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控制类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7-07-31 21:33薛文涛王玉龙朱志宇王伟然曾庆军
科技视界 2017年8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薛文涛+王玉龙+朱志宇+王伟然+曾庆军

【摘 要】围绕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以控制类研究生培养为例,借助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实践平台,运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构建起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以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和启迪创新思维;科研反哺教学,构建船舶特色实践平台,坚持导师团队与研究生团队的良性互动,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科专业和创新人才的协同发展,并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协同创新;成果导向教育;船舶特色;创新人才培养

0 引言

2012年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不同需求、形式多样的协同创新模式[1]。为了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高校协同创新计划,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旨在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人力、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优势,构建起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创新平台,形成有利于产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2]。因此,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协同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承担着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科发展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使命[3]。目前,我国在机舱自动化装置、船舶电站、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和综合船桥系统等核心装备和系统的国产化能力和水平還很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船舶控制类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江苏科技大学围绕专业定位,结合行业实际需求,以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三大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培育船舶特色科研平台、组建创新研究生团队和建立综合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控制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建立起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鲜明的“创新应用型、知能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 围绕能力培养,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提炼出船舶自动化类工程人才创新能力的核心是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突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自动化特色,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将形成控制专业学生核心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以“学生创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为教学目的的评判标准。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打破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逻辑架构,根据当前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际,梳理专业核心知识点,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装备典型工程案例为主线,串连相关专业知识点,设计了“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机器人传感与控制”、“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船舶先进控制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技术”等控制专业课程模块,重构了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搭建起“行业需求引领,多元协同、行业资源共享”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 产学研协同,建设船舶特色实践平台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加速协同创新的各要素优化组合,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形成“课内与课外协同、校内与校外联手,专业与行业接轨、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创新能力实现途径,促进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产生。控制专业所在学院拥有船舶电力推进实验室、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实验室、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船舶通信与导航实验室和水声与通信实验室等多个行业特色专业实验室,并与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有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和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这些场所为研究生提供科研训练的平台,成为了研究生科研的孵化器和推进器。通过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引导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教学资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提炼课堂案例和实验案例,多方位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用一系列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自动化领域的科研成果打造特色鲜明的全船自动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平台,逐步形成“学生—教师—实验中心—协同创新中心—船舶企业”的教育生态体系。

3 组建创新研究生团队

依托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创新项目,如“海洋工程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研究”和“面向海洋水下结构检测与清污的水下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研究”等,建立导师团队、实现导师之间的强强联合和研究生团队式培养[4]。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专业共同组建跨专业的研究团队,力求各专业学生互有区分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创新型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目标管理将导师、学生和科研平台等要素进行协同,实现资源的优化与配置,提高导师团队执行力,推动团队的科研工作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顺利开展。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团队在学科、研究方法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优势,遵循团队协作精神,将个人的智力资源整合为团队的创造成果[5]。根据协同创新培养的需要,将团队学习、科研活动和企业需求与应用结合起来,基于科研实践平台营造一种创新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建立起导师和研究生团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从科研活动中获得理论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4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学院制定了《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和《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业绩考核与奖励办法(试行)》等多个相关管理制度,形成了“教师愿指导、学生全参与、条件有保障、成果得认可”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在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团队各导师特长,明确各个导师培养工作职责,导师团队成员应按照责任分工积极落实研究生指导工作[6]。对于研究生团队评价考虑科研成果奖励、课题项目完成情况、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国家专利申报情况、成果转化情况和团队人才培养情况等因素来评价;对研究生团员的评价重点对个人的高水平论文或专利、实践能力和团队贡献度等综合评价。在整个团队管理过程中,需对评价的结果和团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引导成员努力的方向、明确绩效不理想的原因,并促进成员持续改进和提高个人能力。对于科研表现突出的研究生,采取物质奖励、荣誉激励和资源配置相结合等手段。

5 结语

通过基于OBE理念的研究生协同创新培育活动的开展,明显地促进了控制类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近4年,在学术方面,获得了江苏省及校优秀硕士论文共5篇,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26 多篇,完成各种科技创新项目 214 项,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本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对学科发展也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学院获批了3家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获批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二期项目立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获批为省一级重点(培育)学科,培育了1个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实践证明新的培养模式不但培养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提高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推动了学院的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春贵,杨峥.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2):12-16.

[2]郭铁成.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关键支撑要素[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 (3):76-87.

[3]高静,陆涓.“协同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之培养[J].江苏高教,2014(6):115-116.

[4]薛文涛,王玉龙,王彪,朱志宇.行业特色高校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4):7-9.

[5]冯玉萍.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7-39.

[6]张志军,刘永,刘清,李广悦,等.导师创新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培养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6(3):99-101.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及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