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危机破冰知名大学主动来华寻求合作

2017-08-01 00:36孟蕾编辑风火轮供图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设计杜亚娜
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英国大学学生

记者_孟蕾 编辑_风火轮 供图_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设计_杜亚娜

To Go 预留学

英国脱欧危机破冰知名大学主动来华寻求合作

记者_孟蕾 编辑_风火轮 供图_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设计_杜亚娜

近期英国正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合作,曾参与中国组织的亚投行,又担当起“一带一路”欧洲的终点站作用等。在教育领域,许多英国知名大学来到中国寻求合作,《留学》记者认为脱欧导致的“留英寒冬”已破,赴英留学的热度将被再次掀起。

英国某知名大学校园一景。

2017年2月8日晚,英国议会下院投票正式通过该国政府提交的“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蕾莎·梅启动“脱欧”程序。根据英国政府于2月2日公布的一份长达77页的“脱欧”计划白皮书,在其“脱欧”的12项基本原则中,加强对移民的控制这一项内容赫然在列。被外界称为“移民杀手”的梅姨预计将继续收紧英国签证政策,其中就包括留学签证。而早在2016年10月,英国内政部曾表明立场,收紧留学生签证只是一个数字问题,争取“实现留英学生零滞留”。

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媒体和留学中介机构纷纷喊出“留英寒冬”的口号。《留学》记者对此进行长期跟踪报道,采访过多位英国教育官员和业内知名人士,结合近期诸多现象,对英国的教育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留学寒冬是伪命题打铁还需自身硬

2017年3月25日,适值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展北京站开幕期间,英国大学联盟国际部(UUKi)总监Vivienne Stern女士访华。Vivienne Stern在接受《留学》记者采访时谈及签证政策缩紧,她表示学生和家长无需担心,因为优质的人才资源到哪里都是抢手货。“英国一直欢迎世界各地的有志之才、有识之士去英国求学、交流,事实证明知识的交流与互动及人才的流动对英国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不谋而合,英国文化协会教育推广总监Jazreel Goh女士在接受《留学》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英国几乎每所大学都会为国际学生提供一些名额,所以国际学生前来就读并不是替代本土学生。况且,最重要的是,在当前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环境需要不同的学生带来多元的文化,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沟通与交流更容易产生新的理念和想法。”所以,她认为移民政策虽是收紧,但教育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某出国留学机构高管也非常赞同以上观点。“留学寒冬是广大家长和学生普遍担心的,前来咨询留英政策的家长很多,但我一直告诉他们政策是有些收紧,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她认为只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申请能力,就不存在留学寒冬的难关。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英国严谨而扎实的教育体系、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以及深厚的西方文化底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英国的海外留学生中,中国人占据了15%的超高比例,俨然已成为英国国际留学生的主要来源国之一。留英政策虽在收紧,但毋庸置疑,国际学生对英国高校来说仍是重要的财政来源,大学的国际化道路也是众多英国院校秉力推行的,所以“留英寒冬”的担心实属多余。

考文垂大学主动来华在京举办媒体见面会

2017年6月20日,英国知名综合高等学府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在北京举办媒体见面会,常务副校长David Pilsbury先生现场分享了近10年来考文垂大学在创新发展领域的成就以及一系列中英合作项目的新进展,席间多次陈词,表示欢迎中国学生前往考文垂大学就读。

自1843年考文垂设计学院(Coventry College of Design)建校,到相继合并兰彻斯特技术学院(Lanchester College of Technology)、拉格比工程技术学院(Rugby College of Engineering),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逐渐成长为一所综合性高等学府,长久以来在艺术、工业产品设计领域,尤其汽车工程及汽车设计专业处于领先地位,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毕业生,其中许多毕业生就职于多所国际知名汽车设计公司,并担任首席设计师等重要职位,学校因此也被称为培养汽车设计先锋的“黄埔军校”。

坐落于英国汽车工业发源地的考文垂,被包括捷豹、法国标致、戴姆勒-克莱斯勒等在内的世界知名汽车厂商环绕包围,考文垂大学对希望在汽车工业、工业设计和商业创新领域发展的学生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学生不但可以深入世界一流的汽车工厂参观学习,进入知名车企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也得天独厚。作为产学研紧密结合、注重就业率的高校,考文垂大学与全球超过8000家企业与政府机构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捷豹、路虎、宝马、阿联酋航空、NHS、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等均为学校的合作伙伴,源源不断地向考文垂大学提供海量带薪实习机会,众多行业领军人物及精英人才不少也出自该 校。

位处英国汽车工业发源地,考文垂大学(Coventry University)一向以在汽车工业及工业设计等领先学科享誉国际,伴随着全球工业4.0时代来临,对创新人才的大量需求,近年来院校在全球高校各项排名均获得大幅提升,2016—2017年在《卫报》英国大学排名榜位居15位,而2018年的榜单上排名上升至12位。此外,考文垂大学还荣膺2015年度英国《卫报》的大学就业能力大奖以及2014、2015和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英国“年度现代大学”,提供学术支持的质量位列全英榜首。

“自从我加入考大成为常务副校长以来,一直把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保证作为工作的重点,而且我也认为是教学质量本身可以帮助学校实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在招生人数上的改观。”常务副校长David Pilsbury先生介绍说。考文垂大学近几年对校园基础设施不断进行投资和改造,其中包括1800万英镑建造并获得英国设计大奖的图书馆,投资3500万英镑的学生中心The Hub,还有投资5500万英镑建造的EC(工程与计算机)学院大楼等;大学还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考文垂大学在大学排行榜上的排名也持续稳步提升。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是英国提供教育机会与促进文化交流的国际机构。旨在为英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相互学习、理解与交流的机会。英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使许多与其合作的国家都广为受益,通过创造机会、建立联系和增进信任来改变生活。

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合作,涉及艺术文化、英语语言、教育和社会发展领域。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与其面对面交流,并与超过5亿人通过网络、电视广播和出版物产生互动。

英国文学教育协会成立于1934年,是英国皇家特许的非营利机构,属于英国公共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与公共及私营机构的合作,提供各类英语教学与考试、教育以及国际发展项目的服务。其中,总经费的18%来自英国政府拨款。

北京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作为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在上海、广州、重庆和武汉,作为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开展工作,其在中国的考试服务以外商独资企业的形式进行运营。

从优势学科不断延展,考文垂大学陆续开辟了与时俱进的创新课程,如航空管理、辅助(为残障人士)技术、应用运动和锻炼科学等,到主动适应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让院校里的“创新”学科与实际的商业需求和就业需求紧密结合。“近年来,我们为此进行多次尝试,把学校搬出去,拉近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最终,考大成功与英国知名汽车零件生产公司合作,在厂房旁边开设了新的学院,在那里学生就可以非常近距离地了解到企业和生产的第一手信息。企业也非常满意,因为他们在早期就可以发现学校的人才,从而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建立人才库。”David Pilsbury先生说校企合作是考文垂大学的一大特色,接下来也希望和中国的企业与大学合作,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帮助考大学子拓宽知识和技能。

在英国政府于近日公布的教学卓越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简称TEF)评选中,该评选重点考量的指标包括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与反馈、学生服务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就业能力,考文垂大学因其卓越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潜力、优质学生服务以及显著的学生发展成果等获得金奖,意味着学校在英国高等教育领域位列最高教学质量。

考文垂并非英校个例中英合作办学由来已久

考文垂大学已与中国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包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David Pilsbury先生以与南京理工大学合作的“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例进行解读。考文垂大学最具“产学研模式”代表性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为有志于国际学习的中国本科生提供了完整的英国课程和便捷的申请注册服务—项目内的本科生只需提供符合要求的三年课程成绩和雅思成绩,即可享受极其简化的入学籍、学分转换、签证申请等流程,实现中英两段学习经历的“零时差对接”。

“我们继续深化与中国学校的合作,和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就科研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和其他英国学校相比,我们的一大优势就是非常根植于中国,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学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学校一直坚持走国际化路线,这体现在招生和生源上。”David Pilsbury先生说考文垂大学一直非常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目前有超过500名中国学生在考文垂大学与中国合作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中学习。

此外,考文垂大学还积极与中国高校进行校际合作,通过不同合作形式开展和推动两国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而与江西财经大学开设的孔子学院更是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考大还在北京、杭州及广州设立了中国办公室,以更好地为考大与中国的合作提供最好的支持和帮助。

考文垂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态度并非英国高校中的个例,英国文化教育协会本次推出的活动也绝非事出偶然。中英的合作办学历史由来已久,且长久以来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众多像考文垂大学这样的知名高校与中国高校都有着长久的合作,因此,在他们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对于中国留学生的招生也不可或缺,且应该呈增长趋势。此次“脱欧”事件虽对英国高校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产生了一些影响,但从英国高校本身来看,其热情并未衰减,反而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不断扩大而有所增加。因此,有意向留学的家庭,无需为英国脱欧事件多加担忧,毕竟孩子去的是学校,学校对于学生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英国大学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