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

2017-07-29 19:13伍阳霞
速读·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近义词伯父车夫

伍阳霞

阅读是与文本交流最直接的方法,阅读文章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习得写作经验。而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只有博采众长,才能胸中有笔墨,出口即成章,妙笔生花,因此表达是阅读的升华。阅读与表达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练从小处着手

课文中可训练的点很多,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找准切入点很重要,能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曾这样发问:“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很快,学生便将目光聚焦在了课文的第17、18自然段上(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深入阅读,画出了“跑、拿、扶、蹲、跪、夹、洗、敷、扎、掏、给”等关键词,并在潜心阅读后写下了这样的批注:生1:“伯父是多么关心这位车夫啊,他小心翼翼地夹,仔仔细细地洗,轻轻巧巧地敷,一圈一圈地包扎,做得是那样认真、虔诚。”生2:“伯父将车夫搀扶到车上,自己长时间地半跪着,认真地为这位素不相识的,贫苦的车夫处理伤口,真令人感动!‘半跪一词正是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光辉写照。”生3:“伯父为他人想得可真多啊!他知道车夫受伤后无法出车,便主动给他钱,这样他可以在家里安心养伤,这般照顾真是无微不至。”……看学生余兴未了,我不失时机地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细细读读,这些词语与哪些词语意思相近,可以相互替换吗?例如,把‘敷换做撒、涂等词,好吗?”话音刚落,学生立刻高举小手争辩道:“不可以。把‘敷换做撒、涂等词显得太草率,有敷衍、草草了事之意,体现不出鲁迅先生的真诚态度。”……这个片段的学习中,我从10个关键的动词开始理解,通过读课文,找到关键句段,让学生圈、点、批、划、议。这样不仅理解了这些词,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还把主人公的感人形象解读的淋漓尽致。

二、练在不能言传处

1.练习换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在教学中,有时学生体会到文章中词语运用的准确,但说不清楚,这时需要练习。例如,学习《穷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中“熬”的准确性。我提示学生:除了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还可以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立刻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找到了“熬”的近义词分别为“挨、扛”。这样通过互换词语练习,既使学生感受到渔夫家里艰苦的生活窘况,体会渔夫为抚养邻居的孩子打算付出更多辛劳的决心,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此时之练,可谓一箭双雕。

2.展开想象,体会文本的韵味性

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十分生动,作者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事物特点,但因表达效果的需要文章中阅读空白较多,意在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使读者产生只可意会的感觉。例如《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七颗钻石》等课文。教学时,我抓住这些不可言传的契机,让学生适时练笔。例如,学习到《草虫的村落》第5自然段时,我在读句子“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一好奇的目光。他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后,引导学生想象:它们围着大蜥蜴可能交流什么,相互攀談什么?采用填补阅读空白的练习,让学生化作一种角色展开想象。片刻思考后,黑甲虫说:“喂,朋友!你吃的是什么?为什么如此强壮?”小圆虫说:“你好,蜥蜴大哥!你经常在外面闯荡世界,一定经历了不少新鲜事,讲给我们听一天吧。”甲虫游侠说:“老兄,有什么秘诀可以连就你这一身肌肉呢?教教我吧。”……这些极富个性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难道不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最佳效果吗?而这一效果的产生正是教师在最合适的时机。

3.尝试改写,注重个性表达的多样性

教材中一些历史性故事因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个性鲜明,十分耐读,每每读来,都有爱不释手的感觉。但因学生年龄较小,对于历史背景了解不够,缺乏对相关专著地研读,所以对课文理解只停留在文本表层,对人物个性的把握较为单一,草草阅读,总觉不忍。我在教学后尝试让学生改写,通过改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能力。

三、练在细品精读时

阅读教学中,每篇课文都有一些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精读细品,同时也值得我们内化积累,从而将其根植于心。如学习《少年闰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精读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感悟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准确刻画外貌的写作方法,并立刻开展主题为“猜猜她(他)是谁”即兴练笔活动,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描写一位老师或同学的外貌,但不要写出人名,只写特征。集体评改时,让全班同学猜一猜她(他)是谁。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安排了细品精读、仿写、评改、猜测、交流等活动,这既是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又给学生练习表达找到一个好机会,将阅读与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练需分层次

学生的表达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有条有理,但有的学生说话缺乏条理,让听者听得云里雾里。语文阅读课堂上,我们就要借助文本,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如,在学习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自由选择一种身份,参加鲁迅先生逝世73周年纪念会,你打算给他送去怎样的追悼词?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学生在课后写出了这样的追悼词:“人虽死,精神在”“宁可自己受苦,也让他人享福。”这些追悼词情真意切,语言凝练。这样分层次的要求,不仅让一些说话欠凝练的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对文本的升华和拓展,也让平时说话言简意赅、概括力强的学生能有发挥的空间。

阅读教学中练习表达的机会很多。只要我们细心研读文本,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抓住需要练笔的契机,科学巧妙地进行读中思、读中练的学习活动,将阅读与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就一定能够达到阅读与表达双赢的效果。

猜你喜欢
近义词伯父车夫
一幅油画
晏子的车夫
找找近义词
伯父的黄昏恋
人力车夫
永远的愧疚
借给伯父一百元
藏在心里的三匹马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