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中国讲

2017-07-29 20:59张涛姜婷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话语权

张涛+姜婷

摘 要:西方在话语权上长期制约着东方,中国知识分子在这样的境地里是略显窘迫的,在理性上趋向西方,而在情感上又执拗于传统儒家的人文主义。当西方的思想作用于中国实际时,不仅要准确无误的理解其基本观点与方法,还要充分地考虑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主、客观条件。树中国文化魂,立中国话语权。

关键词:器物中国;文化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

话语也译为言说、陈述、言谈指交谈双方在特定语境中展开的对话。《西方哲学汉英对照辞典》给出这样的界说:话语是比单个句子更长的一个语言序列,以一些句子或陈述作为它的最小单位,交谈、对话、讲述和论证都被视为话语的形式。在欧陆哲学中,话语被看作是维护社会与政治实践的合法性基础。在《话语的秩序》一书中,米歇尔·福柯提出了“话语即权力”,即“权力话语”理论,阐明了语言与权力的密切联系,从话语中发现权力本质,甚至可以说,话语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即所谓话语权。福柯同时指出:话语研究旨在揭示社会权力的本性和作用方式,一个社会的话语生产是由某种程序控制、选择、组织和分配的,也可以说由权力所建构的。话语权是话语与权力的合体词汇,话语权即是一种话语权力,可是话语的权力究竟表现在哪里,并且影响到什么才是更加值得深究的。我们所说的中国话语权,所指的正是中国价值及其话语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话语权越大,没有影响力就没有话语权。中国故事中国講——是把话语权掌握在本国手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在此之前,我们经常会触碰到一些类似于“领土权”,“财产权”等等一系列的“权力”。我们会发现这些“权力”往往神圣不可侵犯,往往会徒增些许强制性。例如,领土权一旦受到威胁或侵犯,后果则是反攻与守护,这里面蕴含的强制性绝非一星半点,而话语权则有些许不同,话语权更多的体现在影响力上而不是强制力上,它会影响你朝着它指向的方向思考或理解,而并不能直接导致你按其描述的那样深信不疑。在过去的数百年历史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国家,除了掌握着世界经济的大方向之外,“英语”的地位也极其之高。戴雨果,英国威斯敏特大学教授,在《大道中国》纪录片中说道: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的新闻话语权始终由英语来掌握,这给中国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而中国正在试图改变这一局面。阎学通则指出中国提倡多元化世界而不是西方一元论世界。

一、器物中国与文化中国

在器物中国的层面,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中的占比份额也越来越大,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着中国制造的物品,一种物的占有让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个人开始意识到中国强大的生产力和蓬勃的生命力。中国在掌握话语权之前很好的掌握了物的世界,虽然这不能成为胁迫他国听从或接受我国话语权的直接砝码,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为中国话语权的建立增添了许多有利条件,提供了物层面的保障。在文化中国的层面,中国文化之根深厚有力,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处处可见中国文化的身影,不管是几千年以前的儒家文化,还是蕴含在器物之中的茶文化和瓷器文化,都以其独特性在世界范围内熠熠生辉。由此不难发现,器物中国与文化中国在中国话语权树立的进程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二、话语权与意识形态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话语权中也渗透着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非现实性会影响到人们对两者关系的清晰认知。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往往体现了这个阶级的发展动态与方向,正是因为这一点,中国在对外展现话语权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模糊的意识形态趋向,以免造成其他国家的揣测和误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始终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追求客观真理的品格。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和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它不仅局限于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提供思想武器,而且提供了实践武器。同时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批判本性,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从不断的运动中理解事物。但是我们不能全然依靠马克思主义,要考虑到中国的具体实际,当然这有点老生常谈的意味,毕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很早以前就提出来的,但是具体到在话语权的问题上时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切勿用马克思的观点来完全阐释中国文化,也不能为了契合马克思主义思想去扭曲中国文化的内涵,纵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可度是极高的,但是不能完全借助马克思主义来弘扬中国文化和建立中国话语权,应该在求同存异中构建中国话语权,让中国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聆听并认可。这种认可不是权力压迫下的认可,而是一种产生共鸣和积极影响的认可。

三、中国话语权与西方话语权

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美国文化“软实力”飞速上升过程中的得与失,对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与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在构建中国话语权时难免会有质疑声,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成为西方批判、攻击的焦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其实质是中西文化、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较量与冲突,体现了霸权对非霸权的权力关系,霸权话语的目标是压制非霸权话语,使其边缘化。因而,在顶层设计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上,我们不仅要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以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中国话语权与西方话语权是截然不同的,很多西方国家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甚至提到修昔底德外交铁律,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醒后会对产生威胁。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恐惧,其行为已经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如何回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亚太地区甚至世界的和平与战争。在国际政治舞台中,中国领导人正在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向何处去,甚至通过何种途径到达。这不仅体现出了中西掌握话语权的本质目的差异,中国的话语权地位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显现并日益增强。

参考文献:

[1]辛斌.福柯的权力论与批评性话语分析[J].外语学刊.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袁贵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N].人民日报.2008.

[4]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

[5]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再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话语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