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仙境世绝殊

2017-07-31 07:45刘力坤
新疆人文地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西王母风景区天池

刘力坤

天山天池风景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也是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区自然景观的代表,是世界罕见的自然美地区,具有重要的游赏和科考价值。同时,天山天池风景区人文资源丰富深厚,神话作为天池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

经过38年的发展,如今天山天池风景区已迈入全国一流景区的行列,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尤其是2013年,“新疆天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博格达——天池遗产地资源禀赋被世界认可,迎来世人瞩目;天山天池风景区西王母神话故事,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上,天山天池风景区以创建“新疆标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执念前行,久久为功,大展宏图。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风景区以天池为中心,东到四工河谷,南延伸至天山山脊线,西至水磨沟,北到大平滩,规划面积为548平方千米,形成八大景区(即天池景区、灯杆山景区、马牙山景区、博格达峰景区、白杨沟景区、花儿沟景区、水磨沟景区、北部沙漠景区),14个景群,近百个景点。风景区的结构为:以天山天池和博格达峰为主轴的一池一峰三峡谷(三工河、四工河和水磨沟河谷)一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布局。

天池是200余万年前第四纪大冰川活动中形成的高山冰碛堰塞湖。博格达为东天山主峰,海拔5 445米。天山天池风景区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山岳型自然景观,也是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区自然景观的代表。风景区内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地域突变强烈,在南北80千米的区域内,依次分布着高山冰雪带、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带、山地草原带和荒漠带,呈现出一条十分明显的、完整的山地自然垂直景观带。

这里孕育了规模较大且类型多样的山地生态系统、动植物区系、植被类型、生境区等多方向显著的生物生态多样性,保障了这一区域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带、极高山永久冰雪带等气候带谱,荒漠-绿洲-山地展现了大梯度垂直自然带谱。山地综合自然景观与云雾雨雪、霞光彩虹等天象景观完美结合,呈现出品质极高的美学价值,是世界罕见的自然美地区,具有重要的游赏和科考价值。2013年,“新疆天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博格达——天池遗产地资源禀赋被世界认可,引得世人瞩目。

天山天池風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古老性、复杂性和特有性。野生脊椎动物18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其中国家级一类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种——黑鹤、金雕、玉带金雕、胡兀鹫、雪豹、北山羊;国家级二类保护的野生动物24种,有棕熊、石貂、马鹿、盘羊、暗腹雪鸡等。动物地理区划属古北界蒙新区的天山山地亚区。

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和药用植物资源,是保护区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总面积达5 000公顷,牧草植物约有八九十种,高等有花植物191种。乔木有雪岭云杉、欧州山杨、密叶杨等;主要灌木有天山花楸、阿尔泰方枝柏、蔷薇等;药用植物有党参、黄芪、贝母、野雪莲花等。大型真菌资源储量丰富,食用菌类有松树蘑菇、鹿茸蘑菇、羊肚菇等20余种。昆虫不少于3 500种,调查列入名录的有668种,是新疆境内昆虫物种多样性颇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以清凉宜人称著于世,年平均气温2.55℃,最高月7月份平均气温15.9℃,最低月1月份平均气温-12.4℃,年均降水量443.9毫米,空气相对湿度58﹪,年总日照时数2 590.2小时,平均风速3.1米∕秒。冬季降雪期达6~7个月,结冰期达5个月,湖水冰层厚度达1米以上,湖面是天然的滑冰场。景区内气候冬暖夏凉,较为湿润温和,为大陆性荒漠气候区中的一个“湿岛”。

考古资料显示,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所在阜康地区,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

西汉,阜康地区为西域36国之一的姑师国领地,后为博格达山北六国的卑陆国、卑陆后国。唐代,天山天池被称为“瑶池”,博格达山被称为“折罗曼山”,境内设耶勒城守捉、俱六守捉城。宋、元、明之时,博格达峰被称为“金岭”“阴山”“灵山”。天山天池有“冰池”“神池”之称。

清代,天山天池被称为“龙湫”“龙潭”“天池”“天山博克达湖”等, 博格达峰被称为“博克达山”,后规范为“博格达峰”,为蒙古语“神灵之山”之意。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县,取物阜民康之意,定名阜康县。此时的天池湖畔已经建有许多庙宇道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新疆省设立天池招待所。新中国成立后, 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天池招待所。1979年8月11日,新疆天池风景区管理处成立。1984年,更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风景区管理局。1994年,移交阜康市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局。2001年,更名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简称“天池管委会”)。2002年,天池管委会获得作为阜康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行政区域管理。2005年,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和天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整合组建为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简称天池管委会),为正县级建制。

天山天池风景区人文资源丰富深厚,神话作为天池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穆天子传》《山海经》《汉武故事》等古籍记载的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的故事,是天池文化史上绚烂、动人的篇章。

《山海经》中有关于西王母的多处记载。到了六朝,《穆天子传》被道教演化出了《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和《汉武洞冥记》等志怪小说。在《汉武帝内传》中,西王母已被道家塑造成“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福寿之神。道教推崇西王母,将西王母演绎为道教第一女尊神,东方第一女神。

中国大一统的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天山天池文化的发展。天池文化由纯粹的神话,融入了道教血脉。公元1220年,金朝末年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被称为中国道教“四大天师”之一的长春真人邱处机,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诏来西域。路经阜康后,天山天池首次有了道观——铁瓦寺。天池出现道观,将天池道教文化具体化,并影响了西域道教文化的发展走向。

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755-1757年),乾隆皇帝出师西征平定准噶尔贵族的叛乱,统一新疆。乾隆皇帝为感念博格达山神灵相助,将其列入国家祭奠的名山大川,并亲撰《高宗纯皇帝告祭博格达山文》,国家祭山,从此定例。每年春秋两季,拨专款,由地方最高长官率文武官员公祭博格达山,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年间。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乌鲁木齐都统明亮登临天池,踏勘水源,引水下山,浇灌农田,这使神山圣水第一次有了现实意义。此后天池科考、文化等活动逐渐增多,如1888年的俄罗斯地理学家格卢姆·格尔热依洛、法国人麦茨巴哈、瑞典人斯文·赫定、赫默尔,德国人翰普尔、郝德,我国考古学家徐炳昶、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中外学者和探险家走进天池,天山天池形成的自然之谜才渐次被揭开。

清代及之后,大批的名流、官员开始游览天池。如纪晓岚、萧雄、王树楠、史善长、宋伯鲁、林则徐、邓廷桢、洪亮吉、裴景福等;现当代有邓缵先、林继庸、罗家伦、茅盾、郭沫若、叶浅予、张志民、陶峙岳、刘白羽、汪曾祺、王子钝、艾青、周涛等。他们寄情山水,挥动手中如椽之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天池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天池文化继远古神话后的第二个“博峰”。

民国以来,中国政界名流于右任、张治中、蒋经国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外有英国前首相希思、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柬埔寨王国首相宾努亲王、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都先后登临天山天池,从而扩大了天池国内外的影响,使天池的名人文化也更加丰富多彩。

当代,天山天池的文化集中表现在:以西王母瑶池神话为主旨形成的历代道观建筑,历史记载和宗教故事积淀的西王母文化;以博格达峰为背景,《七剑下天山》等天山剑侠小说为载体的剑侠文化;以远古墓葬、岩画等草原历史文化为见证,现代哈萨克族为代表展现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以独特的地质构造和生物多样性突显的科普文化;以历代名人游览留下诗赋书画和遗踪佳话而赋予天池新的神韵和内涵的名人文化。

目前,在天山天池风景区,已探明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庙宇、亭台、岩画、墓葬、祭山遗址、早期人类居住遗址、丝绸之路文化遗存等近百处。传说、故事、谚语、歌谣等民间文学流布很广,特别是西王母神话故事,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山天池风景区,浓缩了中国西部壮美的自然景观和绮丽的人文文化。“神山圣水”“天山明珠”“人间仙境”等美誉,自古至今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天山天池的旅游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 000年的周朝第五代国君周穆王,据《穆天子传》载:“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自此,历代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们登览不断。新中国成立以来,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迅速。1979年,新疆天池风景区管理处成立后,面向世界开门揖客,从此拉开了风景区保护、建设、旅游的序幕。

改革开放以来,风景区贯彻国家“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规划建设等方面,依据国务院批复的《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要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 “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较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由最初的“天池八景”,到八大景区,一百多处景点。面积由20余平方千米扩展到548平方千米,马牙山景区、花儿沟景区、天山天池文化产业园等景区、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不断推出,使得天池旅游活力、魅力无限。旅游经济得到发展,旅游人次由1981年的6万人次到2016年的209.7万人次,旅游经济由1981年的不足万元,发展到2016年实现旅游收入14.2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游客满意率达到96%,天山天池已成为新疆旅游的金字招牌。

經过近38年的发展,天山天池风景区已迈入全国一流景区的行列,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1982年,荣获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 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国际人与生物圈博格达峰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首批5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新疆天山”申遗成功,天山天池正式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4年“西王母神话”成功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2017年,公示为“全国旅游标准化标杆单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高度、新起点上,天山天池风景区以创建“新疆标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为目标,执念前行,久久为功。

猜你喜欢
西王母风景区天池
今夜的天池
西王母的华夏母亲地位
黄天池
曹洋铭 谢妤天池 刘洛煕
天池
女娲补天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关惠聪等
议如何平衡风景区建设再投入和收益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