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7-07-25 09:33张红彩赵梦林琳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导师制条目

张红彩,赵梦,林琳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100053)

导师制在继续教育护理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红彩,赵梦,林琳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北京100053)

目的探讨导师制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1 687人,其中毕业撰写论著的学生77人。将导师制引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价学生写作论文前后的科研能力、论文通过率和对导师满意度。结果77名撰写论著的学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写作前为(55.66±8.52)分,写作后为(81.53±9.0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学生4个时间段论文通过率都在80%以上;学生对导师满意度问卷得分为(14.17±3.25)分。结论将导师制引入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可以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提高论文通过率。

导师制;护理本科;继续教育;毕业论文

导师制是14世纪牛津大学创建并沿用至今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间建立“导学”关系,针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教育[1]。在我国,导师制已经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是提高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继续教育护理本科阶段学生以临床护士为主。然而在我国,只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护士接受过系统的护理科研教育,且其护理科研工作现状不容乐观,更不用说需要靠继续教育来提高自己知识水平的中专或大专学历临床护士了[2]。为了提高护士护理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我院于2014年秋季将导师制引入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经过两年在千余名学员中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护理专业进行本科阶段继续教育学习的临床护士,共1 687名。入选标准:所有课程考核合格,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2 研究方法

1.2.1 导师准入条件要求讲师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历且有丰富护理科研经验的教师,或具有主管护士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临床一线护士担任导师。

1.2.2 学生职责申请医学学士学位的学生毕业论文撰写论著,其余只要求撰写综述。综述书写要求层次分明、中心突出、论述清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论据具有说服力,文献数据引用规范。论著要求研究方法正确,研究步骤清楚;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正确,分组恰当;资料收集方法正确,收集内容全面;选用的测量指标和判断结果标准恰当,统计学分析方法正确;经统计学处理后的数据完整、清晰、准确无误,统计图表规范;讨论部分针对研究目的、围绕主题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解释恰当、全面、正确、逻辑性强。

学生根据选题进行文献查阅、资料调研及论文写作,并将论文初稿送交指导教师审阅,根据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修改次数由指导教师决定,达到论文初审小组制定的标准为止。

1.2.3 导师职责导师对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进行全程指导,着重对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根据学生总体素质水平和选题制订具体指导计划,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定期了解学生论文写作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修改意见,并填写指导记录表和评语。

1.2.4 论文设计流程论文设计初期,学校开设相应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完成论文初稿,由学院专业教师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进行答辩。由3~5名教师成立答辩小组,要求学生逐个进行答辩,并评定答辩成绩。答辩后上交北京开放大学进行复审。

1.3 指标与测量

1.3.1 学生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科室、工作医院级别、是否发表过论文、毕业论文类型等。

1.3.2 学生科研能力采用潘银河等[3]研制的“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包括问题发现能力(3个条目)、文献查阅能力(5个条目)、科研设计能力(5个条目)、科研实践能力(6个条目)、资料处理能力(5个条目)、论文写作能力(6个条目)6个维度,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能做到为4分,经常能做到为3分,尚可做到为2分,较少做到为1分,无法做到为0分。总分120分,评分越高说明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越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1,重测信度系数为0.902,各维度与总分相关系数为0.595~0.846,维度间相关系数为0.333~0.685。分别于召开论文写作动员大会时及论文答辩后发放给撰写论著的学生,共77人。

1.3.3 论文成绩论文成绩根据评定标准按百分制评定,分为4个等级:85~100分为优秀,75~84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论文及格率=60分及以上人数/论文撰写总人数×100%,于论文成绩评定后统计。

1.3.4 对导师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学生对导师的满意程度,问卷包括指导态度、指导方式、指导时间、应答时效、导师学术水平5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不满意为0分,比较不满意为1分,一般为2分,比较满意为3分,非常满意为4分,总分20分,评分越高说明学生满意度越高。共发放1 687份问卷,回收1 5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4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护理科研能力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学生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学生论文写作前后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学生论文写作前后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维度写作前t值P值总分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能力论文写作能力55.66±8.52 5.20±1.56 10.11±2.58 9.44±3.48 11.62±3.73 7.73±2.55 11.44±4.22写作后81.53±9.08 8.89±1.80 14.89±2.44 13.58±3.38 16.98±5.96 9.68±2.96 17.51±3.50 -29.977 -12.457 -25.823 -17.441 -7.542 -6.598 -22.59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论文通过率

2014年秋季至2016年春季4个时间段学生论文通过率分别为80.65%、87.71%、88.01%、81.42%,总体通过率为84.53%(见表2)。

表2 学生论文通过率

2.3 对导师的满意度

学生对导师满意度问卷总分为(14.17±3.25)分,各条目得分见表3。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是导师学术水平,为(3.57± 0.76)分,最低的条目是指导方式,为(2.12±0.42)分。

表3 学生对导师满意度问卷得分(±s,分)

表3 学生对导师满意度问卷得分(±s,分)

条目总分指导态度指导方式指导时间应答时效导师学术水平得分14.17±3.25 3.19±0.55 2.12±0.42 3.04±0.68 2.25±0.51 3.57±0.76

3 讨论

3.1 导师对学生科研能力和论文通过率的影响

一直以来,我国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完成后交到院校,学校按照研究方向分配给相关评审教师进行评定。这种事后评价方法不能及时纠正研究中存在的错误,使得研究人员继续按照有缺陷的设计进行研究,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4]。本研究将导师制引入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论文设计指导,结果表明:导师指导可以提高学生护理科研能力,提高论文书写质量和通过率。这是因为导师制下学生亲自参与护理科研过程,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需要的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热情,使其具有更强的动力和更高的学术水平[5]。按研究方向给每名学生安排一位导师,从选题开始指导,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确定选题、查阅文献、抽样、控制混杂因素以及选择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这样既可提高论文质量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还可增强学生科研信心,提高科研能力。

经过导师指导后,学生科研能力6个维度中,进步最快的为论文写作能力,最慢的为资料处理能力。这是因为在学生写作论文过程中,导师会因材施教,授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方法,保证学生逐步掌握论文撰写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是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学术价值的重要标准[6]。研究表明,我国护理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中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存在很多错误[7],说明我国护理人员医学统计学相关知识欠缺,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医学统计学方法并不是开展一次科研训练就能掌握的,且本研究中学生论文统计多数由科室大夫协助完成,因此资料处理能力提高最慢。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该为护士提供多层次、多思路、长期的护理科研继续教育,尤其是方法学方面的教育。

3.2 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

在论文写作结束后,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处于中上等水平,5个条目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导师学术水平、指导态度、指导时间、应答时效和指导方式。本研究中所聘导师准入门槛较高,且按照便利原则,给学生分配的都是相同科室或者同单位的导师,因此学生会对导师学术水平和指导态度较满意。得分较低的是应答时效和指导方式条目,这是因为成人教育具有特殊性,学生和导师只能通过邮件或电话沟通联系,加之导师都属于兼职,只能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为学生提供指导。

4 小结

将导师制引入继续教育护理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可以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论文通过率,对临床护理科研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研究认为在继续教育护理本科阶段,选择科研能力强的导师对学生进行科研论文设计指导,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临床护理科研能力的发展。但由于继续教育学生数量庞大,如何对指导过程进行质控监督,真正做到导有所学、学有所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陈志衡,杨作成.在儿科临床实习生中实施导师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6):565-567.

[2]武燕,张志云.某医院临床护士护理科研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9):29-31.

[3]潘银河,程金莲,寇丽红,等.山西省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8A):1989-1992.

[4]张利,郭爱敏,徐淑秀.护理本科自考生实验性研究毕业论文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19):52-54.

[5]吴庆文,陈长香,田喜凤.对临床护理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5(3):13-15.

[6]王晴,李刚.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分类简析[J].编辑学报,2006,18(4):270-272.

[7]吴艳红,尹平.护理期刊论文中统计推断应用错误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9,24(4):89-92.

G72

A

1671-1246(2017)13-0017-03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导师制条目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基于项目导师制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