,山上树林参天,茂盛雄伟,山西北两面险峻陡峭,东、南两面稍平,山上有普泽庙,也称土主庙,山上“茅莱殿阁”“万树桃花”,有虚有实,仙味十足,令人向往。

《凉伞云遮》近处一棵松树,枝繁叶茂,再加些许树木,远处崇山峻岭,群山层层碧绿相映,云雾缭绕,云里雾里屋宇时显时隐,似仙境一般。坪上山峦罗列,四面环拱,风光秀美。挺拔峻秀,蔚然苍翠,美不胜收。

《金剑晴雪》金劍山有许多层次分明的山石裸露,颜色微白,每当雨后天晴时,远望此山,分外秀丽,山石恰像絮雪铺盖。金剑山山峰陡峭,碧树、绿草、白石相衬,山下屋舍相连,安静如画,悄然藏于大山之中。

《虎峰马迹》山峰巍峨,逶迤伸延,山峰苍翠,巍然屹立,直上云霄,松下归僧头戴斗笠,踏马而归,悠然自得,于悬崖峭壁之上,古松昂然挺立,树木葱绿,如虬龙盘曲,为此画之两点,古松刻绘精美。

《石泉凝脂》水清明净,山谷中散布着许多倒凸形石头,泉水绕石周流出,远看水和石,均如凝脂一般。桥上行人驻留观赏,山间林木苍翠欲滴,远山渐远。

《璧古八景》微刻画体现了实用、艺术的一体化,将实用与艺术紧密结合起来。《璧山微刻》以国画白描形式,雕刻精美,每一幅作品独具特色,生动地再现了璧山的优美景色,为人所向往。在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适应发展是难点,传承发展是重点。璧山微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现有特色艺术文化条件下,继续适应当下环境,广纳徒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文理学院研究生科研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璧山微刻为例”(项目编号:M2016ME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璧山八景白石
罗定新八景图案设计
璧山:“四城”同建 人民同享
书法作品欣赏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白石塔
红砖白石五店市
在这里遇见主城
溪南八景图册
“八景”历史文化现象与欧阳玄“芜湖八景”律诗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