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

2017-07-31 07:59杨静茹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内涵

杨静茹

摘 要:在党的历史上,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建设还是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届领导人都有着丰富的调查研究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社会发展的新实践,站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战略高度,对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在当前工作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调查研究思想。从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正确方法和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其理论内涵,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提高执政本领的重要方法,充满了民生情怀,对我们改进工作作风,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执政本领,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调查研究理论;内涵;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有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从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到邓小平提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之后江泽民又提出“调查研究对领导干部而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再到后来胡锦涛指出“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这些论断分别在党的不同历史阶段中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完善党的调查研究思想的逻辑过程和理论渊源,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党的调查研究思想,据公开报道统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调研的足迹遍布于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河北、河南、广东、甘肃、海南、四川、湖北、辽宁、湖南、山东、福建、吉林、贵州、浙江、陕西、云南、江苏17个省,内蒙古、新疆2个自治区、一个澳门特别行政区,总计用81天进行了35次调研考察。习近平频繁调研背后有巨大力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调查研究思想,对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党性修养和提高决策水平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调查研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研究实践中,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思想和行动出现偏差,直接影响和妨碍了调查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使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出现种种不良倾向。首先,对调查研究重视程度不够。当前部分领导干部认为现代的通讯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高度发达,调查研究工作可有可无,如果需要了解工作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只要去上网查阅就可以,不必费力费神、亲力亲为,这种观点会导致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很多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也会在实践上滋生例如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仅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这样的调查研究轻则误人害己,重则误国误党。其次,对调查研究的方法掌握不牢。在资料的收集整理上,部分领导干部不是按照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为了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存在,而是有选择地收集相关材料,保留那些符合主观臆想和预先设定的材料,不符合的就加以排斥。有的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还没有进行,或是还未结束时,就受到某些印象、评价和经验的影响,开始对有的问题提前定调定论,而不从实际出发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他们在调查研究中只是翻看材料、听有关人员的汇报或上网了解某些情况,不深入实际,不深入生活和群众,这样的调研方法严重偏离了调查研究的宗旨,不仅使得决策严重偏离客观实际的轨道,而且还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眾的强烈不满。最后,对调查研究的落实不够抓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遇到了许多紧迫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领导干部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去把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清楚,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研究透彻。而反观当下,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对调查研究不抓紧或者虽抓但不紧,又或者虽紧但不实,这样松懈敷衍和应付了事的态度不仅无法有效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还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损失。

二、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的理论内涵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

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一论述蕴含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一是要有问题意识。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以“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包括问题的真相和全貌、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等,它是做好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有没有问题意识,能否抓住关键问题,将决定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效大小。二是要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我们要调查研究清楚事物的真面目,并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全面了解事物,为以后的分析研究和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三是要准确掌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本质”和“规律”是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是对现象的抽象和升华,是对调查清楚事物的真相和全貌的进一步展开。四是要透彻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这是衡量调查研究的实效、实用价值的大小、是否能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二)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

第一,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由于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只有这样,我们的调查研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习总书记主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强调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好的基调下去搞调研,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去调研,而是要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去下结论和做决策,结论必须建立在科学论证、扎实调研的基础之上。求真务实的作风,强调的是对调查研究工作的正确态度,在撰写正式的调研报告时,对于在调查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通过调查研究的系列环节和过程,修正材料上的错误和领导干部自身认识上的错误,形成科学的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三)调查研究的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阐述了什么是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作用和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之后,对如何确保调查研究工作不流于形式并使之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这一问题,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制度这一概念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概念,他积极主张用制度来管权管事管人。他强调在具体的调查研究工作中要用制度管住调查研究,使之常态化,使之不变味、不变质,在健全和完善具体制度的主要内容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三个重要制度: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并认为通过建立和完善调查研究制度,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领导干部在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可以更容易在领导集体中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致意见,更容易做出决定;可以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增进干群关系。

三、习近平调查研究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调查研究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一种认识和实践有机统一的活动,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通过调查研究,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全面了解特定对象,掌握社会真实情况,探寻改造社会的方法,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发展。实践证明,离开了调查研究,就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和错误。對领导干部来说,“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他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要学会善于运用调查研究这个有力武器。

(二)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主要途径

中国共产党的突出特征体现在它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人民群众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系统地运用到各项活动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事实充分证明,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调查研究就是这样一个“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的过程,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我们可以了解到群众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最深切的期盼”。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与群众保持“鱼水”般联系,筑牢强大的群众基础。

(三)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本前提

调查研究作为制定决策时所参考信息传递的“中转站”,对决策的科学制定意义重大,必须贯穿于决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从一定意义上说,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正确的决策,绝对不是一个人或者一堆人,不作调查研究,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就能产生的,它要在人民群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才能产生。我们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在对重大问题决策之前,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和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去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研究做的多了,情况胸有成竹,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做出正确决策。关于调查研究对决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多个场合引用陈云同志的一句话:“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

(四)调查研究是提高执政本领的重要方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形势下所出现的新问题对党的执政本领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认为与新要求相比,党内很多同志出现了“本领恐慌”,他们“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提高执政本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注重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提高的过程”,是一个“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领导干部要善于到群众中间进行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从群众的实践中寻找应对各种难题的答案。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多了,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我们的认识就会产生飞跃,我们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需要贯彻和执行调查研究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1).

[2]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 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 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N].人民日报,2013—07—25(1)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内涵漫画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自选动作拓展改革内涵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