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动画:影像中的自信

2017-08-01 22:13刘佳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国风动画电影动漫

刘佳璇

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最近的《大护法》,近年来,几乎每一部引起公众热议的国产动画电影,都或多或少地激起人们对国产动画未来的关注和讨论。

继《大圣归来》打破国产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以来,中国动漫产业的行情开始“转晴”。

根据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美业O2O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产值达到1320亿元,同比增长16.6%。

国产动画电影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每年30~50部的体量,但一个内容产业的前景如何,终究要看内容本身。

《报告》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2017年第一季度,使用App观看动漫作品的中国用户,最常观看内容类型中,“恶搞”类(占比24%)和“中国风”类(占比19%)是排名最靠前的。

将这个数据和电影市场上颇具反响的几部国产动画电影放在一起来看,中国新一代观众对于具有本土美学印迹的动画作品的渴求,似已呼之欲出。

2017年4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國动画产业仍需要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做好五个“立”: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华文化立根;传播核心价值观,以中国精神立魂;讲好中国故事,以民族伟业立志;发扬工匠精神,以创新创造立身;开拓国际视野,以进步潮流立标。

国际视野之下,真正让人记住的动画作品,永远是那些彰显民族风格、与本土传统遥相呼应、深刻洞察本土议题之作。如今,中国动画要进一步树立有民族特点和文化自信的审美追求,不能是拼凑中国元素,而是要将文化基因融入创作之中,寻找能与当代中国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连接点。

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民族风格的探索之路上屡有创新。《大圣归来》力图塑造具有独特成长路径的东方式英雄,凝聚中国人对“孙悟空”形象的情怀;《大鱼海棠》对中国上古神话元素和福建土楼等元素的活用,细腻地呈现出中国风格的动画幻境;《大护法》借鉴传统水墨画,将写意风格贯穿于美术设计之中……

而早在上世纪中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曾走出过一条有别于西方国家动画发展模式的中国之路,将民间戏曲、水墨画和动画结合,创作了《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片,享誉世界动画界的“中国学派”就此奠定基础、走向辉煌。

如今,在全新的创作环境和市场环境下,如何汲取民族传统的养分,将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新一代动画创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一批十年前进入动画学习和行业实践的毕业生为例,一方面,他们在中外动画经典作品的影响中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又见证了中国动画行业近年来从蛰伏到起航的过程,希望通过自身国际化的学习和实践经历,为中国动画注入新的血液。

如何在内容生产环节建立起合理的原创机制,从而孕育出新一代具有风格标识和民族意识的“大师”,带动中国动画形成良性生态,为新一代中国观众留下这个时代的动画记忆?回顾中国动画之变,人们已经开始对这个行业抱有更大的期许。

猜你喜欢
国风动画电影动漫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时尚关键词
首届晋祠国风文化节举行
动画电影
有修养,不任性
动画电影中文学成人化错位与劣化趋势解析
新疆风情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