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08-02 20:53王立花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中高职人才培养思考

王立花

摘 要:为落实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加快建设适应平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平凉职业技术学院需要超前规划、创新机制,整合既有资源,联合县区中职,开展中高职贯通办学模式,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分段组织教学,合作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高职 贯通教育 人才培养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183-02

中高职贯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就是将中职、高职教育有效地贯通起来,对二者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整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贯通、避免重复,减少学程、提高实效,以此来实现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训练相结合的目的,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得以提高,更经济、更高效培养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能力、技术等多方面的要求。中职教育阶段,主要培养普通技能型人才,打好基础,高职教育侧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十八大以来,国家十分重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以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高职贯通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因此,职业教育要着眼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产业特点,从而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素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加快互联网技术应用,深化改革考试及招生制度,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推行产教合作机制,通过行业指导来发挥职教集团作用。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系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以实施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特别强调要以设立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为契机,引导本地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突出办学特色,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改革,加快产教融合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力求从教育供给端实现学校管理、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等多方面的整体转型升级,把扎实开展教育改革作为发展的一大亮点,来实现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

1 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健全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方面具有自身优势。

1.1 借鉴成熟理念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新诞生的高职学院,在制度建设方面,完全可以借鉴国内外最先进、最科学的制度理念,以体现高职的教育发展理念,其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进而成为能够将科学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应用型人才,或具有较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人才。

1.2 发挥自身优势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是在整合4所中职学校的基础上创建的高职学院,这4所学校历史悠久,具有各自的文化特色,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成熟,学院可以非常便利地通过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整合,统一领导和运作,结束中职管理各自为政的现状,使中、高职教育管理与实施形成及时有效的交流,共同探索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以加强中职和高职两种层次的交流和沟通,以周密的计划、规范的过程、有力的监督及时反馈来实现专业的精准对接,从而实现贯通工作的顺利完成。

1.3 合理规划布局

学院在布局上具有明显优势,平凉职业技术学院是平凉市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而且各县区都设有中职学校,生源充足,联系便利,可以在市教育局的统一协调下,开展高职学院与中职学校的对接,由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县市中职学校,抽调专业教师、行会及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来共同研究探讨,针对就业岗位来制定课程、开设专业、确定教育管理办法、指导职业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方案。

2 确立多方教学计划制度

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新创建的高职院校,要高瞻远瞩,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在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方面,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经济为原则,立足本地区,放眼未来,超前规划。

2.1 加强与企业及行业协会合作

当前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很大,但就西部的实际情况而言,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一旦脱离了区域经济发展主体的积极参与,很难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建设型人才。所以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不仅要邀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参与中高职贯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还要深入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动向,调研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综合考虑就业岗位对中、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统筹协调中、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定位,尤其要深入分析研究本地区社会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整体规划不同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制定教学计划,避免重复开设,力求高效利用资源。

2.2 理论实践同步推进

在理论和实际教育教学中,全方位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确立学生中心论,重视分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反馈意见。灵活多样地开展课堂教学,比如在建筑专业的教学中,可采用小组讨论法、总结发言法或行为导向教学法等,比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在教授煤炭化工技术专业课程时,可采用项目教学法。

3 完善教学管理的贯通机制

在具体操作方面,需要双方交流互通教学信息。学院应确定不同阶段双方认可的教学计划与管理制度,并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及时修订,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教学管理过程中,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教学计划,以保障教学的各个环节顺利开展,教学管理小组要及时采集教学信息,加强教学评估。特别要认识到,中高职两个阶段的教学绝不是相互独立的,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3.1 共同参与教学研讨

加强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定期开展对口专业的研讨活动,以分段课程贯通为核心议题,两校专业教师共同研讨计划、规划教材、交流心得及教学经验。每学年组织所有参与分段教学的教师进行讨论,分析教材、学生及课堂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完善,筛选切合区域经济与学生特点的部分,确定学生感兴趣参与度高的教学内容,设计高效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

3.2 积极搭建师生互动平台

由中高职双方的对口专业教学负责人共同开展专业教育说明及分段学制管理办法,明确把专业特点、培养方向、就业要求及专业知识技能等告知学生,以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系统认识、增进信心和培养专业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规划意识,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的兴趣。高职教师也可以不定期到中职学校为分段学生开办讲座,也可以让分段学生到对口高职院校参观教学、参与实训,参与高职院校举行的对口专业的实践活动或者技能大赛等。

4 构建贯通式质量评价体系

中高职贯通教育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应以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应改变目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对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考核的办法,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考核。

因此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改革对学生考核的评估内容和标准,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引导教学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发展,使职业教育的重心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

4.1 重视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至少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课程,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比较明晰的判断,开设学生高度投入与参与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深度体验,获得高阶的产出。二是关注课程的自我管理,必须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促进思维品质与素养的提升。建立系统完整的中高职贯通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高职提前介入中职教育的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及时向中职学校进行管理反馈,实行课程质量监控同步推进,逐步推进贯通式培养模式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建设,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 加强效果评价

中职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差、接受能力慢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形式多样的学习考核办法,以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与学习的热情。适当加大过程考核,降低考试分值比例,以激发学生对平时的学习及实训的重视。对于某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职教师可以邀请高职院校的教师参与拟定期末试卷。

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并重的形式,考核科目可分为综合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等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设定合理的分值比例,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

4.3 创新评价体系

用人单位要求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具备一定的岗位能力,更应具备职业岗位群能力,专项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并重,不仅是操作性技能熟练,更应具备智能化技术潜能,既要求就业能力强,更看重创业能力。显然,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是未來技术型人才的标准。

探索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制度,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或者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实现动态评价体系。将实习期间甚至毕业之后企业用人的满意度与毕业生就业率,包括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检验分段实习生和毕业生的依据。

总之,我国的中高职贯通式教育正处于探索发展、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攻坚阶段。在2016年12月2日的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发挥我国人力和人才资源巨大优势、提升实体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可见,职业教育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发展与建设,积极探索和创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嘉毅.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49-55.

[2] 黄亚妮.国外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特色的评析和启示[J].高教探索,2005(4):69-71.

[3] 李靖.德国高职教育对学生评价方式及启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62.

[4] 付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中高职人才培养思考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