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7-07-31 12:21陈霄阳熊炎林胡益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大学生

陈霄阳+熊炎林+胡益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除了教材的知识学习,课外阅读也是大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针对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课外阅读;AHP

一、前言

与高考生紧张的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似乎有许多课余时间可自由支配,所以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大学生的性别、年龄、专业、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等的不同,所以在阅读上表现出不同的模式。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更新,书籍似乎被部分中国大学生冷落了。而且,大学生们在阅读学习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极为担心的现象,比如重网络轻纸本、重消遣轻求知、急功近利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严重[1]。

国内一些学者也对此问题展开了调查研究,其中吴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文学作品产生极大的兴趣,争鸣作品和热点作品颇为抢手;西方哲学流派和热门丛书的阅读兴趣不减;经贸理论、金融知识及公关知识类的图书依然是大学生阅读兴趣所在。[2]侯雪林等对南京农业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借阅的书社会科学高于自然科学,最热门的书籍是文史哲、经济、外语类,其中经济类里市场营销、金融、经济管理分别为44.6%,42.1%,24%。工具书利用率低[3]。

本文通过向西南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荣昌校区)发放问卷调查,进行定量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進一步研究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针对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

二、大学生网购存在的现状

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西南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各系部在校大学生。采用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回收率为91.7%。

在回收的550份问卷中,有450人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其中男性225人,占总人数的50%,女性225人,占总人数的50%。理工类学生210人,占总人数的46.7%,文史类学生240人,占总人数的53.3%。大学一年级学生75人,占总体人数16.7%,大学二年级学生105人,占总体人数23.3%,大学三年级学生210人,占总体人数46.7%,大学四年级学生60人,占总体人数13.3%。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文学类的书籍最感兴趣,并且自然科学类,国内外小说等图书也有部分学生经常阅读。男同学更喜欢自然科学类书籍,而女同学偏爱小说类。而每月的阅读量,有225人每月阅读1-2本,阅读量与人数成反比关系,只有15人每月的阅读量达到7本及其以上。说明我国大学生书籍的阅读量有待增加。每周进图书馆的次数为2-3次的最多,有210人。

三、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我们建立了关于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的模型如下图: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aij表示xi和xj对Z的影响大小之比,全部比较结果用矩阵A=(aij)n×n表示,称A为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关于如何确定aij的值,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

(二)判断矩阵以及权重分析

本文运用yahp软件,进行矩阵运算,最终算的各个指标权重并进行检验,如以下表格所示:

综上所述,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多种诱惑而导致阅读减少,虽然多数学生认为阅读的重要性很大,但由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书籍偏休闲娱乐类,如小说等,阅读无目的性,重消遣轻知识,阅读量偏少。部分学生偏爱电子档书籍,对于网络阅读的依赖性重。浅阅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吸取到知识,相当于花费了时间做了很多无用功。急功近利而导致阅读的范围窄,不能很好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功利性太强导致阅读内容单一,考级、考证、考研最为接近的书籍借阅频率较高,这类书籍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但对学生全面成长并没有多大影响,最后培养出的学生也只能是应付考试的高手而不是各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素质的学生。

五、促进大学生理课外阅读的对策

(一)学生方面

大学生应该明确阅读目的,确立高尚的课外阅读目的对于改进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获取资讯,更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还在于“为求得理解而阅读”,[4]以及为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而阅读。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可以从自己喜欢的书籍入手,由泛读到精读,抛开急功近利的心态,多接触纸质书籍,提升自己的阅读档次。

(二)学校方面

根据大学教育特点,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有线电视、橱窗、校园网和校内各社团的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体,通过有关采访报道、交流对话等形式,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对大学生阅读提供直接的帮助。新颖生动的读书心得和书评文章,通过有声广播、报纸文字和电视画而展现,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示,从而达到辅导读者,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品位,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的目的。[5]并且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或者辅助阅读,但不可过分依赖网络电子书籍。

参考文献:

[1]王余光,徐雁.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56-58.

[2]吴锐.谈大学生的阅读动机田,图书馆学刊.1995(04):35-37.

[3]侯雪林.南京农业大学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02):58-60,70.

[4]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郝明义,朱衣翻译.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0.

[5]邹育艳.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2009.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大学生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