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7-07-29 04:28苏晓勇
青年时代 2017年18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家庭教育

苏晓勇

摘 要:改革開放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流量逐渐增大。而与此同时,更需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以原州区同仁回民小学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解,结合进城务工子女所面对的家庭教育现状,总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为进城务工子女健康成长和享受同等教育提供切实的关爱与支撑。

关键词: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约有956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随父母迁入城市。为了满足他们的就学需求,自治区教育部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全部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保障体系之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了99%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校就读,与城里孩子同等享受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这些政策和措施基本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的入学问题,但是由于城乡之间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距,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面临种种困难。这些进城务工子女由于家庭生活的窘迫、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关怀的不足,往往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亲情关爱和良好的学校教育,在复杂多变的城市社会环境中滑向弱势的边缘,使他们在教育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逐渐出现很多问题。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尽快融入到城市文化中来,使这些孩子能在新的城市环境中健康成长,是教育者们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 对固原市同仁回民小学进城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希望能更全面细致的了解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并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审视如何促进进城务工人员进城务工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基本现状

固原市同仁回民小学建于190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等部门对民族教育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改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校园及周边环境不断优化,这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在校学生1558名,回族学生1411人、占91%,农村户籍学生占85%,进城务工子女占75%。大多进城务工者文化程度较低,大部分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小本买卖,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况且又缺乏家庭教育能力,缺乏教育的正确方法,平时不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不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通过调查发现,在进城务工子女中,放纵型家长的比例比较高,进城务工子女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总体而言,进城务工子女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二、调查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基本情况

1.居住条件

虽然宁夏目前出台的《完善进城务工人员住房政策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有序融入城镇工作方案》中提供公租房使得务工人员解决住房问题。但调查显示, 60%的学生家长无固定住房(租房环境条件差)、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租住在工作地附近社区内的回迁安置房或商住小区,10%的是住在自己买的回迁安置房或商业小区房。租住民房相对便宜,但条件简陋,不能给子女提供非常安静优雅的学习场所,其中5%的调查对象没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居住空间狭小,有时还难以回避父母之间的矛盾争执与冲突。甚至有极个别父母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打架,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活,伤害家庭关系,使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大减弱甚至丧失。

2.家长职业

调查结果显示,51%的调查对象所从事的工作是工地、工厂,工作时间长,有的还分白班、夜班,生活作息没有规律;此外,30%的调查对象是自由职业者,工作场所没有稳定性;只是做学生学习的陪读。还有的是个体工商户。多数家长或者是工人,或者是在菜市场卖菜、卖小商品、或者搞装修、收废品、超市保洁员等,基本上都属于高强度、低收入的职业。

3.文化程度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家长的学历层次是小学水平和初中水平,少数是高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家长只占极少数。由此可见,进城务工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但是,事实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文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对子女的教育,也关乎与教师的交流效果。

4.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一般可分为民主型、放任型、专制型和溺爱型四种类型。而大多数流动人口家庭对孩子是只养不教,教育方式多为放任型和专制型,很难做到与孩子平等、民主的相处。调查对象中的15%的学生无父母监护(爷奶看管或大孩带小孩),家长文化程度和教育子女水平低、对子女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致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安全、卫生等行为习惯不良,这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在校情况

1.学习态度不端正

因为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在小学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目的性,所以他们普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上缺少方法,每天得过且过,生活学习都没感到压力。不理解父母和教师的良苦用心,因为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致使不喜欢学习,认为学习没有用处,也未有远大的生活目标。正是由于上述诸多负面因素影响,部分进城务工子女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厌学情绪加剧。

2.学生的心理问题

因为进城务工子女从农村转到城市,生活以及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他们及时适应。而有时由于家长或者老师的引导、帮助、关怀等措施的缺乏,使进城务工子女容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心理强等不良现象,而且不愿主动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难以融入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

三、進城务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现状分析

1.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

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平均在小学和初中层次的文化水平,而家长的文化水平决定着如何引导子女拥有正确理解事物的社会观。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只是注重工作,却没有意识到子女受教育的重要性,即使部分家长认识到孩子受教育的重要性,也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为子女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部分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程度的缺乏而导致教育子女的方式的错误,要么对孩子不管不顾,只给予物质而从不关心孩子的精神需求;要么因为成绩不好体罚孩子。殊不知是对学生的虐待。更有甚者,不信任学生,做出使学生反感的行为来。或者不信任学校教育,致使学生不信任老师,对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

2.家庭收入较低

进城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所从事的工作类型多是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方式,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子女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那么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3.管理时间缺乏,管理方式欠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而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因为生活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他们几乎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部推到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在调查中,当问及家长对学校的看法和建议时,有相当多的家长都要求学校“对学生再严格一点,对学生的学习再抓紧一点,对孩子再多辅导一点”。有家长这样写道:“我觉得像我们这样的外地人很多,每天起早贪黑,忙着做点小生意,挣点生活费和两个小孩上学的费用真的不容易。我们希望学校的老师把学生再抓紧点,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来教育和关心孩子。”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对孩子的打骂现象比较严重。这种管教方式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

4.与学校和教师取得的联系不够

在日常教师交流和教学会议中,会经常有很多老师抱怨,外省市学生家长不但不愿跟老师联系,而且即使老师主动联系他们,都很难联系得上。这是由于有的家长没有固定电话,并且住址和手机号码经常更换,有时即使联系上了,还有部分家长推托很忙,迟迟不来学校。

(二)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道德品行较差

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青年人混在一起。对进城务工儿童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2.学习态度不端正

由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等原因,部分进城务工子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普遍存在着行为举止上自由散漫,缺乏集体意识,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法制和纪律观念也比较淡漠,做事容易冲动,不考虑后果等;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做小动作,作业应付了事,上进心不太强;卫生意识很差,乱吃零食乱丢东西,做事常常缺少规矩。

3.有严重负面心理

因为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使部分学生无法正确适应这种转变。加之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全面的话,使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会决定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各个方面都无法与城市子女相比较,负面心理的逐渐加深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和较差的道德品行。

4.学习方式的欠缺

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由于家长不能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校学习主动性差,老师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和同学间缺乏学习上的讨论。此外,不少学生学习方法欠缺甚至没有方法,这也导致进城务工子女的学习成绩跟不上别的同学原因。

总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缺乏必要的学前教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成绩相比城市学生要稍微差一些。有时,由于家庭背景和孩子成长经历等原因,他们心理又相当敏感和脆弱,内心存在自卑心理。在家庭环境状况方面,由于家长常因忙于生计而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采用不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与学校的联系和合作较少,对孩子缺乏辅导、关注不够,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家庭教育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