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沃土 方能开出繁花
——《克拉玛依日报》坚持深入基层做新闻

2017-07-24 14:11齐淑红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克拉玛依日报社日报

□齐淑红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根植沃土 方能开出繁花
——《克拉玛依日报》坚持深入基层做新闻

□齐淑红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6年前,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意见》。6年来,广大地市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新闻宣传水平,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是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的第6年,新疆克拉玛依日报社把“走转改”向纵深延展,形成制度化常规化动作。从年初的“新春走基层”到清明节专题、以及最近的“特别企划”,都是“走转改”的硕果。

下基层让记者意志得到锻造

猴奋已教千户乐,鸡鸣又报万家春。2017年2月4日,《克拉玛依日报》开年第一期报纸精彩纷呈,有料有看头:《春运中的铁路人》《方向盘上过新年》《2017,工作队陪你过年》《白衣天使除夕忙》……

记者们用笔和相机记录了这座城市人们喜迎新年,各行各业坚守岗位的历史画面,为全年的新闻报道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在这幸福祥和春节报道的背后,是可敬的记者们。是他们,在本应陪伴家人的节日里,坚守在新闻一线岗位,深入基层采写最感人的新闻,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新年里最好的姿态就是恪尽职守。

三月杨柳发新芽,调皮鸟儿要回家。春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近年来,沙漠戈壁上崛起的城市克拉玛依持续推进“大绿化”“蓝天工程”和一批湿地、绿地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如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河、一片湿地、三个湖和三片森林”的生态格局,每年都吸引着更多的鸟类翔集于此,繁衍栖息。

克拉玛依日报社记者不辞辛苦,前后用时一个月,前往红山湖、金龙湖、西月潭、九龙潭、九公里湿地等地,共拍摄照片千余幅,通过精心挑选,整理出了精美的鸟儿春归图,于2017年5月5日A08—A09版刊登,以飨读者。

图片刊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市民纷纷在朋友圈转发,称“这是漂亮的可以做手机墙纸的本地美景。”

多年来,克拉玛依日报社坚持“走转改”,深入基层做新闻,以在祖国的西北边城打造全国一流企业报、全国一流地市报为目标。回顾《克拉玛依日报》的历史,就是报人壮志凌云、奋力拼搏、敬业奉献的历史。无论条件如何简陋,无论任务怎样繁重,克拉玛依日报社始终以党性原则为准绳,坚持深入基层扎实做好新闻。

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报纸,读者们发自内心的称赞,是该报多年来始终践行“走转改”的成果,坚持深入基层,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明证。

走基层挖掘新闻精品

“走转改”活动的时代定位,是时代赋予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使然,也是媒体强化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在克拉玛依日报社表现为领导带头,精心组织,打造富有特色的活动载体,编辑记者广泛参与,深入基层;把笔触对准群众,把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留给群众,让群众发声;强化服务意识,为民排忧解难,深入一线“接地气、抓活鱼”,挖掘出最鲜活生动的新闻。克拉玛依日报社的实践也有力地证明了,深入基层采写新闻,使编辑记者在与群众交流中获得了滋养,锤炼了意志品质,提升了能力素养。

多年来,《克拉玛依日报》始终坚持“走转改”,坚持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的价值认同,认为只有深深扎根一线的记者才能发现并写出最感人的报道,拒绝“办公室”稿件,致力于强化记者们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群众观点,并大力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达到了新闻传播的优化。

记者们也一直坚持新闻从群众中来,长期奔跑活跃在新闻一线,在新闻报道工作中,服务人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正因为这份坚持,克拉玛依日报社取得了骄人成绩,《克拉玛依日报》多次在中国传媒大会上荣获金长城传媒奖,并创造了三年四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中国新闻奖的地市报的奇迹。

走基层作风文风更有人气

在基层实践中,克拉玛依日报社的编辑记者们扫除了漂浮之风,砥砺了意志,摒弃了骄娇之气,锤炼了品格,通过真走、真转、真改,促进了采编队伍能力的大提升,写出了更多孕育了有温度和品质的好作品,报道接地气更有人气。

“晃眼间,又是雪融春归。

此时,很多人的眼和心都已潮湿,那是空中飘下或溢漫于心间的清明雨。

于是我们被情绪包围,想着去世的亲人和故旧,人人都在思念着永远走了的各自的“你”。

人这一生,注定孤单。哪怕再亲近再爱恋的人,也只能在人生路途的某一段牵手相伴,一旦你匆匆撒手,我们的心就会痛成碎片。

过往之事,历久弥新。

……”

《克拉玛依日报》除了坚持每天刊发油城新闻、油城纵横、日报热线等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新闻资讯外,每逢节点还会推出特别企划。2017年4月1日,推出的清明节报道专题“逝去的亲人,我该怎样告慰你?”,副总编胡林做卷首语《以心告慰》开启清明追思,多名记者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中寻找清明追思的各种典型事例。报纸上先后刊登了《三兄弟亲如一家》《此刻多盼您也在》共14篇有温度、有品质、有人情味的故事报道,为清明节的感伤增添了一抹思念的温暖,为清明节的祭奠与感怀提供了另一种方式,激发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获得了广泛好评。

到基层增强与人民血肉联系

新闻记者活跃在基层,不仅有助于采写出最鲜活的新闻,改变作风文风,也密切了报社与人民的血脉联系,增进了和群众的浓厚情谊。

正如2017年的春节报道活动中,报社十几名记者放弃了除夕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深入到医院、客运公司、火车站、工作组……各行各业的基层群众中,和他们在一起相处、交流,产生了共鸣,切身体验了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辛勤奉献,感受了他们的责任担当。最终,不仅为克拉玛依市民呈现出了鲜活感人的春节报道,也拉进了了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他们的努力,也获得了这些人的点赞。

《春运中的铁路人》《方向盘上过新年》《2017,工作队陪你过年》《白衣天使除夕忙》……等文章一见报就被大量转发。一位客运司机师傅在转发朋友圈时写道:“为广大市民服务是我们的工作,节假日不能休息是常事,我们都习惯了。感谢克拉玛依日报社的记者对我们进行了报道,让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更多市民的认可,获得了社会价值,今后我们也将以更优质的服务,去回报广大市民。”

相信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位司机师傅的心声,也是所有受访的行业工作人员的心声。扎根基层,才能开出繁花,作为记者,不仅写出了有血有肉的新闻,也建立起了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树立了主流媒体的良好形象。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克拉玛依日报社日报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克拉玛依胡杨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