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认知行为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2017-07-25 09:33赵燕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妇科化疗心理

赵燕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浅析认知行为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赵燕

(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目的了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以及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水平,恶心呕吐、脱发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降低,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开展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促进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干预;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效果

近年来,妇科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渐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其治疗通常采用手术与放化疗相结合的方式。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会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大多数患者需接受根治性手术及放化疗,因此不愿意配合治疗。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类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治疗方法的总称[1]。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善化疗患者抑郁情绪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引导患者主动寻求及获取社会支持[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科进行化疗的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2.42±3.45)岁。其中,卵巢癌23例,子宫颈癌27例,子宫内膜癌22例,外阴癌2例,绒毛膜癌6例;城镇39例,农村41例。

1.2 方法

将8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且在化疗期间实施跟踪随访、定期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等。化疗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3],并对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水平,恶心呕吐、脱发程度进行比较。

1.3 患者心理状态

1.3.1 术前恐惧心理正常女性在得知患妇科恶性肿瘤后,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很难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同时感到巨大的恐惧,会出现烦躁、易怒、拒绝治疗、对所有事物失去兴趣的情况[4]。

1.3.2 治疗阶段的负性心理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受病痛的折磨以及对治疗和恢复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焦虑情绪,她们渴望得到家人与医护人员的关心。开始化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表现为急剧消瘦或发胖、脱发、面部皮肤色素沉着等自我形象改变,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自卑、抑郁心理,脱离朋友圈,不愿与人交往,并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化疗超过3个疗程后,患者的耐受性越来越差,此时,很多人会失去治疗信心,负性心理也更加严重。此外,患者在患病后,不仅会担心预后,还会对夫妻感情、家庭经济产生顾虑,特别是年轻未育者,往往会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丧失生活信念。

1.4 干预方法

1.4.1 认知干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向其及家属讲解所患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案、药物知识、如何有效配合治疗、护理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费用等,提高患者对妇科恶性肿瘤的认知程度,使其认识到化疗的重要性。

1.4.2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生活习惯进行具体指导,必要时列出食物清单、制订食谱。

1.4.3 病情监测用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的语言开展健康教育,采取电话随访和门诊复查等形式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并随时解答患者的问题。

1.4.4 心理干预做好心理评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一系列护理活动使患者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做好患者配偶的情绪疏导工作,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5 评价标准

(1)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2)以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恶心呕吐、脱发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见表1)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率和焦虑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n(%)]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干预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干预后观察组化疗副作用少且程度轻,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主要包括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外阴癌等,患者一旦知晓诊断结果,常常情绪低落、悲观绝望,或拒绝治疗或对治疗漠不关心,甚至产生轻生念头[5]。由于此类疾病的手术常为子宫、卵巢等盆腔器官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易导致患者性功能改变、生育能力丧失和绝经期提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认知行为干预是指改变患者及其家属认知—心理意象、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帮助患者克服情绪障碍与行为问题的方法[6]。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在此过程中要忍受躯体、心理的双重折磨,突出表现为焦虑和抑郁。Kiecolt-Gla-ser等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心理应激严重者,体内NK细胞显著减少。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抑郁常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显著降低,影响化疗药物发挥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入院时的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肿瘤相关知识,结合其他患者战胜病魔的成功案例,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树立信心,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力,恢复健康[7]。

一直以来,临床上只重视改善患者心理因素,而忽视了家属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由于需要长期化疗,无法正常工作,且抗拒、排斥社交活动,常刻意回避病情。通过对家属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加强其与患者沟通、增加探视频次、关心日常饮食起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康复。

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影响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强化治疗效果,促进康复。认知行为干预是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具体措施为认知重建、娱乐疗法、松弛训练、家庭和社会支持疗法、运用社会心理疾病诊断问卷调查及有针对性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指导等[8]。通过安慰、支持、劝解、疏导、指导等,改善患者行为认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重建心理防御机制、树立康复信念,使其在心理状况、治疗配合程度、治疗指标、治疗效果等方面获得显著改善。表2提示,干预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均趋于正常,恶心呕吐程度减轻,脱发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使其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化疗副作用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由此可见,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对其远期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Palmer S L,Reddick W E,Gajjar A,et al.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impact on children who are treated for Medulloblastoma[J].JPediatr Psychol,2007,32(9):1040-1049.

[3]孟微微.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焦虑和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3):140-141.

[4]孙四平,赵德芳.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28):145,148.

[5]李齐心,万九菊,邓菊芳,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支持性照顾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3):74.

[6]赵春艳.认知行为干预减轻冠心病病人焦虑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33.

[7]江华,郑修霞,陆虹,等.认知行为治疗对妇科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5(10):877.

[8]钱国安,王维利,陈艳,等.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0.

R737.3

B

1671-1246(2017)13-0158-02

猜你喜欢
妇科化疗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跟踪导练(二)(3)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