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的研究进展

2017-07-31 09:29洪昌兰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洪昌兰

【摘要】肺栓塞是临床上由于肺循环障碍引起的病理生理综合征,该病的发生主要是肺动脉主干或分支被内、外源性栓子堵塞而引发的,一旦病情严重就会诱发肺梗死,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护理工作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针对的病况给予必要的护理措施。合理的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可以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如何有效的实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还有待于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实践、总结。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异常炎症反应疾病,属于肺部疾病中具有破坏性的病症,该病虽然在临床上是可预防和治疗的,但是也会影响身体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发重症呼吸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会给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阻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临床反应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痰量大幅增加、排痰困难阻塞呼吸道等,此类临床反应的出现增加了实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的难度。肺栓塞的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情不易控制,病情严重时很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出现,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及护理以外,包括吸氧、袪痰、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等,还应该及时实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有效实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降低呼吸道堵塞带给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1]。当前国内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已有部分研究,本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行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的研究进展进展进行综述。

下肢

在20世纪中期,国外对于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的研究就有了一定的进展,此后对运动训练在临床上治疗肺气肿也有一定的研究,以此作为起点,世界对于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的研究就越来越深入。据国内外大量数据研究资料显示,运动训练在肺康复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肺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实行起来最困难的部分即为下肢运动,在临床治疗中,受限活动最大区域即为下肢,因此在临床试验中大多采用下肢训练[2]。

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下肢训练使患者在运动过程中通气需求下降,但关于下肢训练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困难主观感觉的机制目前尚不明了。下肢的运动训练包括下肢的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的形式主要有快走、划船、骑车、登山等,力量训练的形式主要有功率自行车、运动平板等,下肢的运动训练常与其他训练方式结合,比如步行与呼吸肌训练的结合等[3]。训练的肌群主要有股四头肌、髋屈肌、髋外展肌和髋伸肌,其中,关于股四头肌的研究较多,因为股四头肌不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能达到的运动极限有关,还可能与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疗利用率及病死率有关[4]。下肢训练的运动强度一般以患者症状受限为标准,或者根据最大摄氧量的50%换算得出。目前,关于一次运动训练时间持续多久才能达到最佳康复效果的观点不一。下肢训练在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下肢训练疗效的指标有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指数评分[5]。有学者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8周的下肢训练,发现8周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有显著改善。国内学者曾对12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12周的下肢踏车运动训练,训练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肺容积、最大用力吸气峰流速、最大吸气压、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

上肢

上肢训练也是由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组成,上肢训练能提高上臂肌肉耐力,减少与上臂运动有关的代谢需要,从而减少了运动耗氧量,缓解了过度通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美国胸科协会及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康复协会提出把它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方案的一部分。目前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上肢训练的研究较下肢训练少,并且上肢训练的有效方法还需要进一步规范[6]。已有研究证实,无支撑的上肢训练所取得的疗效较好,但关于上肢训练在改善肺功能方面的有效性尚不清楚。上肢训练方式上肢训练的主要方式是手持重物,做上举、旋转等高于肩部的运动和手摇车训练。手持重物的起始重量一般为0.5kg,以后逐渐增至2~3kg,每次运动时间一般为2~3min,间歇1~2min。手摇车训练是从无阻力开始,慢慢增量,运动时间一般为2~30min速度为50圈/min。上肢训练均以出现上肢疲劳或轻微的呼吸气促为宜[7]。上肢训练在肺康复中的疗效单纯上肢训练在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方面的研究较少。有文献报道,短时期的上臂耐力训练可提高上臂运动能力,无支撑的上肢训练是最佳模式,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上臂力量训练可提高上臂力量,无支撑联合有支撑的上肢训练对提高手臂力量有积极影响。对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8周的肩部训练,结果显示,训练后上肢耐力、上肢疲劳度、呼吸困难程度、心率、呼吸均得到改善,但日常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上下肢联合

目前,大多数临床试验都采用上下肢联合训练方式,主要方法包括传统运动疗法和现代运动疗法,传统运动疗法主要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现代疗法主要是全身运动性体操,方法多种多样,训练频率从每天1次到每周2次不等,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10~45min。上下肢联合训练在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上下肢联合训练的指标一般包括静息肺功能、运动心肺试验、呼吸困难评分等。对30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做过一项相关研究,发现上下肢联合训练相比单纯上肢或下肢训练能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9]。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方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和症状改善情况的研究,发现上肢联合下肢运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有氧代谢能力和通气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10]。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上下肢联合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且优于单独的上肢训练或下肢训练。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发病率上升趋势愈发显著,随着病况的不断进展,会并发自发性气胸等具有危险性的疾病,这样不仅会再次给患者的机体造成伤害,也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药物与临床护理是临床上用于该病治疗最为常见的联合手段,药物治疗可以起到维持呼吸和控制感染的作用,但对于呼吸肌疲劳改善无明显作用,而有效的进行临床护理却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起到恰好辅助的作用。临床护理辅助排痰可以避免插管给气道带来的损伤,保护气道防御功能,降低了感染发生;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进行低血氧症纠正,根据患者病况进行有效的临床计划调节,利于提高患者的通气功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有效的临床护理起到了明显的辅助作用,可以进一步改善血气指标,可以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最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周文波,聂秀红.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治疗氧化应激的随访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615-618.

[2]崔石磊,朱惠莉,蒋伟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復运动训练新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1):32-36.

[3]张净,贺正一,刘颖,等.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下肢运动训练处方的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06(12):3273-3278.

[4]王明航,李建生,余学庆,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4):4745-4748.

[5]方翼,赵擎宇,黄东锋,等.运动训练对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手术耐受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19-623.

[6]陈瑞,陈荣昌,陈新,等.BODE多维分级评分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疗效的临床价值[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405-407.

[7]卜丽娜,宋爱玲,贾卫红,等.肺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799-801.

[8]陈瑞,陈功,毛晓群,等.踏车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气肺功能的影响及与运动能力改善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8):621-625.

[9]武东兴,景德莲,王桂云,等.家庭氧疗联合肺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6-127.

[10]贾功伟,李娜,殷樱,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1):21-24.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纳米流体强化吸收CO2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