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

2017-07-31 21:04郭婷婷耿文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鉴别诊断

郭婷婷+耿文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对其的诊断标准。方法:选取近三年在我院治疗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的25例患者,采取回顾分析法,对该疾病的实际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探讨鉴别该病的诊断标准。结果: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细胞形态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棱型细胞型、小痣细胞型、混合细胞型等几类,各类黑色素瘤病理特点存在有显著差异。结论:由于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出现,鉴别诊断应该根据通过详细观察患者的瘤细胞,同时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皮肤恶性黑色素瘤进行客观准确的进行诊断。

【关键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生或分化,导致恶性黑色素瘤该疾病的出现,其恶性程度相较于其他疾病而言极高,在因皮肤瘤而导致的死亡患者数量中占比较大,在皮肤、眼、外阴、消化道等都可能出现病症。通过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大量紫外线照射等都是导致出现该病的原因,虽不同肤色人种发病率不尽相同,但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健康人士出现了黑色素瘤病症,所以彻底医治或完全控制疾病显得刻不容缓,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1-2]。因细胞学形态多种多样,该病又发生的极为隐匿,尤其容易出现漏诊、误判等情况,故对25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针对不同特点,为往后病患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近三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5名皮肤黑色素瘤患者,在经过本人及家属的同意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身上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黑色素瘤,其中男性人数为11,女性有14人,年龄38~67岁,病程一个月至三年。其中病症位置各不相同,上肢出现的有5例,下肢有9例,头、面部出现的有2例,外阴有4例,胸壁部出现的有3例,脖颈有2例。

1.2 方法 患者术后切割的肿瘤均送至病理科,用10%的甲醛进行标本的固定,紧接着用石蜡包处理标本,在经过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所有样本,对标本的组织特点、细胞形态进行详细观察并进行记录。所有样本均经过免疫组化检查,所有瘤细胞HMB45及S-100的免疫组织通过其完成化学染色。

2.结果

2.1 巨检 所有患者的标本,经过肉眼大致都能观察到整体以黑褐色、棕黑色为主要颜色,形状多以不规则形,皮损现象多出现在表皮上,最大的病灶面积89×50×37mm3,最小的病灶面积8×5×6mm3,同时病灶区域十分粗燥,没有明显的边界,大部分都偏硬,少部分还出现糜烂、溃疡等严重情况。

2.2 光学显微镜检测 透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后,发现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其中没有明显的规则可循,同时大小也不尽相同,但还是需要一个大概的分类,来对这类细胞进行分析,只能根据其中某种表现特征最明显的瘤细胞进行分类。(1)棱型细胞型:顾名思义,瘤细胞的具体形状表现为棱型,核仁体现为卵圆形,整体排列可看成旋涡状、编织状或者束状,在25例患者中有4例为之一类型的瘤细胞;(2)上皮样细胞型:瘤细胞主要体现为圆形,并且能够看清边界线,有着较大的体积,同时核仁也十分明显,整体排序可看成巢状,在25例患者中有13例为该种类型;(3)小痣细胞型:瘤细胞主要体现体积小、脂质少,基本看不到核仁,整体排列无秩序,十分混乱,在25例患者中有5例可看成该类型;(4)混合细胞型:即结合上述三种情况的细胞类型,没有某类细胞特征特别明显,在25例患者中有3例是该类型细胞。

2.3 免疫组化检测 标本经过免疫组化检测后,瘤细胞S-100蛋白呈100%的阳性,可看出S-100蛋白对诊断无明显依据,只能从侧面判断黑色素细胞的来源,而HMB45呈阳性的患者有23例,Vimentin表现为阳性的也有23例,NSE体现为阳性的有2例。

3.讨论

人体的黑色素细胞就是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病变的前身,人体黑色素细胞分化成黑色素瘤细胞,其从表皮基底层开始,慢慢侵犯入表皮深层,途中逐步穿过真皮乳头层、真皮网状层,进而到达皮下脂肪层,遗传、大量紫外线照射、色素痣癌变均是造成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产生原因,又因其临床表现过于复杂,同时发病十分隐匿,导致极容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出现,并且病灶处严重时常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患者苦不堪言,如不及时割除患者的恶性黑色素肿瘤,会出现无法估量的危险,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确诊后,早日切除,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这就需要完善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通过对其标本进行观察分析,从其体现的形态特征及排列情况入手,提出相关诊断条件[3]。

在对其的鉴别诊断上,要与其他病症相区别。比如恶性淋巴瘤、低分化癌、皮肤迈克尔细胞癌等区别主要病征,可依据如下几点进行区别诊断:

1、在巨检阶段,应着重观察瘤细胞的形态特征,有无明显的边界,病灶处是否坚硬,少数病灶是否出现糜烂、溃疡等情况[4]。

2、在光学显微镜观察阶段,主要观察瘤细胞的形态特征、颜色及整体排列情况,可根据上述的观察成果进行比对,在进行诊断是否是恶性黑色素瘤,这样才能提高病情的正确诊断率。

3、在免疫组化检测阶段时,借助免疫组化S-100蛋白、HMB45、Vimentin等辅助诊断,同样使得正确诊断率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應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立即进行有效的手术,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实际生存率,对人类健康生活的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旭霞,孔蕴毅,戴波等.原发皮肤“消退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42(10):675-678.

[2]易恒安.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探究[J].河北医学,2013,19(7):1078-1080.

[3]屠海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691-5691,5700.

[4]祁世方.32例皮肤基底细胞癌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28):173-174.

猜你喜欢
鉴别诊断
试析生猪检疫中猪瘟的鉴别诊断与无害化处理
血清C反应蛋白在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降钙素原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评价MCV/RDW与网织红细胞在贫血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实变型肺癌和结核性肺病的CT影像特点比较
CT能谱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