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教育方法探究

2017-07-22 18:45余婧雯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教育引导特征政治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摘 要:2017届毕业生离校后,“95后”大学生将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其思想行為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引导的相应方法。

关键词:“95后”大学生 思想行为特征 教育方法

“95后”大学生通常指1995年到1999年年底之间出生的在校大学生。2012年首批“90后”大学生毕业后,“95后”大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时代的变化和文化的冲击赋予其有别于“70后”、“80后”的思想行为特征。研究“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对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方法和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

一、“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1.政治思想方面

“95后”大学生政治思想的主流是健康正面的,他们绝大多数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抱有信心,对党和国家实行的举措持有正面评价。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的学习热情不足,西方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传播也给其政治态度带来不稳定倾向。[2]

2.价值观方面

认可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但价值观趋向务实。绝大多数“95后”大学生认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在反对分裂势力、面对自然灾害、G20等大型活动志愿服务时,体现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但其也更注重个人目标的实现,表示在利益冲突时,也要兼顾个人利益。[3]

3.学习与生活方面

“95后”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学习目标明确,对就业形势认识清晰,但由于学习方法掌握的欠缺和学习时间安排的不科学,容易滋生浮躁和迷茫。生活上独立意识强,注重自我决定,也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弱、自我约束不足等问题。

4.情感与心理方面

情感习惯上对家庭有较强的依赖,恋爱观念更为开放和宽容,追求美好爱情,对爱情与面包、两性关系等问题看法趋向实际。心理意志比较薄弱,抗压能力差。这与“95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前独立生活时间少、成长经历简单顺遂有关。

5.全媒体影响方面

在移动网络、社交平台、影视传播等影响下,“95后”大学生表现出对网络、手机等的心理依赖,除了正常的工作学习需要,更多关注社交平台状态回复、手游、网购等。在便利性体现的同时,也对其主体意识、交往模式、道德约束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成因分析

1.社会因素

“95后”大学生的成长阶段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稳步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保证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应试教育下,素质教育引导其成长历程。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新的活力,但也产生了急功近利、机会主义等消极价值取向。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网络文化的发展,“95后”大学生在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的同时,成为先进事物的应用者和追随者,产生新型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

2.家庭因素

大多数“95后”大学生为独生子女,祖辈和父辈们不仅为其提供优越的物质环境和学习资源,也倾注了关爱和呵护,这造就了其极强的优越感和自我意识。然而父母过多的保护、安排与干涉,使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4]

3.学校因素

进入大学前,多数“95后”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这样的教育偏于功利化,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学生道德品质和素质发展的培养。而高校拥有开放、自由的教学与管理模式,进入大学校园后,“95后”大学生容易产生迷茫,缺少对未来的规划。高校本身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和队伍建设与发展不匹配的现象。

三、“95后”大学生教育引导方法研究

1.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渠道。结合“95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和时下热点,创新思想政治理论题的内容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等价值取舍,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5]

2.以第二课堂为中心,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新模式,针对“95后”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欠缺等特质,开展富有内涵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面向社会、走实践之路过程中体验生活、认识社会,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6]

3.以新媒体为载体,凸显人文关怀

针对“95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对新鲜事物接受力强等特质,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社交平台,构筑高校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传播网络,来满足学生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的需求。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化,通过心理疏导、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思想困惑、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

结语

个性鲜明的“95后”大学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如何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切实做好“95后”大学生教育引导,培养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袁江名. “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及教育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8):132-133.

[2]陈薇薇,谢忠祥. “90后”大学生行为特征及教育引导方法探究[J].科教文汇,2011,(8):29.

[3] 王茹,谷悦. 移动网络和社交网站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的影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5(2):88-90.

[4] 耿琪. 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成因[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28(1):95-98.

[5] 申杰文.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7):202.

[6] 刘洁.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15(2).

作者简介

余婧雯(1988.1-),女,浙江上虞人,硕士,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引导特征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如何表达“特征”
“政治攀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抓住特征巧观察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