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
——以“梁鸳鸳系列报道”为例谈《天中晚报》暖新闻报道实践

2017-07-24 14:11□郑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乐清市梁家晚报

□郑 刚

(天中晚报,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
——以“梁鸳鸳系列报道”为例谈《天中晚报》暖新闻报道实践

□郑 刚

(天中晚报,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暖新闻,简单地说,就是体现人间真情、人性善良、人生美好的新闻,是能够让读者眼睛一亮、心头一热的新闻。作为五次获得河南省“十佳报纸”称号的《天中晚报》,一直非常重视暖新闻的报道,每有合适的新闻素材,都会及时周密策划、精心采访、重点报道,报道受到读者的喜爱,从而提高了报纸的影响力。本文拟就“梁鸳鸳系列报道”为例,谈谈《天中晚报》做暖新闻的成功实践。

媒体联动,及时报道

梁鸳鸳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汝南埠镇人,生前和丈夫李光辉一起在浙江省乐清市打工。2016年4月16日,梁鸳鸳被一辆违法行驶的越野车撞成“脑死亡”,几天后,年仅28岁的梁鸳鸳离开了年迈的父母、爱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几天前还活蹦乱跳的人,突然与亲人阴阳两隔,梁鸳鸳的家人是如何悲痛可想而知。就在他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时,他们想到了器官捐献。

鸳鸳已经不在了,捐献她的器官,挽救他人的生命,就是让她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梁鸳鸳的父母和丈夫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抛弃世俗偏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捐献出鸳鸳的眼角膜、肝脏和肾脏。

捐献器官的消息传到报社后,天中晚报社领导敏锐地认识到,这是典型的暖新闻素材,策划好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于是第一时间连线梁鸳鸳的家人了解情况,进行新闻策划,并派记者远赴乐清采访并将相关情况通报浙江的兄弟媒体,希望联手报道。

2016年4月28日,《天中晚报》以整版的篇幅推出记者从乐清发回的通讯《延续生命之美》,报道了梁鸳鸳遭遇车祸和她的家人决定捐献她的器官的情况,其中,医生摘取梁鸳鸳器官前其家人与她告别的场景感人肺腑:

几分钟后,医生和护士小心翼翼地推着病人走了出来,向手术室走去。守护在医院走廊里的家属瞬间围了上去,撕心裂肺的哭声顿时响起。

“鸳鸳、鸳鸳,你再看妈一眼,妈不能没有你啊……”母亲哭倒在地,晕了过去。

“让我再看看鸳鸳、再看看……”丈夫李光辉跪在地上,抱着医生的腿,迟迟不愿松开,倾泻的泪水遮住了眼帘。

父亲拄着双拐,伸着颤抖的手,大声喊着女儿的名字:“鸳鸳,别怪爹娘狠心,这样爹娘才觉得你还活着,你还在用眼睛看着我们。”

只有3岁的儿子和1岁的女儿懵懵懂懂地看着大人哭泣,一脸的茫然。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眼前的大人为何如此难过。

这篇报道配发三张照片,一张是风华正茂的梁鸳鸳的照片,并特别点明这张照片来自李光辉的手机,另外两张是李光辉手捧鲜花呼唤妻子和医务人员向梁鸳鸳作最后道别。整篇报道文字精练而富有感情,照片选取恰如其分,让读者在婉惜梁鸳鸳英年早逝的同时,对其家人捐献其器官的义举肃然起敬。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与浙江同行并肩战斗,浙江的多家媒体和河南的其他媒体也同时对这件事作了报道。

在这个过程中,《天中晚报》反应迅速、策划到位,并与兄弟媒体联手,共享新闻资源,形成报道合力,从而取得了系列报道第一阶段的成功。

持续关注,营造氛围

《天中晚报》对此事的报道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持续关注。在通讯《延续生命之美》见报后,又在第一时间报道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和乐清市红十字会等单位为梁鸳鸳的家人捐款的情况(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员工们在得知这一家人的情况后,纷纷解囊,尽微薄之力帮助这个面临困境的家庭。而乐清市红十字会等部门也行动起来,纷纷捐款。几天时间,捐款已有22万多元),二是梁鸳鸳的器官移植到5名病人身上的情况,(梁鸳鸳走了,在春天里永远地告别了她的亲人们,但她的生命却得到了另一种形式的延续。她的一对眼角膜、一对肾脏与肝脏在当晚移植给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5名患者,这5人将因她重获新生),三是梁鸳鸳的家人从捐款中拿出5万元以匿名的方式转捐给5名病人的情况(“妻子已经走了,可是其他躺在医院的患者还需要花钱。”李光辉说,自己也是患者家属,深知看病治疗的困难。于是他提议,为接受器官移植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5名患者每人捐助10000元,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随后,李光辉代表家属和乐清市第三医院的医护人员签了一个简单的捐款协议,并将5万元现金交给了医护人员,委托他们以匿名的方式转交患者,希望他们“好好活着”)。这些报道,充分肯定了梁鸳鸳的家人捐献其器官的意义、宣扬了乐清市相关部门助力善举的行为和梁鸳鸳家人的朴实善良,突出了“事故无情、人间有爱”的暖新闻主题,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天中晚报》并没有把目光仅仅盯在捐献器官这一件事上,而是对梁鸳鸳和她的家人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记者深入梁鸳鸳的家乡采访了她的亲戚、朋友、邻居,用事实证明梁鸳鸳和她的家人本来就是忠厚质朴、与人为善的人,其家人捐献其器官决不是偶然的举动,梁鸳鸳家乡的领导登门看望身有残疾的梁父的报道也及时见报。这些报道,使梁家人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丰满高大,也使捐献器官的意义得以升华。

持续关注使捐献器官的事情成为《天中晚报》广大读者和驻马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营造出浓厚的崇敬梁家人的氛围,很多读者打电话表示愿意为生活并不富裕的梁家人提供帮助。这说明,《天中晚报》对梁家人善举的报道已经在读者中产生共鸣,已经让他们的善在读者身上生出新的生命。无疑,报道再一次取得成功。

多管齐下,深挖细剖

好的新闻素材经由新闻人之手,应该使其变成好的新闻。《天中晚报》在持续关注梁家人捐献梁鸳鸳器官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新闻策划的内容,多管齐下,一次次把报道推向高潮。值得肯定的有四点:一是动员驻马店的爱心人士看望慰问梁鸳鸳的家人,在为梁家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让爱心人士亲身体会梁家人大爱无疆、厚德尚义的善举;二是推动驻马店一些高校的团委组织学生针对梁家人的善举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三是推动梁鸳鸳的父亲梁小斜作为驻马店市年度“感动天中”候选人(梁小斜最终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天中”十大新闻人物之一);四是及时向驻马店市文明委领导、社会学者、知名人士和报社评论员约稿,请他们对梁家人的行为给予评价,并在《天中晚报》的《天下时评》专版整版推出。

报社评论员李丹丹应约所写的评论富有情感,读来让人荡气回肠:……28岁,多么美丽灿烂的年纪,然而她年轻的生命却被无情的车祸永远定格,如花生命的凋零留给亲人无尽的悲伤和怀念。然而亲人们的大爱义举却让5个生命获得新生,也给5个绝望的家庭带来了希望……生命不朽,大爱无疆。器官捐献,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个体生命里程中的最后奉献。对于施者,器官捐献是爱的传承和生命的延续;对于受者,器官捐献是“生”“死”抉择面前“生”的机会和幸运。虽然梁鸳鸳走了,但她的器官使5个生命获得重生,延续了生命,也延续了她深深的爱和牵挂。

可以说,《天中晚报》对梁家人捐献梁鸳鸳器官的报道,内容丰富而全面,捐献的行动、梁家人的生活状况、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反应等一一展现于读者的面前,方式灵活多变,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适时推出,充分肯定梁家人善举的意义,也体现了驻马店人的精神风貌,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勇于担当,义不容辞

媒体报道什么内容、以什么角度报道,是所有媒体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媒体是新闻的传播者,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扬者。毫无疑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媒体的责任,所有媒体都应该勇于担当这个责任。夜空中,总有几颗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原野上,总有几株花散发着醉人的芳香;生活中,总有一些日子终生难忘;人海中,总有一些人释放着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媒体义不容辞。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乐清市梁家晚报
冬之画
走进梁家河
谁的嗓门儿大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圣诞夜》晚报
乐清市矿用设备厂
乐清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