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生转专业现状研究

2017-08-02 22:57季青东炜婷常思铭杨思仪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院专业学生

季青++东炜婷++常思铭++杨思仪++李璨

摘 要:转专业问题是当今大学生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针对江苏某高校数学学院本科680名師生进行调查,从转专业原因、转专业学生遇到的困难着手,提供建议与意见。其中包括对转专业政策的探讨与专业辅导,构建本科生转专业体系。

关键词:本科生转专业 转专业政策专业辅导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205-04

由于我国高考录取形式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学习自己满意的专业,因此转专业问题成为高校迫切关注的问题之一。转专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性格发展与能力发掘。如何做好转专业工作,构建本科生转专业体系,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当前关于转专业的研究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关于转专业制度分析,比如苏强[1]在通过分析学生对转专业制度的满意度,提出对转专业制度的改革建议,但是论文是从整个大方向对转专业制度进行反思,针对具体的专业方面研究很少。

关于转专业动因分析,这类论文颇多。有将专业兴趣、就业前景、师资力量、学习能力等作为转专业主要动因的[2];有将从众心理或在原班集体中适应感较差作为原因的[3];有将家庭成员的文化、填报志愿的依据等作为动因的[4]。

关于转专业的适应性分析,把学习状态、人际关系、成绩变化等方面作为适应与否的考量标准[5]。但是他们对于学生转专业前后的学习生活状态没有全面的分析。

该文针对江苏某高校数学学院本科680名师生进行调查,将学生转专业之前与之后学习生活状态进行对比,更加立体全面地分析转专业现状,深入分析转专业学生给现专业学生带来的影响,以及为转专业学生构建学业辅导体系,提出应对措施,构建本科生转专业体系。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为帮助转专业学生更好的融入现专业学习生活,现以江苏某大学数学学院2013级至2016级约 680名师生为样本,进行有关转专业问题的调查研究。

受访群体包括12名教师及668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172名,有效填写人数为169名,占25.68%,大二学生168名,有效填写人数为166,占25.22%,大三学生183名,有效填写人数为181名,占27.50%,大四学生145名,有效填写人数为142,占21.58%。该次调查针对转专业学生共发放1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针对非转专业学生共发放652份问卷,回收率为98.6%。符合度良好。针对教师采用半结构性访谈调查的方式,较为全面的反映了数学学院转专业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内容

2.1 大学生转专业原因分析

(1)约三成学生有过转专业的想法。

调查发现,32%的学生有过转专业的想法,另外68%的学生从未有过转专业的想法。数据显示,54.10%的学生认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学习氛围好,5.77%的学生认为数学学院学习氛围差。51.97%的学生认为师资力量强,仅有7.29%的学生认为师资力量差。从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师资力量强、学习氛围好,是近七成学生愿意留在数学学院的主要原因。

(2)约五成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专业兴趣、教学水平是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有56%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与专业兴趣是促成他们转专业的主要原因。48.63%的学生认为所转专业的教学水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从以上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前景与专业兴趣仍然是学生在转专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部分学生选择数学系作为待转专业是因为数学专业的就业选择及深造机会多,以后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专业兴趣决定一个人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态度,当学生对所学专业充满了负能量的情绪时,自然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而转专业就成为他们改变现状的良好机会。

(3)其他原因。

在调查中发现,并没有学生将与老师关系不融洽、专业名字有趣、随大流等原因作为转专业的因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现阶段大学生对待转专业时态度较为严谨,并没有将个人负面情绪带入其中,整体而言,这是一个良好的现象。

2.2 大学生转专业时遇到的困难

2.2.1 转专业前约九成学生对所转专业了解程度一般

在初步有了转专业的想法后,数据显示仅有6.25%的学生对所转专业很了解,但是大约有94%的学生表示对所转专业了解程度一般。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主观能动性不强。绝大部分学生虽然初步具有转专业的意向,但是并没有对所转专业做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这一行为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其在后续学习生活中的诸多困难的产生。

(2)了解渠道系统性不强。调查发现,部分同学虽然在主观上有要对所转专业了解的想法,但是由于学校并没有系统的了解渠道,从而导致这部分同学做了大量的无用功,造成时间与精力的浪费。

(3)宣传力度不够。就数学学院而言,调查发现,学院并没有有效的渠道宣传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师资力量等优势所在。造成部分学生对所转专业认识的误区,这同样也是后续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

2.2.2 转专业实施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困难

调查发现,在转专业实施过程中,绝大部分同学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数据显示,造成诸多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转专业政策的了解不够。43.75%的学生对转专业政策并没有足够了解。进一步分析发现,一方面,学校对此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引导,导致学生没有有效的渠道去获取相关的转专业信息;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主动性不够,跟不上转专业政策变动的步伐。从整个转专业现状来看,可以得出,学生的转专业态度愈迫切,对转专业政策的了解就愈清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1]。

(2)转专业程序繁琐。68.75%的学生认为转专业程序繁琐,在转专业过程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心力在各种各样的繁杂程序中,多且杂的书面工作很大程度上成為学生转专业过程中的拦路虎。这也导致学生花费在专业学习上的时间减少。

(3)知识储备差,无专业老师讲解。50.00%的学生承认自身知识储备差,37.50%的学生反映缺少专业老师讲解。转专业生因其跨专业的原因,原本的专业知识与其所转专业关联少,因为知识储备不够,就更需要专业老师的讲解,然而现阶段学院针对此问题并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

(4)与原专业课时冲突。43.75%的学生存在所转专业与原专业课时冲突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客观上必然存在的,如何获取这些课程的授课时间,如何协调与原专业课程所产生的冲突,需要学生灵活应对,平衡二者。

2.2.3 转专业成功后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1)专业基础差、学习吃力。

转专业成功后,学习的专业课程就与原专业不尽相同了,而这种课程不同所导致的差别也让转专业生在刚开始难以适应。有68%的学生表示,专业基础差是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43.75%的学生表示因为专业基础的问题,很难跟上专业课的节奏,学习较为吃力。

(2)课程很多,不能兼顾。

50%的学生认为学院课程较多,课表上各种课程时间安排紧凑,这么多的课程也就导致了这些学生很难兼顾,最终可能也会让这部分转专业生出现偏科现象。这就需要转专业生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解决这一问题。

(3)与同学,老师互动较少。

调查发现,有50%的学生表示与同学的互动较少。12.50%的同学则表示与教师沟通较少。在进一步的问答中我们可以发现,这50%的同学认为与新班级的相处并不如与原来的班级和谐。这是我们可以想见的。转专业生是后来加入的班级,与现在的同学少了一部分磨合与相处的时间,导致他们与同学之间并不了解。而在与教师沟通这一方面,则需要我们的教师与转专业的同学共同努力。

较好的一点是,在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没有同学不满意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同学认为自己因为转专业生的身份而受到了排斥。这表明学院师生对转专业生是公平对待,不抱有任何偏见的。

3 转专业生给现专业学院带来的影响

此项调查主要针对数学学院而言,调查结果显示以下几方面。

(1)刻苦学习的态度。成功转入数学学院的大部分转专业学生,自身都具备刻苦学习的品质,调查发现,73.86%的本专业学生认为,这部分转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其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危机感。这种良性的竞争使得数学学院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好。

(2)钻研学问的精神。想要转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在转专业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因此,他们也更加珍惜在现专业学习的机会,对于不了解的专业问题也会积极钻研。65.65%的本专业学生认为转专业生这种对学问钻研的精神对他们有积极影响,能够带动周围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学习某种程度上枯燥无味,这种优秀的新鲜血液的加入,能够调和整个学院的学习氛围,值得肯定。

(3)带来多元化的知识冲击。转专业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大部分学生在其原专业都是非常优秀的,这部分学生不仅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还在其他领域有着不错的知识基础。67.93%的本专业学生认为,可以从转专业生身上学到不同的知识,譬如计算机知识、物理或者化学等方面。这些知识对学习数学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4)人际交往范围的拓展。大学是个微型社会,良好的人际交往非常重要,转专业生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加入数学学院后,不仅给学院增加了优秀的学生,也使得不同的学院之间增加了良好互动的可能性。53.49%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给予了肯定。

4 建议

4.1 对转专业政策的反思与改进

时丽颖[6]认为转专业政策是与转专业相关的各项政策,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从学校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学籍管理政策和转专业政策;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包括学生管理政策、高校管理政策和高等教育政策。笔者认为,转专业政策是针对转专业工作提出的规范性文件,转专业工作是基于此政策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为了让转专业工作更加规范与合理。基于此,目前转专业政策的实施过于繁琐,没能达到其预期的目的。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当前转专业政策大多从整体考虑,多为“一刀切”,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求,针对此问题,除了学校应该出台一个整体的转专业政策外,各学院也应该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子政策,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择优选择。

其次,转专业程序繁琐,前期申请时间相对较短,没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借鉴研究生前期报名工作,给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两次时间线拉长,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后期程序又相对繁杂,浪费学生太多时间与精力,针对此,可以精简程序,如减少出成绩的时间与分数线划分时间等。使学生时以致用。

最后,转专业生名额固定,导致容易失去优秀生源。目前转专业过程中大多提前规定转专业生名额,缺乏灵活性。因此,学校宜综合考量教学资源、专业布局、学生合理需求等方面,积极稳步的推进转专业政策及相应方面的改革。在顾及学校整体资源分配的条件下,各学院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的教育资源,学生人数等方面,酌情增减转专业生名额,做到灵活不僵化。

4.2 如何使转专业生更好的融入学习生活

对于转专业学生而言,如何更好的融入现有专业的学习生活,是很多转专业生面临的困难之一。数据显示有62.5%的学生表示他们较难融入新集体。仅有12.5%的学生认为其能很好的接受新集体。基于此,学院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可以设置专门针对转专业生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为转专业生提高专业成绩提供有针对性的工作;其次,多开展相关的学术及社团活动,积极邀请转专业生参加,使转专业生在活动中更好的融入现专业的生活;最后,可以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包括专业的心理导师与热情的学生工作人员,为转专业生做心理方面的疏导工作。

4.3 如何更好地进行专业辅导

随着转专业制度逐渐成熟,高校转专业生日渐增加。在第二次专业选择的制度空间开放以后,对于学生而言,转专业决策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机会难得的问题,而是如何获取更科学更专业指导的问题[7]。我们的调查数据也显示,逾九成的转专业生希望有专业辅导,在获取专业信息、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探索等方面给予其帮助。针对此问题,学院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院可以成立一个专业辅导微信公众号,将转专业有关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并将资源发布在公众号上,以供学生参考;其次,邀请学院优秀转专业生对公众号进行及时维护,同时他们将作为朋辈咨询师,对转专业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回答;最后,可以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对全校开放的转专业讲座。

5 结语

总之,高校转专业制度离完全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想真正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使他们能自由选择心仪的专业,做好以上几点工作依然是不够的。高校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转专业制度,让学生拥有更大的选择权,最终使转专业制度更好的为全体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强.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97-102.

[2] 冯伟光.大学生转专业动机及适应性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3(2):63-66.

[3] 刘雄.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31-32.

[4] 刘慧娟.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34-35.

[5] 方蓬.转专业大学生适应性调查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69-72.

[6] 时丽颖.H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政策研究[J].河北大学,2012.

[7] 欧堪兰.学业辅导在转专业辅导中的运用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5(11):71-75.

猜你喜欢
学院专业学生
初等教育学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生写话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