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

2017-08-02 22:37邱诗铭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造性创新

邱诗铭

摘 要: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企业的转型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建设,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该文主要从环境创设、思维技能、思维性格和理解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其对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该文认为教师应积极创设思维的情感环境、练习学生的不同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性格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创新 创造性 思维技能 思维性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185-02

在21世纪,创新被看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源泉,没有革新,没有变化,或者没有创造新的东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下可能会面临淘汰。在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也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其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面向本科生、提升创新素养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促进了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和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2]。培养创新往往被定义为一种工具或技术,这种看法不够准确,比如,工具就像一支铅笔,当老师和学生想用它的时候,就可以不假思索地直接拿过来使用。创新源于不同方式的思考,创新思维就是对客观不同方式的反映,如何培养培养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是当下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创新的定义

创新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并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3]。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进行新的运用、创造新的事物;当一个人正在创新通常意味着他们将推出新的想法,那就是,他们正在原始地和创造性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不受现成的常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对于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创新,从而获得效益。马斯洛(1970)认为创新不只是那些特殊经验的人,而是普通人的日常经验,即创造力体现在日常事件中,如做家务或工作中出现的。英国国家咨询委员会把创新定义为有很强趣味性的学习模式,包括通过试验,探索,批判性评估和测试,并有意识地试图挑战假设和自我先入为主,即努力去掉过去的不足,重新学习提高自己。

什么是好的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Harpaz公式为好思路作出描述,好的思维=思维技能+思维倾向+知识理解。作为教育者,如何去培养这种思维显得格外重要。

2 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

2.1 良好环境的创设

环境对思维的培养很重要,好的思维与好的学习氛围相关。当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去尝试做事情的时候,他们会感到非常舒适,这时他们的学习能力最强。学生需要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并测试他们的主张,教师应该尊重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发散性思维环境,让学生自己多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建立思路,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在愉悦的氛围下,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质疑、讨论和辩论中;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思维的情感环境,教师良好的口头语言、合适的表情姿势对建立愉快的氛围有很大的作用,这种气氛能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2.2 创新思维技能的培养

技能是指做一些事情的能力,所以思维技能是思考能力,是用来学习和实践,并获得更好的结果,通俗地说就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思维技能因思考者的不同而不同,有的人考虑问题比较谨慎,有的人比较激进,有的人比较有创造性。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对帮助学生培养特定的思维方式有很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跳出条条框框、考虑所有可能的组合、不同角度地看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练习学生的不同思维,比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由此及彼的迁移式的联想思维、资源重组的组合思维,教师把上述思维方法灌输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技能培养有积极的作用。

2.3 创新思维性格的培养

习惯或倾向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思维性格就是使人的思考方式具有一定的倾向,人的行为或思想就会带有偏好和理性。培养学生思维性格,即赋予学生某种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学生就会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创造性思考,学生能更加谨慎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技能。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性格,教师传授学生知识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现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性格,并且这些思维性格是教师有意识培养的。Ritchart认为思维性格可以概括以下3个方面。

(1)创造性思维:往外、往上和往周围看、思想开明的、好奇的。

(2)反思性思维:往里看,元认知。

(3)批判性思维:往两者之间的里面看、看透、求真和理解、持怀疑态度。

Ritchart认为思维性格对于培养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有反思智力的人能反思自己所思考的类型、质量和效果,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能够选择适当类型的思维,这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Ritchart也认为思维性格是创意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学生去探索新奇的想法,元认知帮助学生去构造他们脑海里的新东西,或者帮助他们去思考“条条框框”之外的东西,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己构建自己的思想,或者自己独立建立一个心理工作流程来选择合适的思维,这些思维可能会推翻旧观念,探索出新的思想,因此有助于创造新的東西。作为教育者,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于芜杂的表象中看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注重解放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不迷信于权威,思想自由驰骋才能发出创造的火花。

2.4 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是大脑对事物分析决定的一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创新思维能力强的人拥有良好的思维技能,思维性格和理解能力,因此,良好的思维需要的不仅仅是思维能力和思维性格,还需要理解能力。临时抱佛脚可以使学生获得暂时记忆,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理解他们所记忆的信息。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获得对事物的本质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对信息的加工,有利于创造新东西。因此,理解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3 结语

创造力和创新是21世纪学习的基本要素。学校不仅为学生提供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教育,同时也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而且这种思维让学生参与实践,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良好的创新思维,并且可以更好地创造未来。

作为教育者,应该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始终贯彻到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课程设置方面和创新思维培养的指导方针,使学生的思维技能、思维性格和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上利用创新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 王学成.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2):54-55.

[2] 温正胞.科技创新与竞争力:二十一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关键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61-67.

[3] 李丹妍.创客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30-34.

[4]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5] 李彦.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6(1):17-18.

[6] Harpaz,Yoram.Approaches to Teaching thinking:A conceptual mapping of the Field[J]. 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7,109(8):1845-1874.

[7] Ritchhart Ron. Rethinking Smart, Chapter 2, Intellectual Character: what it is, why it matters, and how to get it.

猜你喜欢
创造性创新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