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唱响调味曲 众志成城谱新章
——福建省山腰盐场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侧记

2017-07-25 09:33钟龙山
中国盐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职工之家盐场山腰

■ 钟龙山

同心唱响调味曲 众志成城谱新章
——福建省山腰盐场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侧记

■ 钟龙山

有人把海盐称为“阳光与海水的骄子”,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山腰盐场,200多年来,山腰盐场的盐业工人坚守着这份阳光和海水赐予的产业,逐步将它发展成福建省最大的食盐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同时凭借生产高品质食盐成为福建省唯一一个专供上海和出口日本的盐场。近年来,围绕做强“山腰盐”品牌,盐场人不断延伸盐产业链、构建和谐企业文化,谱写出奋力转变提升新篇章,积极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和温馨的“职工之家”。

职工文化唱响“文明风”

“退休后反倒觉得更忙碌、更充实了。每天开展门球、气排球、广场舞、秧歌扇舞等活动,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在菜堂工区门球场,退管会会长庄志安老人跟一帮球友打门球。据他介绍,今年山腰盐场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仅菜堂工区就成立了腰鼓队、舞蹈队、门球队和气排球队等好几支老年人活动队伍。

山腰盐场职工主要居住在盐场周边的菜堂、埭港等4个村庄,盐场下拨经费,支持退管会及盐区老协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工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发挥“以工促农”的作用,推动当地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在盐工带动下,村里参加文体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菜堂村老人庄水龙笑着说。近年来,在盐场职工带动下,村里组建的晚晴腰鼓队经常参加区里大型比赛活动,健身秧歌扇舞蹈队应邀参加泉州市“海峡杯”健身广场舞大赛。据悉,近年来盐场周边村庄就投资建成5座文化活动中心。同时,盐场还开展送文化送祝福,组织开展以“送文化、献爱心”为主题的文娱活动,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工区、一线班组向广大职工送政策、送知识、送文化,举办“迎新春、写春联、送职工”活动,义务挥写出900多副春联和30余幅书画作品免费送给企业职工和就近村民手中,为盐场职工和当地群众送上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和新春的祝福,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受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和赞誉。为培育企业核心文化,山腰盐场还积极申报的山腰海盐传统晒制技艺已在2013年第四批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公布,现已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编写出版了《泉港盐业志》和《山腰盐场企业文化》。

职工退而不休老而弥坚

“肩胛当路行,脊背作盐埕”的泉港古谚语诠释泉港先民“煮海为盐”的艰辛与创业的坚韧。然而,在山腰盐场正是这些身上长年累月、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染、所带动的老盐工故事。

庄扣金市山腰盐场五四工的一位班组长,他30年如一日,带领盐工改进生产流程、创新生产技术,使一个后进班组成为全场先进班组。退休后,他放弃了休息,毅然坚持在滩场一线,发挥余热。他所带领的班组却荣获省总工会、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2年“福建省‘安康杯’竞赛先进班组”,创造了连续13年被山腰盐场授予“先进班组”称号,并在2009-2010年连续两个年度生产产量高居全场第一,特别在2015年该班组克服了极端天气条件对生产严重不利的影响,产量完成居全场最好的班组,他本人也连续多次被盐场场政、场党委评为“优秀班组长”和“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7月被泉港区委授予“泉港区十佳农村党员创新创业能人”,2011年12月被泉港区委、区政府授予“泉港区第二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模范人物”。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的美德在一个山腰盐场退休盐工出身的84岁老妇人连于妹身上有着深刻的体现45年前邻居在临终前将从小就有智障,且生活不能自理的22岁儿子庄古祖托付给她。为了这一个嘱托,连于妹承诺一守就是近半个世纪。多年来,在庄古祖混沌的意识世界里,天天打饭给他吃,帮他收拾屋子的连于妹就是他的亲人,半个世纪的恩情,早已植入骨血之中。“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好一天”,连于妹那淳朴善良之心,犹如一盏明灯,用充满人间真善美的故事为他人撑起了生命的天空,放射出的温暖之光照亮了庄古祖的人生,也照亮了人们的星空。她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付出的一点一滴“小爱”,其实就是超越人世间所有情感的无私“大爱”!她的事迹在当地干群中广传为佳话,连于妹荣获2013年泉港区第三届“感动泉港・道德之光”人物、2014年第四届泉州市“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5年9月获评第四届福建省“诚实守信”道德模范、2015年10月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我也吃过苦,知道穷人什么滋味。”这样的一个朴实想法,让80岁的山腰盐场退休盐工庄顺春萌生了助人的行动。4年来,他省吃俭用,还让做生意的 儿子支持,先后捐款22万元,并成立白石弘阳慈善基金会,用于山腰菜堂白石自然村里贫困户、病灾户及村里道路、路灯改造等公益事业的投入,为村中做公益,大大改善村里的环境。

在山腰盐场,以踏实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获得各种荣誉的人还有很多;盐场像熔炉般锻炼出一批批优秀人才,走向四面八方,为社会贡献力量;甚至孕育出以汗水和海水结晶的盐场、纷繁的社会为讴歌对象的山腰盐场退休职工的词作家庄福星・・・・・・除此,以退而不休、老而弥坚,把公益当工作,把别人的事当自家的活,依然精神抖擞地奋力奉献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包括那些长年累月在生产一线辛勤劳作的盐工们,他们每天迈出的每一步,都值得并定能赢得世人的敬意与喝彩。

“志愿服务”扮靓风景线

开展志愿服务,是城区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亮丽风景,是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山腰盐场注重发挥志愿团队的力量,积极拓展服务渠道,发挥“党员志愿服务队”、“老年学雷锋互助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和“爱心超市”等志愿服务组织和团队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帮扶服务、美丽家园、爱心助学、生活救助等活动,切实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打响志愿服务品牌。

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自2013年12月起,盐场开展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共建文明和谐家园”和“践行雷锋精神・传播文明风尚”等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12名志愿服务成员到山腰邮政局公交站点等志愿服务站点,每月一次利用周末以及重要节假日,积极开展宣传文明交通知识,营造良好的和谐交通安全氛围;开展清除垃圾、刮除残标等各类卫生清洗保洁活动,捡拾烟头、食杂袋等垃圾,美化公交车停靠站点及草坪和周边环境;现场制止张贴小广告、纠正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不文明行为,形成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积极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引导市民按泊位线有序停车和乘客自觉排队候车、依次上车,在公交站点营造良好的公共文明氛围;积

极扶正公交车停靠点旁倾斜倒的公益广告牌,扮靓城市公交站点,他们的“美丽行动”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盐场积极开展“关爱职工子女”行动,在“六一儿童节”、“教师节”期间,组织场志愿服务队结对盐区职工就读的13所校园开展联谊活动,并资助山腰中心幼儿园等学校更新添置校园大型户外运动器械等教学设备,丰富师生业余活动。场工会爱心服务队组织对山腰盐场美发中学15名贫困学生进行帮扶慰问。

此外,盐场还积极组织“民心共建工程”志愿服务队24名志愿者深入市级文明单位挂钩联系的山腰街道锦塔社区进村入户开展“春风行动・情暖贫困户”帮民难送温暖活动,结对帮扶20户困难贫困户,结对帮扶一名品学兼优的特困户子女圆上“校园梦”,送去党和企业的关怀和温暖。同时建立完善“志愿服务队挂钩帮扶制度”,明确要求志愿者挂钩联系2户以上困难群众,通过下基层走访慰问等方式,与挂钩联系村和困难群众面对面交流,并形成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他们的“新鲜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牢固树立“靠自己骨头长肉”的脱贫理念,达到“相互沟通、激励进步、共同促进”的效果。

“爱心超市”帮扶常态化

“几年来盐场场部领导不仅帮我们办理低保和职工医保,而且‘慈善爱心超市’还经常免费送油送米和送钱来,帮我们解决燃眉之急。”山腰盐场南海工区残疾盐工庄永忠感动地说。

党政立足场情,关爱一线职工。山腰盐场属“露天型”制盐生产企业。2015年受不利气候条件影像,原盐产量不佳,党政工会为稳定工人不因欠产受影响生活,盐场领导把工人的福利待遇作为一件大事来办,先后多次召开党政工联席(扩大)会议,进行专题会议以“工人减轻劳动负荷、增加工资收入”为议题,并实施合理的用工制度和保障措施。加大技改力度,结晶池技术改造、运盐电动车和生产设备投入与提升等措施,逐步实现一线工人劳动负荷减轻、生产效率提高,工资收入增加、福利待遇提高。在盐业生产形势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设备维修补贴、发放全年满勤奖和高温茶水费、劳保费等增加工人福利,采取差异化的方式发放到一线工人作为欠产补贴,场部还为427名退休返聘工人、外聘工人、顶替工人等办理意外商业保险并为126名外聘工人办理缴交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让广大一线工人安心生产。

关心职工生活,开展困难帮扶。近年来,盐场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情暖工人”慰问活动,实行职工动态跟踪管理,至目前受帮扶困难职工人数已达到254人次,切实落实关爱一线工人的帮扶措施。去年来“两节”期间共累计慰问患重病、大病等因工因公死亡工人配偶及健在直系亲属、困难劳模、困难道德模范、困难职工及特困党员、特困离休老干部以及80岁以上退休职工等600多人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困难职工感受党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积极关爱女职工,为233名在职女职工办理特病医疗互助。此外,盐场还积极为困难职工开展助医、助学活动,近年来已为4130名职工办理城镇职工医保,去年来已为110人困难职工办理低保,办理在岗职工医疗互助626名,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入学。至目前,山腰盐场共累计资助困难职工学子达695多人次。如今,“关爱帮扶”活动,已成为一条爱心传输带,把党和政府、工会组织的关爱传递给受助困难职工和困难职工子女。

为帮助困难职工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山腰盐场自2008年5月设立“慈善爱心超市”启动运作以来,以“献爱心、送温暖、促和谐”为主题,按照“经常性捐助、定向性发放、持久性运作、超市式管理”的模式,发动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每年集中发放2至3次,将生活必需品发放到困难计生户职工手里。根据盐场规定,凡符合受助条件的困难对象凭“爱心援助卡”,就能在“爱心超市”领取救助物品或援助金,并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同时,超市设立了爱心捐助站和爱心服务队,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确定每年的1月10日和6月10日为捐赠日,确保“慈善爱心超市”长效有序规范运作。几年来“爱心超市”援助困难职工群众1700多人次,成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

完善维权机制,维护职工权益。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增强,劳动争议呈上升态势,集体劳动争议增多,处理难度加大,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机制,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山腰盐场在坚持开展四下基层“一线工作法”活动的同时,为有效地化解矛盾,积极发挥企业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成立了山腰盐场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以预防和及时处理劳动争议问题。由于盐业生产属传统技术加工制造业,大部分盐工系家族式技艺传承,盐工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盐工队伍老年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加上盐业体制桎梏的束缚,产业结构单一,盐工收入相对微薄,面对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困难职工在生活、医疗、子女教育、就业等方面陷入困境。为此,山腰盐场本着“扶贫帮困解难事,服务职工办实事”的宗旨,深入基层工区调研,召开困难职工座谈会,分析困难职工帮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职工服务中心与帮扶中心结合起来,设立法律援助接待窗口,方便困难职工前来咨询办事。通过爱心扶贫帮困,有效解决了一线困难职工的实际难题,激发了一线盐工多产盐、产好盐的生产热情,有效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困难职工生活不断改善,让山腰盐场在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2015年,山腰盐场积极配合泉港区政府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并授予泉港区“中国海盐文化之乡”称号。同时,该盐场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福建省和谐企业”以及泉州市“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作者单位:山腰盐场)

(编辑:梁辰)

猜你喜欢
职工之家盐场山腰
浅谈额吉淖尔盐场的生产与运输情况
戈壁“雪山”
海南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面前海调味品旗舰店”进入天猫商城
季传富
探寻方法,发散思维
盐场记忆
关于当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层央行“职工之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职工之家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白云绕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