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新视角研究俄罗斯现代化的重要论著

2017-08-01 18:52郭连成
世界知识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俄国苏联

郭连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今年6月出版的《俄罗斯转型与国家现代化问题研究》专著(578千字),是由陆南泉撰写的新著,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创新工程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或基本思路是,从体制研究转型与俄罗斯现代化的关系及进程时,紧紧扣紧政治与经济体制问题,剖析通过改革实现体制转型对国家现代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当今与今后一个时期, 从转型视角研究俄罗斯现代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现代化”已成为当今俄罗斯的热门话题。正如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在谈到现代化问题时所说:对当今的俄罗斯来说“现代化意味着一切”,“以现代化告别过去”。俄罗斯学者拉季科夫说:“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俄罗斯的政治日程聚焦在建设新经济和俄罗斯民主现代化这两个重要问题上。”“无论从理论还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要想让俄罗斯事实上而不是在口头上符合大国地位,现代化都是当今的客观要求,势在必行。”俄罗斯要立足于世界先进行列,都必须通过转型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本书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俄现代化进程,相应分为三编。

第一编研究俄国现代化。长期以来,一直是欧洲现代化后来者的俄国,它的现代化更具其自身的特点与特有的复杂性,这是由于俄国现代化是在长期存在的农奴制与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俄国现代化进程是十分艰难的,这个过程延续了两百多年,一直到当今的俄罗斯,仍处在持续之中。本编着重研究两个相互紧密相关的问题:一是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二是从现代化视角分析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第二编分析苏联现代化。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在这长达74年间,苏联曾一度成为超级大国,但它并没建立起符合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的现代化体制。苏联解体前仍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落伍的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现代化的进程,并成为其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第三编探索俄罗斯现代化。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时,由于长期没有对失去发展动力的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又陷入衰落。俄罗斯像原苏东国家一样,转型具有两大特征:转型与整个制度变迁是同时进行的,其转型不再是对斯大林—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修补与完善,而是朝着人类社会创造的共同文明和西方所认同的价值观念方向发展;二是转型与现代化是同一个过程,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家现代化。2009年9月,時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在《俄罗斯,前进 !》一文中提出了现代化的构想。同年,他在总统国情咨文报告中较全面地提出了国家现代化的理念,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与法制等各个领域,并且把实现国家现代化视为俄罗斯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2012年4月普京作为任总理的最后一次政府报告中,也强调要积极推动俄罗斯现代化。可以说,实现俄罗斯国家现代化是今后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任务。作为长期实行传统体制的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实现国家现代化必须通过改革使制度转型,集中解决以下六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1,政治民主化,成为法治国家;2,经济运行机制必须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即经济市场化;3,转变落后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即要成为创新型经济;4,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与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5,转变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即实现人的现代化;6,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开放型国家,处理好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作者重要的结论性看法是:没有现代化体制,很难成为现代化国家。所以,研究中国现代化,必须从改革、转型这个大视角来分析问题。邓小平指出,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就必须“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治”。所以,中国从改革或转型视角研究俄罗斯现代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俄国苏联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在俄国历史中理解历史俄国
俄罗斯提出俄国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20世纪俄国史》前言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
1874年俄国兵役制度的改革及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