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2017-07-31 16:21王武超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网络文化校园文化育人

王武超

摘 要:作为一种独特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文化不仅囊括了制度与物质层面的文化,也囊括了人际关系、舆论文化与网络文化层面的内容。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体现在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方面的功能。文化建设可以赋予学校以新的活力,也可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予以有效规范,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拓展与任凭网络所开展的活动与日俱增,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彩。校园网络文化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网络文化; 建设;育人;功能

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是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一项极重要内容。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但能促进管理活动、科研及教学活动的增强,还能够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还能让学生及教师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纯净与高尚。校园文化越是先进,其吸引力与凝聚力就越是强大。不仅能够提升群体意识,激发集体主义情感,还能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调节,促使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与进行自我约束。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有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此外,以优秀的文化建设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当这些人才走向社会之后必然会成为国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一、校园文化的具体内容

校园文化建设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所营建的一种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育环境。这不仅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反映,更是个性与性质的反映。校园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精神层面的内容,也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人际关系、舆论文化、网络文化与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组成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精神文化现象即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对不生的思想行为加以规范,还可以提升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文化不仅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不仅包括课余活动、课堂学习、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包括了审美观念与科学知识等。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所具有人战略意义一直以来从未中断过研究,而且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且其中的魅力是无穷的。当今世界在大的背景上不断呈现出新的变化,由军事、科技与经济等硬实力的激烈竞争,向着文化与意识形态等软实力方面发展与转化。所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中可见一斑,日益清晰。文化是民族向世界迈进过程独有的识别码、符号与标志。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与集体记忆,而且在今天它已然成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变愈加丰富多彩,其重要意义也格外突出,其作为民族创造力与凝聚力最重要的源泉其体现得也越加强烈,文化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其作用也越加明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别是民族复兴之梦已经成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动力源泉。中国的高等学校以对知识进行传播,对人才进行培养为任务,需要体现出对社会进行服务,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功能。高校师生作为一支主力军承担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任务,高校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一前途,更关乎到全社会、全体人民的前途与命运。如今的中国发展变化是急剧的,如今的世界思想的交锋是空前的,这些都已经表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推进者必须时刻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状态。要使时代特色之鲜明、传统文化优良都能得到体现,既要立足国情对未来加以展望,又要立足本国实际发展面向全球的新的文化。要凭借着较高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与文化自信,以更加主動、积极地推进校园文化,使之大繁荣与大发展。为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真正的增强,使中化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弘扬,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发扬,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两条腿走路,一是抓好物质建设,二是抓好文化建设。仅凭物质建设是不可行的,因为这样会使一个国家经不起考验,没有长远的发展动力与方向。软实力建设跟不上,这个国家注定是没有明天的,也是在大风大浪面前经不起打击的。中国必须要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民族的百年复兴之梦,离不开坚实的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整体之中的重中之重,意义既重大而深远。这是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只能标志着一个国家在经济上的宝贵,而不能意味着一个国家在文化上与精神上的强大。只有文化上与精神上实现了强大,这个民族才够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三、校园文化建设所凸显的的育人功能

(一)物质文化所表现出的育人功能

校园的物质文化凝聚着社会、文化与历史等方面的基本信息,是对学校文化价值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反映,特别是能够对教育的宗旨及价值取向得到很好地反映。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美好心灵进行塑,还能激发学生对不良风气的约束与开拓进取意识的激活,有益身心,可自由地对心理情趣加以调节。

(二)能够凸显文化的育人方面功能

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其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园的精神作为建设的核心内容的,有助于校园精神的弘扬。特别是在对行为的规范上,对情操的陶冶上,以及对个性健康与集体意识的养成的都具有明显的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而校风又是校园环境中最具特点的因素,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全校的整体风貌。校风的再现主要在于校旗、校徽、校歌和校训等方面。优良的校风其感染力是强大的,会让那些与环境不协调的行为与心理因遭受压力而难以存在。优良的校风还具有激励功能,让人积极向上。

(三)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育人方面的功能

所谓的校园网络具体而言是管理、科研与教学,以及因通讯需要而组建的局域网。校园网络的宗旨在于促进办学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与数字化。这是对校园内诸多信息数字化,对改进教学方式和增进交流较为有利。通过强化与家庭、社会及学校间的沟通,真正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使命。校园的网络文化,不仅具有社会文化的内容,也具有技术层面的内容。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许多人都是通过校园网的方式增进对学校的了解,进而对学校进行关注。校园网络已成为对学校形象进行更好地展示的重要载体。

四、以校园文化促进人才培育的具体举措

(一)积极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系整个校园文化最关键的内容之一,更是重要的支撑。作为辅导员应该与学生一道成为物质文化的建设者与设计者,同时更要引领学生自觉地保护好校园的环境。要时时处处把自己置于主人翁的地位,对校园环境的净化、优化与美化尽心尽力。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新新形势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二)不断强化优良的校风建设

校风的内容涵盖了学风与教风,但是学风是最关键的,因而是主体。教风是很主要的,它起主导作用。如果想建设好优质的校风,前提是必须建设好优良的教风。因为高校教师承担着人才培育的使命,他们在服务育人、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主力。高校教师只有真正地树立起进取与开拓意识、创新求实意识、严谨细致意识、勤于治学意识就一定会在教书育人方面更好地为人师表,也一定能铸造优良的教风。在优良的教风基础上,也必然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也必将会使学生更加遵章守纪、尊敬师长、文明向上、求实严谨、勤于进取,才能形成更加优良的校风。

(三)注重思想道德的引领作用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强化行为准则意识与道德规范意识,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进行规范化引领,促进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形成。要使学生的文明习惯与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要激励学生使之对祖国、生活与生命产生热爱之情。要使学生对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要使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团结,同时要积极发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要让学生真正培树起强烈的责任感与进取精神,进而形成较强烈的事业心。作为高校教师,必须以自身的影响感化与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与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要使學生在自我服务上下功夫,在自我管理上提升能力,在自我教育上提升境界。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专业课内容的传输,更要将人生理想与道德情操融会贯通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传递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进行人生哲学教育。

五、结语

作为老师在整个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主导作用,这一作用地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进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性和高端性,也才能充分彰显文化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冷文勇.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情感教育渗透的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7(04).

[2]黄东明,曾娟,陆梅.高校校园文化理念的整合与落实研究——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02).

[3]严雯嘉.移动社交平台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J].新媒体研究.2017(08).

[4]王一川.大学“创新型”校园文化的构建与培育[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1(01).

[5]侯长林.高校校园文化本质论[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6]熊勇.论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

[7]王龙.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7(18).

猜你喜欢
网络文化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