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金融的发展与创新

2017-07-29 18:40王丹丹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村金融互联网

王丹丹

【摘 要】“互联网+ 农业”是大势所趋,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互联网与农业将逐渐紧密结合起来,将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农村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 农业”;农村金融;农业金融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constraints of Internet rural finance, and puts forward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Internet + agriculture"; rural finance; agricultural finance

1 “互联网+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 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以“互联网+ 农业”驱动,努力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互联网+”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深远。

2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实现“互联网+ 农业”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互联网+ 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金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依然比较落后。农民贷款难是农村金融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据统计我国只有27%的农户能够从正规渠道获得贷款,40%以上的有金融需求的农户不能获得正规渠道的信贷支持。制约农户取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因素有很多:一是农业经济财务制度不健全,生产经营状况难以通过财务手段进行核实;二是农户缺少有效的抵押物,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权等不仅在抵押上存在产权障碍,又存在估值难与价值低等问题;三是农户信用难以在征信中足够体现,金融机构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四是农村地域广大,交通较为不便,单笔金额又较小,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成本较高。

3 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金融的市场基础薄弱

这与中国农业企业的特征不无关系。首先,农业生产本身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其次,目前中国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仍较低; 再次, 目前中国农业企业同质化严重且无序竞争;最后,农业企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自然风险也较高。由于农村人口密度低,业务量小,大多数传统金融机构不愿在农村开设网点,甚至已建立的也有撤出的现象,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

3.2 现阶段村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宽带和电脑的普及率均不足较低,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缺乏互联网知识和利用互联网的意识,使得市场推广困难重重。另外,传统观念和意识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也需要互聯网金融企业加大宣传和拓展力度。

3.3 信用体系基础缺乏

我国农村金融基础发展不全面,主要以传统的银行存款、取款为主,没有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面对缺乏信用体系基础的农村市场,虽然可以快速刺激市场需求,但是缺少信用体系作支撑,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这是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最严重制约。

4 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建议

4.1 顶层设计,加快形成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制度保障

尽快开展针对“互联网农村金融的战略性研究,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在农村金融前面加上“互联网”要素,更是对原有农村金融模式的重构,所以要从国家层面,搞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农村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农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市场导向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互联网金融,最为重要的是市场开放,给农村金融市场各主体开放、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多样化、个性化、低成本化的突出优势,释放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需求潜力。

4.2 加速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移动金融后发优势,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落实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 同时建立国家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面向国内外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基础。

4.3 加强和完善征信系统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信用是一切金融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在此基础上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显而易见面临着巨大风险,对此,一是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二是在征信上还需要形成行业内部的征信体系,并与整个外部征信系统对接,开放与共享相关信用数据。

4.4 建立和完善农村互联网监管机制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对原有农村金融模式的创新, 是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形式,为此,在大力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监管规范它的发展,不过,这一监管区别于传统金融监管,应是建立在市场开放的基础上,以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既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村市场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又能规避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风险。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村金融互联网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