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人际关系研究

2017-07-31 12:16张俊艳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人际交往

张俊艳

摘 要:如今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时代,网络交际的迅速发展也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微信平台的推出给人们真实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微信使得我们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自由、方便、快捷,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负面影响。本文将着重从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作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微信中的人际交往给人们的真实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微信;人际交往;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一、引言

我们给于人际关系的一个简单定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时心理上的直接关系或距离,这种人际交往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出现了一种新的交流手段—网络交际,随之有了许多的网络交流平台,人与人的交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而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微信。本文将分析探讨在微信中的虚拟语境下的人际交流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境交流的互动关系。

二、理论基础:合作原则与禮貌原则

语言学家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他认为双方是抱着合作的态度,并且共同遵守着一些基本原则以便使交际顺利进行下去。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然而,人们在交际中并不总是能够遵守合作原则,有时也会有意无意的违反合作原则。针对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许多现象,学者利奇等提出了礼貌原则,其被称为是对合作原则的拯救。礼貌原则也划分为六类: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赞誉准则。

三、分析研究与探讨

(一)虚拟语境人际交流与真实语境人际交流的互动关系

微信聊天主要是以键盘输入的文字为载体进行的,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口头交流,也不同于传统的书面语言,是一种特珠的会话交流方式。我们说微信聊天它不同我们日常交际生活的口头交流,是因为微信聊天者是通过键盘输入文字进行交流。所有聊天的记录都可以被保存下来,只要你不主动删除,参与聊天者可以返回查看自己与别人之前的聊天记录。在现实生活的日常交际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的比如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手段,在如今微信聊天过程中也能借用相应的符号以及非常丰富、形象生动的表情符号来替代这些非语言手段。我们说微信聊天它又不同于书面交际,由于受时间、网速、手机性质等客观方面的影响以及聊天者的文化水平、打字速度等主观方面条件的影响,聊天用语充满了口语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非正规化、非完整性。语用学中的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在微信网聊过程中仍然存在,但是被遵守的程度与现实生活中不太一样。要添加一人为微信好友必须要先申请身份验证,这是坚持合作原则的第一步。而且在聊天过程中大多数网友都会自觉遵守合作原则,不会有意去违背合作原则。但由于网聊大多是以键盘输入的文字为载体进行的,会因为着急或节约时间,又不方便发送语音,那么聊天者会有意把一个完整的长句写得很简单,或由于输入法的问题,打出同音但不同意的词语也是常有的,诸如把“上课”打成“尚可”,这样违反了质量准则中的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语的次准则,影响合作原则的执行。但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会话方式不会让人感到不礼貌。

六度分隔理论,即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五层以内的熟人链和任何其他人联系起来。我们知道现如今微信中的社交网络也是如此,只要知道对方的微信号、QQ号或手机号,我们就可以加对方为好友。这种形成的微信社交网在扩展我们的人际关系网和加快陌生人熟悉程度上有非常显著的效果。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在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沟通时,我们或许会感到尴尬,词穷,无所适从。然而,当通过微信与不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交流时,就不会出现上述的尴尬。并且通过朋友圈的信息分享、评论回复、互相点赞等过程增加双方的熟悉程度,从而彼此之间的陌生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再者,微信还有群聊功能。我们任何一个人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然后邀请自己的微信好友加入群聊,微信群组成人员人数上限为500人,然后通过分享群二维码邀请微信好友加入群聊。在群聊过程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还可以互加好友。这样一来,你在原本只认识熟人的基础上,又认识了更多的你的朋友的朋友,扩大了自己的交友圈。这种社交网络在六度分割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虚拟语境人际交流与真实语境人际交流的相互交叉与融合。

在微信这种熟悉的交际关系网中,微信并不只是相熟家人朋友间的聊天,更是成为工作、洽谈、网上购买的主要沟通方式,它支持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还支持语音聊天、视屏聊天等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微信交往中常常会出现真实人际交往中想要表达却无法通过微信来表达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通过语气、语调、眼神或表情等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在微信交往中,我们表达感情的符号则由微表情、图片、文字等代替,双方处于不同的地点空间,彼此不能面对面交流,因此无法对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做出清晰的判断,甚至会出现误解误判。再者,如今人们过度沉迷于微信,导致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休息、上班及学习。人们长时间的置身于虚拟世界,满足于虚拟语境下的人际交流而回避真实语境人际交流,与人交往只停留在图像和表情符号的层面,不能进行深入了解和交往,缺乏亲身与人及自然的接触,造成真实语境人际交流退化,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有这样一句网络戏语,即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旁边,你却在刷微信“朋友圈”。曾在电视刚刚普及进入中国的时候,就有人批判电视机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远,人们将大量时间用来观看电视节目,而无暇顾及与坐在身旁家人的情感交流。在当时电视机对于普通大众仅仅是单方面的输出,而如今的微信则是具备了各种五花八门吸引人注意力的功能,能满足与人们输出与输入双向的需求,因此需要个体投入相应的精力与时间于这种虚拟空间的人际交流而没有精力经营现实社交网络。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在虚拟语境下营造的的人际交流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流产生了割裂。

(二)从微信常用语 “嗯”与“嗯嗯”研究人际交往

在每一个人的微信聊天中,“嗯”与“嗯嗯”这两种表达非常的常见,然而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又是千差万别的。下面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甲:张三,我们下午去爬山,比比谁能最快爬上山顶吧!

乙:嗯。

丙:张三,我们下午去爬山,比比谁能最快爬上山顶吧!

丁:嗯嗯。

以上(1)(2)两个例子中面对甲和丙的同样的提问,乙和丁却不给出了不同的回答,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它們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反馈给对方的信息和感受却也是千差万别的。在(1)中,甲说的“张三,我们下午去爬山,比比谁能最快爬上山顶吧!”这句话既是一个邀请也是一种提问。那么根据格莱斯的会话原则中的量准则:所提供的信息应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我们应该给甲肯定的答复,明确的答应他的邀请或者明确的拒绝甲的邀请。而(1)中乙给出的答复是“嗯”,很明显它违背了量准则中的次准则:所提供的话语应包括交际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一个简单的“嗯”,我们可以理解为答应了这次邀请,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甲提出的这个邀请的冷漠态度,同样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乙很忙,这是对甲的敷衍。这样的回答同样违背了利奇的礼貌原则中的次准则—一致原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增加双方的同情。可想而知,得到这样的回复的甲的心里感受是如何的,好心邀请别人却得到了这样的一种回答,说不定甲乙的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在(2)中,丙同样的提问“张三,我们下午去爬山,比比谁能最快爬上山顶吧!”,丁的回答“嗯嗯”却是更加的适宜。多一个字我们就知道丁给了明确的肯定的回复。而且“嗯嗯”是叠音字,简单说就是音节的重复,这会给人一种活泼可爱、温暖亲昵的感觉。因为经常使用这种叠音字的受众就是儿童、婴幼儿,我们对婴幼儿的独特感受就是婴幼儿的可爱、天真、没有任何不愉快以及温暖。所以当我们在微信聊天中,使用“嗯嗯”这样的叠音词时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2)中丁的回复不仅遵守了合作原则,提供给了对方交际所需的信息。而且遵守了利奇礼貌原则中的次准则—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由此看出,丁的回复是很得体的。

四、结论

目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手机应用软件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之处。而微信,更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在微信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好处与方便的同时还应区别微信中人际交往给真实人际交往的不同之处,并且警惕这种虚拟虚拟语境人际交流带给真实语境人际交流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武,魏华,微信聊天中“嗯”和“嗯嗯”的区别[J],《意林》:28-29.

[2]何自然,冉永平,2010,《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勋,2006,[3]QQ聊天的会话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8):174-175.

[4]郭禹汐,2015,微信“朋友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

[5]张云辉,2005,关于网上聊天的会话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3):72-73.

[6]360百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501/21/64202_207971922.shtml.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人际交往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从话语分析理论看《暮色》中男主角参与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