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初探

2017-07-29 16:31黄炼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

黄炼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观念的正确引导,是大学生学习雷锋精神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品质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教育学生发扬和保持雷锋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志愿服务;雷锋精神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志愿服务

组織和管理学雷锋志愿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并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雷锋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其二者结合,相互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育人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强化大学生奉献意识,增强大学生品德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大学生学雷锋精神的原因及负面现状

(一)大学生学雷锋精神的原因

雷锋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先进人物和精神楷模。雷锋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激励和教育几代人,其魅力就在于雷锋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意志品格、奉献精神和道德情操集中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态和特征。因此,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学雷锋也不会过时。

毛泽东曾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标题,大力提倡学习雷锋精神。几十年来,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学习雷锋精神更是深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内开展不同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积极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切身学习雷锋精神。

1.校园文化需要雷锋精神。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校园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大学生留出一点时间去品味和感受雷锋精神,去传承和践行雷锋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创先争优,传播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拼搏进取,传播雷锋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传播雷锋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精神;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激发大学生思想道德热情,倡导文明新风,匡正道德规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道德水平,引导大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大学生一心一意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凝聚学生的意志和力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现实生活需要雷锋精神。当前现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冷漠、道德失落、价值扭曲等现象,存在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取向日益趋向利益化,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忧虑。需要用体现真善美的雷锋精神来净化人们的心灵,抵制歪风,弘扬正气,进行有效价值的澄清,这是现实的呼唤。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他人的影响与帮助,个人成长的点点滴滴更是社会关爱的结果。大学生学习雷锋,就要挖掘内心深处的爱心并加以表达,多关心帮助他人,主动为他人着想,让彼此之间多一点友善和帮助,少一些为难和阻碍,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让雷锋自然朴实的人生理念走进校园文化。

(二)大学生学雷锋精神的负面现状

大学生学雷锋精神的负面现状表现在多方面。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仅仅是对一项任务的完成,是一种类似于道德绑架的标签。不少组织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过于频繁,反倒不能让服务对象得到应有的宁静生活环境。不少人过于重视活动形式而疏忽了活动内涵,让雷锋活动的实质蜕化成繁琐惹人烦的形式主义;也有的活动只在于短期效应而忽视了长期效应,让服务对象产生一种陌生感,更让学生不能长期坚持下去,磨灭了意志,不能体现活动的初衷;开展活动有时候有很多人表面上迎合但是内心却产生了一种抵触心理。随着经济和网络的日益发展,常常出现道德失智的事情。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大学生志愿服务观念的引导

雷锋有许多可学之处,如品质、思想、境界、言行等。大学生学雷锋活动,重要的是学精神内涵、学意境行为、学实际行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为营建良好的校园风尚贡献力量。

(一)大学生学雷锋精神的做法

学精神内涵。雷锋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为: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钉子”精神,甘于平凡的“螺丝钉”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等。

学意境行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我们每个人应该立足平凡岗位,恪守职业道德,以小善成就大德,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步步走近“雷锋”的现实轨迹,人人皆可成“雷锋”。

学实际行动。每个人落实在自己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学雷锋,要见实际行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加强网络舆论氛围的引导

使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宣传模范事迹、典型人物,对大学生进行优良传统、奉献他人、学习雷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三)增添和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体系

把社会实践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通过实践的公益活动,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素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和奉献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迈向新的起点。

(四)充分发挥校园志愿组织的积极作用

各类学校力推志愿服务项目,主张大集体学雷锋,让大学生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中促进其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构建和提升的德育目的;发挥大学生学雷锋的骨干作用并组织开展文明风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要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学雷锋的主题活动。组织志愿宣讲团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提高文明素养;组织开展扶弱助困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暑假“三下乡”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贴近人们生产生活需求,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应急救助、便民利民的社会志愿服务,例如开展空中课堂,深入市民学校做好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特殊群体等扶弱助困志愿服务,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丰富内容,紧跟时代热点,创新实践活动。

四、结语

大学生学雷锋,并不是简单地形式与应付,更重要的学习其实质精神。作为大学生,需要在学雷锋活动中正确的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努力将其精神学习内化、培养情感认同、体现价值。大学生应该深入活动,体会其精神实质,进行内容的丰富,进行活动的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志愿加入其中,享受学雷锋活动的乐趣。集体学习雷锋活动,重在实践,贵在坚持,真正走入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的道德意识和进行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的意见[EB/OI].2012-03--02.

[2]张红霞,张耀灿.论校园文化建设视阈中的大学生志愿服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1):128-131.

[3]刘怡,肖望兵.大学生志愿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25-127.

[4]高嘉佳.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与思考[J].才智,2016(10):100+102.

[5]施枫,张春萍.积极弘扬雷锋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教育(高教),2013(03):29-30.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志愿服务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