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思考

2017-07-31 02:17李春艳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小学

李春艳

摘 要:在本文就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展开的相关研究中,笔者就语文教师本身问题、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力低下、教研制度形同虚设三方面影响小学语文教研质量的因素展开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因素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由于相关策略已经在笔者所在小学投入应用并发挥了不俗效用,笔者有理由认为本文研究具备较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主体意识

一、前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入,我国教研与学科教研领域收获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这些丰富成果并没能实现我国各级院校教研活动的根本性进步,教师缺少动力、教研活动形式单一、随意应付等问题在我国各地教研活动中仍旧极为常见,而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类问题的根除,正是本文就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影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开展质量的因素

为了能够较高质量完成本文研究,首先需要明晰影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开展质量的因素,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将这类因素概括为语文教师本身问题、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力低下、教研制度形同虚设等三个方面。

一是文教师本身问题。部分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的认识不到位、语文教师本身缺乏阅读和思考、语文教师存在“语文无用论”思想等都属于语文教师本身问题的具体组成,而结合这些组成不难发现,语文教师存在的多层次问题往往会直接对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开展造成负面影响[1]。

二是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力低下。除了语文教师本身问题外,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力低下这一因素也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小学教研活动在我国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开展历史,这其中教研组与教研组长始终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教研组长自身专业领导力不能胜任这一职位,学习研讨的氛围难以构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校验活动过程随意等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上级直接任命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提升与培训渠道有限都可能导致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力低下。

三是教研制度形同虚设。除上述两方面外,教研制度形同虚设因素也必须得到重视。我国教研制度本身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促进和教师培养制度,提升教学有效性、推动教师成长都属于这一制度所具备的效果,但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小学存在着教研制度不规范、教研制度千篇一律、教研制度不能结合学校实际,这些自然直接影响着教研制度本身效果的发挥,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开展质量由此受到较为负面影响也就不足为奇[2]。

三、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简单了解影响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开展质量的因素后,笔者将在下文中有针对性对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进行详细论述,这一论述将主要围绕唤醒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意识、形成梯次教师队伍、规范教研制度三方面展开。

(一)唤醒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意识

想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提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唤醒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意识,这也是应对语文教师本身问题的最好措施,而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相关小学就必须从唤醒意识、树立正确意识两方面入手。

对于唤醒意识来说,相关小学首先需要为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造势”,真正了解教师需求、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开展教师培训会都属于这一“造势”可以采取的具体手段,笔者所在小学由此开展了大量“听课和评课”、“学术沙龙”等教研活动,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如学校马老师在《将相和》的教学设计中,在结合“注重学生的体验”教研活動主题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情景对话”环节,不同同学在这一环节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学生便在文本对话情景再现中加深入了对人物思想情感的感受,这种注重学生体验的教学设计便源自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对于树立正确意识来说,这里的树立正确意识主要是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拥有正确的教研活动意识,相关小学可以通过针对性开展有关讲座、加强相关培训实现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认识,而在笔者所在小学,由于学校管理层较早认识到教研活动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所具备的较强关联,教研活动很早便真正成为了语文教师个人的内部要求,语文教师由此也才得以更好参与到日常教研活动中。在笔者所在小学开展的“同课异构”主题教研活动中,由于语文教师深刻认识到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教师实现了互相之间智慧的碰撞、相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风格的展现、博采众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而结合这一教研活动编成的《“同课异构”反思集》,也为参与教研活动的语文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教研活动的质量由此得到了较为有力的保障。

(二)形成梯次教师队伍

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来说,梯次教师队伍的形成也需要得到重视,这里的梯次划分需要结合美国学者费斯勒将教师职业生涯进行的阶段划分,即:职前教育、引导、能力建立、热心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和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等八个阶段。在小学梯次教师队伍形成后,语文教研活动的开展就能够在不同梯次教师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得以最大化自身效用发挥,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成长也将由此获得较为有力支持。例如,在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漫画教学展开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梯次教师队伍进行教研活动分工,处于职业生涯前前期阶段的语文教师可以负责优秀漫画读物的推荐与漫画与作文的展示,拥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则可以负责引导学生掌握漫画品析的方法、参加相关评审,经验较为老道的教师则可以负责设计漫画创作的素材、负责漫画作文的教学,这样梯次教师队伍就与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实现了有机结合,不同梯次教师实现的进步,也体现了教研组“团队合一”的精神。

为了最大化梯次教师队伍效用发挥,语文教研组长的作用发挥也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这种重视需要体现在直接任命制的改变、语文教研组长专业发展与自觉学习两方面。

一是对于直接任命制的改变来说,学校只有将以往由领导直接任命的语文教研组长变为综合考察选拔,才能够保证语文教研组长拥有较为专业知识水平、较强业务能力、较为出色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是对于语文教研组长专业发展与自觉学习来说,学校需要定期为语文教研组成提供专业性、针对性较强的相关培训,教研组长自身也需要加强业务学习,由此才能够避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问题的出现,教研组长专业领导力低下的现状也将实现根本性改变。

(三)规范教研制度

除了上述两方面外,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提升,教研制度的规范也需要得到重视,而想要实现教研制度的规范,相关制度的制定就必须与相关小学的实际实现紧密结合,语文教研组长则需要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做好每一个教研活动,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才能够真正实现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而同时结合奖惩制度、评优制度,也将为教研制度的规范与落实、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提升带领较为积极影响。

四、结论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下很多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存在不足,而在此基础上利用针对性较强的提升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有效性策略,就能够保证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相关教学有效性提升也将由此获得较为有力支持。因此笔者建议相关小学在语文教研活动开展时,可以尝试应用本文提到的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梅玲.小学开展语文教研活动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6(27):103.

[2]吴道财.创新语文教研推动教学发展——记江西省上饶县第二小学语文特色教研活动[J].语文建设,2013(19):79-80.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小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