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社会包容实践研究

2017-07-31 02:31杨凡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

杨凡

摘 要:图书馆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会包容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在此文中,分析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包容的理论与研究,以及存在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包容现象,提出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实现社会包容的方式,以及要真正实现社会包容,则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包容;社会排斥

一、引言

图书馆在文化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 它不仅是一个文化机构,还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理念,即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建立,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服務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果想要使民众能够享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文化权利、满足文化需求,就必须实现公共文化的服务平等。本文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包容的相关理论,意在分析社会包容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实现途径。

二、相关理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是保护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和反映公民文化需求的基本需要。文化权利、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是三大社会主体,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在三大权利中,经济权利是基础,政治权利是保障,文化权利是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是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文化需求。我国“十一五”时期的文化发展规划,即确定了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清楚地说明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4年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2]。”

2005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国家兴办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3]。”该意见首次提出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增加投资,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从国家层面来看,政府已正式将其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

2016年12月25日,我国第六十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明确指出“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是文化立法的一个重大突破[4]。”该法案在完善我国文化法律体系的同时,为各级政府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见,政府在建立法律保障的同时持续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决心。

图书馆是促进社会知识交换的重要一环,其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它能比其他组织更好地掌握公共文化产品,在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同时,能更好、更便利地利用这些产品。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也包括其他服务组织,比如档案馆、博物馆、情报中心、大众传媒等等,但是它们远不如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密切,因为这些服务组织面对的是他们内部相对不完整的信息,而重大决策或者策略问题的信息收集往往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除此之外,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也负责满足相关智囊团用户的信息需求,需求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有人这样说,只有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建设才会有保障。

三、社会包容的理论成果

社会包容理论是社会排斥理论出现的结果,最初是在英国建立的。1997年,英国把社会包容理论当作基本国策,要求所有公民遵守。1998年4月,戴夫·穆迪曼(Dave Muddiman),英国利兹信息管理大学学者,开始研究图书馆领域的社会包容。他设立了一个特别任务小组,开展项目研究,寻求制定包括图书馆具体服务举措的政策框架。2003年,英国公共图书馆所承担的使命是:帮助获得数字资源技能和服务,促进阅读和学习,促进社会包容。

不同国家的学者通过研究公共图书馆中社会包容概念的框架和发展,对社会包容理论的发展和图书馆的实践使用做出了贡献。比如, Fourier (2007) [5]解释了社会包容的重要价值,并且讨论怎么将社会包容理论概念渗透入公共图书馆。Pateman (2011) [6]使用Milt的公共模型(团体模型)并分析不同的评价指标,认为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的评价指数是教育、文化和图书馆服务,建议国家应该让社区需要适应和促进包容多样性,这可以减轻社会排斥。

在具体包含对象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 Vincent(2011)[7]分析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排斥,在理论上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公共图书馆的使用,包括地方和国家组织提供的金融安全和图书馆服务。Linley(2011)[8]分析了现代社会经济因素的负面影响,发现老年人在分析老年人的信息需求方面具有多种特点,建议图书馆服务通过多元化反映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性特点。认为残疾人最容易受到社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排斥,公共图书馆应主动寻找方法,利用图书馆便利,为残疾人提供资源。 Vincent和Linley(2011年)[12]关于在女性群体中使用公共图书馆的研究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她们的特殊信息需求,妇女的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建议图书馆专为妇女设计等等。

四、国内图书馆社会包容的研究发展

2003年,我国图书馆开始关注社会包容理论。于敏芝(2003) [10],曾在国外留学,在他的专题论文《图书馆学概述》中,提及了社会包容的概念,并把社会包容作为图书馆的使命和核心价值。蒋永福[11]认为社会包容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提出了在政治、设施、人格、系统等方面避免社会排斥,以确保社会包容的实现。樊思琪(2004)[12]指出,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包容性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应采取社会包容,促进社会包容、民主和和谐的责任。范并思和周吉(2010)[13]讨论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社会排斥”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王素芳(2010)[14]研究了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和服务变化的变化,阐明了社会包容的背景。周吉; 陈克杰; 李顺华(2010)[15]的研究通过实施人类服务战略和有效利用先进管理理念促进社会包容,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成功的例子。王思夷(2015)[16]认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社会包容性在理解偏离和具体实践方面有一些缺点,认为我们应该明确社会包容的目标和限制。在实践中,我们应该了解建筑,设备,技术,文学和信息资源等“硬件”设施,这是公共图书馆提供公平、平等和高效服务的基本保证。提出政策支持,法律保护和教育支持等安全措施。

五、社会包容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实现途径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社会包容性不仅反映了社会排斥,而且反映了更多值得关注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现有政府制度、社会组织的需要,特别是非营利组织需要主动完成的一些社会公共职能,以及社会成员所需要追求的道德自律等。因此,要真正实现社会包容,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各界人士也同为一份子需要共同努力。然而,在实践中,效率价值缺乏公平性。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我们采取“社会福利社会化”,结果不仅加剧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而且阻碍了他们参与社会和公共文化服务。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和促进社会包容的过程中,政府是主导力量,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必须建立社会正义的概念。这是政府维持政治职能、社会稳定的基本价值。社会正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效率和實践之间的平等动态平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直是我们政策的价值取向。随着和谐社会的概念的提出,社会政策的价值逐渐受到关注,社会政策替代经济政策,开始成为两个部分。

那么,社会政策的分离是否应该坚持基本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呢?该如何处理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这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我们认为,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社会政策的基本价值应该符合“平等、效率”的原则,体现社会保护和社会促进的基本原则。因此,公共政策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制定和运作的效率和平等性。它不仅要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而且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制度,抓住两者的动态平衡。其次,政府必须制定面向弱势群体的制度安排或政策照顾。弱势群体是欠发达国家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果,很难解决他们由于在人群或阶级的不利处境及困境所带来的压力而导致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弱势群体的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层的一部分,包括失业辍职人员、“体制外,流动工人,体制早退”人员、收入较低贫穷的农民和患慢性病、重病,没钱治疗的人及其家庭,等等。要维护和促进社会包容,我们应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利益的补偿,充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实现比较合理的动态平衡。

第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主导作用。鉴于我国国情的复杂性,政府在坚持和促进社会包容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些社会组织,特别是非营利组织实现一些公共职能。弱势群体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应该形成社会组织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组织团体并寻求合法权益。这个组织实际上是是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能有效地促进社会融合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其活动可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促进国家政策法规,维护社会正义。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成员的个人道德自律。市场经济的利益往往使一些社会成员成为单一的“经济个体”。在经济大潮中,他们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诚信乃至社会责任和精神世界。在持续很长时间内,整个社会不可避免地失去凝聚力,导致社会分化,即使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仍然必须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社会应该培养全体成员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开展道德教育,使道德内化成为自律。同时,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要充分完善,配置相应的信用惩罚机制,惩治恶者,努力实现政府诚信、企业信誉、个人诚信。这样,坚持和倡导社会包容,可以防止和消除社会排斥,社会环境将得到改善和净化,社会、民族凝聚力将得到加强;社会包容和谐,全社会将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四,构建社会包容的服务团队的概念。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对读者关注的最集中的表达。在图书馆,员工的态度和方法是解决排斥和投诉问题的关键。当读者和读者之间产生排斥和抱怨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和方法就成为关键。专业、合格的图书馆员应以保护每个读者平等和自由权利为基础来执行正义的使命。他既不是随波逐流,也不盲目地偏爱少数人,而是为读者指出作为包容性服务导向的要求。图书馆欢迎每一位读者,但是这种包容性不是无原则的容忍,影响他人,如大声讲电话,在阅览室谈情说爱,图书馆馆员应该对其进行说服和劝止;对于进入大厅阅读的衣冠不整者,我们可以提醒他们;对于身患残疾的读者,应伸出援手并对其他读者进行更多关于弱势群体的服务宣传等等。

另外,图书馆员工可以通过更高层次的宣传,排除个体差异,使少数人逐渐消除对他人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并最终将他们纳入和谐共处的对象。这种宣传主要包含三个词:宽容,接受,关怀。图书馆馆员已经接受并习惯与那些跟自己说话和跟自己的互动的人在同一个空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从最初的容忍,发展到照顾他们并保护他们。因此我们可以在整个图书馆形成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氛围,建立和谐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氛围。

六、结论

综上所述,对社会包容的概念进行了一定研究,大力发展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是提高公民公共文化素质和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的最好方式。研究社会包容概念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实际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实际中社会包容的应用,也有利于建设和谐共处的公共文化服务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

[3]《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5]Fourie(2007).《Public libraries addressing social inclusion:How we may think》.

[6]Pateman(2011).《The state, communities and public libraries: Their role in tackling social exclusion》.

[7]Vincent (2011).《Public libraries,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nd social exclusion》.

[8]Linley(2011).《Public libraries, older people and social exclusion》.

[9]Vincent & Linley (2011).《Women, social exclusion and the public library》.

[10]于敏芝(2003).《图书馆学概述》.

[11]蒋永福(2009).《社会包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12]樊思琪(2004).《建立信息公平和信息安全系统——中国现代图书馆百年纪念日》.

[13]范并思; 周吉(2010).《公共图书馆和社会包容》.

[14]王素芳(2010).《国外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的发展研究》.

[15]周吉; 陈克杰; 李顺华(2010).《社会包容:公共图书馆的责任和价值——以浦东图书馆盲人服务为例》.

[16]王思夷(2015).《基于社会包容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举措》.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