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职教精神 培养尖端人才

2017-08-03 20:34张子乐
北京纪事 2017年8期
关键词:音乐系民乐教研室

说到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该校在传统戏曲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及创排的《少年马连良》《南海子》《夕照》等经典剧目,还有北戏开办的 “少儿戏剧场”。其实,作为“北京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北戏,不仅设有京剧、地方戏等专业,还开设了音乐、舞蹈、曲艺、艺术设计和影视表演等多个专业方向,已从单一的戏曲学校发展成为一所综合艺术院校。今年,北戲音乐系更是在多项大赛上斩获大奖,成绩斐然,在艺术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反响。近日,记者走访了该校音乐系主任以及几位优秀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的身边,了解北戏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秘密”。

北京市职业院校声乐技能大赛

对于音乐系来说,刚刚过去的这一学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据北戏音乐系主任祝真伟介绍,这一学年,音乐系共参加了5个北京市级、国家级的大型专业比赛,以及文化部组织的文华奖(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展演竞演。在这一系列的比赛中,全系共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14个,涵盖钢琴、吹管乐、打击乐、二胡等多个项目。而文华奖参与选拔的有5位同学入围决赛表演阶段。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无人能出其右,甚至能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比肩。

在谈到缘何能取得如此出类拔萃的成绩时,祝老师表示,在北戏刘侗院长“以赛促学”的精神指导下,音乐系积极参加各类市赛、国赛,对各项赛事已十分熟悉和了解,参赛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能做到积极备战、得心应手。祝老师介绍,每次赛前,系里的领导和教师都会提前半年或一年开始进行周密的准备,有些大赛准备时间更长。教研室的老师们对自己的学生十分了解,赛前会针对学生的不同弱点提前入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备战阶段,参赛选手的选拔是重中之重。为了保证选拔赛的公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每次赛前音乐系都会专门邀请外校专家作为评委,进行全系海选。选出一部分优秀学生集训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二选、三选,最后一轮才按赛事要求选出相应名额的学生参加比赛。由于选拔机制透明、打分客观、组织严谨,筛下来的学生从不埋怨,都对筛选结果心服口服,还积极主动充当志愿者,帮助参赛选手备战。

事实证明,刘院长重视比赛、以赛促学的教学思路十分正确。通过层层选拔和集训,全系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比赛当中来,切身感受到比赛气氛,也会更加努力地练习。老师们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找出学生许多不足,使教学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工作也更加积极。祝老师总结说,积极参与各项赛事,对老师和学生的影响很明显——优秀学生代表学院、北京市参加比赛,专业得到了认可,会感到很自豪,对以后的升学和就业更是帮助巨大。遗憾落选的学生,通过海选和备赛也都磨炼了技能,积累了舞台经验。老师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获得成就感。

北戏在传统戏曲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除了该校深厚的底蕴、出类拔萃的艺术家和教师以及科学严谨的教学体制外,民乐对戏曲艺术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今年,北戏音乐系在民乐领域斩获多项大奖,无疑更加证明了该校的综合实力。为此,记者特意走访了音乐系副主任兼任民乐教研室主任的张晓红老师。张老师在今年的大赛中负责民族器乐文华奖的比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中吹打乐比赛的工作。

今年民乐专业最重要的比赛就是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该展演是针对全国艺术类高校的校级竞赛,是民族器乐方面的最高奖项。刘侗院长在开学之初的全校大会上就对此次大赛进行了严格的部署和要求,音乐系立即按照院长的要求,制定了各项工作推进计划。此次展演,民乐专业的同学们不但要与全国同类职业院校的学生进行竞赛,还要与全国十一所专业音乐学院,甚至世界驰名的音乐艺术类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同台竞技。6月19日官方网站公示展演入围名单,北戏音乐系民乐专业有5名同学入围,在全国职业院校排名第一。此次展演,有着65年办学历史、堪称音乐艺术教育领域“老大哥”的中央音乐学院有10名同学入选,而北戏音乐系的办学历史仅有十几年。由此可见,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十分突出了。

张晓红老师是今年民乐专业各项比赛的领队,她不但是1988年中央电视台全国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奖赛获奖选手,还曾多次担任各类艺术大赛评委,对各项赛事了若指掌。为了让孩子们不怯场、正常发挥,张老师在赛前亲自带着学生到赛场提前走台、进行模拟比赛,提高孩子们对赛场和比赛环节的熟悉程度,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此外,在服装、化妆以及后勤等方面,张老师和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也作了全面的安排,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安心比赛。张老师对记者说:“我们在比赛中发现需要帮助的,比如后勤工作等,院长和学院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院长和院领导还在比赛前夕看望孩子们,给孩子们打气。我和我们教研室的老师更是全程陪同比赛。这些支持和鼓励,给了参赛学生很大动力,对他们也是一种激励。学生参加比赛时心里踏实,在舞台上放得开,现场表现非常好——乐器演奏完整度、技术技能发挥、精神面貌等等都很不错。”

在采访中,张晓红老师多次强调,之所以能完成好本学年的各项大赛,除了院长和院领导对老师们的要求和支持以外,也有赖于民乐教研室老师对专业教学的认真追求和工作上的互相配合。于是,记者随即走访了几位民乐专业教师,听听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思。

北京市职业院校声乐技能大赛

音乐系副教授韩石,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年入选北京市教委青年英才计划。韩老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青年二胡演奏家,曾摘得文华奖二胡青年组金奖、多次举办独奏以及师生音乐会、出版过数张音乐专辑。可以说,韩老师在二胡比赛以及演出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专业市赛、国赛也可以说是了若指掌。今年韩石老师的学生入围文华奖展演,更是在校内选拔赛上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韩老师说,在刘侗院长的支持下,学生们有了见大世面的机会。由于这次比赛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顶尖学府的学生同场竞技,学生们难免信心不足,心理压力也比较大。但是,经过一次次的模拟预演,有老师全程陪练指导,再加上院领导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孩子们士气高涨,信心也增强了。今年的技能大赛和文华奖竞演,韩老师的学生在赛场上表现得都不错,跟专业音乐学院附中的选手相差无几,十分难得。

民乐教研室竹笛专业教师李晨,师承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戴亚教授。曾多次斩获全国以及国际比赛大奖,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的高材生。此次技能大赛级别较高,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还考察其专业综合素养的能力。学生分别获得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名次。他说:“我们的孩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提高了学生作为演奏者的信心,而且更加热衷于专业学习,不断促进学生进步成长,作为教师感到非常欣慰。”为了让学生们更加全面地掌握比赛技巧和音乐知识,音乐系除常规课程外,增加了视奏课程、音乐综合素质等课程。临近比赛阶段,李老师把平日課程与比赛模拟结合起来,不但让参赛学生更好地适应赛场,还能让其他专业的学生感受到大赛氛围。比赛前一天,李老师和专门从青岛赶回来的翟实老师,给学生进行最后一次走台伴奏,一直排练到很晚。李老师说,整个备赛过程中每个老师都非常敬业,学生们也努力刻苦,比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学生在最后几周非常忙碌,课程安排紧凑。参加比赛不仅仅为了得奖,更加希望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赛得到舞台锻炼的机会,掌握舞台演奏的心理状态,在赛场上发挥最好的水平!”作为此次技能大赛的评委,比赛之前李老师心中还有些许的“忐忑”,毕竟是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学生同台竞技。而坐在评委席上看着自己学生的稳定发挥,沉着应对,无论竹笛、唢呐,还是其他专业项目的比赛,孩子们状态非常好。参赛选手的稳定发挥,与老师们赛前的充分准备密不可分。此次技能大赛获奖的学生,同时入围了文华奖比赛。专业学习、综合素养、舞台演奏,这样不断循环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使学生逐渐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音乐系二胡专业教师欧阳嘉颖,曾多次斩获全国民族器乐类大赛金奖,还是民族室内乐“圣风”组合创始人之一。今年欧阳老师的一位初三学生入围了文华奖,这位同学在入校时演奏基本功比较薄弱,在这三年的学习中,欧阳老师并没有一味地去拔高学生的演奏程度,而是着重于她的基本功训练,及其相对应程度的音乐演奏审美与舞台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所以欧阳老师在学生初一入学时就告诉和鼓励她:基本功训练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只有基础牢固了才能真正地专注于音乐演奏。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性子,不要急于求成,同时要学会抛开杂念,去感受和演绎最纯粹最动人的音乐。欧阳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照顾不仅在专业上,生活中更是如此。欧阳老师担心孩子们在长达两个月的赛前准备阶段过于辛苦,为了让学生补充营养,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赛前准备和练习,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会把学生带回家里,给他们做好吃的、陪他们一起练琴、为他们指点迷津。欧阳老师认为,音乐系的学生们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一方面离不开学生们自身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更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每一位老师的支持与陪伴。正是刘侗院长长期以来坚持“以赛促学”,并强调每一次校内选拔都要给每一位学生机会去学习和锻炼的观念,才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舞台实践,从而让学生用源源不断的实践经验去推动学习。也正是教研室各位老师赛前充分的准备,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严格选拔、赛前模拟以及专家指导点评等,才使得学生们不论是在各自的演奏水平上,还是舞台表现、心里素质的锻炼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断地突破自我。

马岩是音乐系打击乐专业的一名青年教师。马老师虽然曾多次参加各大剧团演出并出访国外,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但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经验尚浅。今年是马老师第一次带学生参加大型赛事,她有两名学生入围文华奖、四名学生在技能大赛上名列前三。比起其他教师来,马老师心中少了几分笃定,多了一些忐忑。马老师对记者说:“我的学生年纪小,参加比赛录像时非常紧张。其实我在外面看着更紧张,怕他们发挥不好。”然而看到自己的学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马老师非常激动:“孩子们基础比较弱,经过努力能跟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一争高下,我为他们骄傲。看到他们在台上比赛,我当时就觉得孩子们确实是长大了。同台竞技的这些选手都是孩子们考大学的竞争对手,这是我们第一次跟他们进行切磋。看着学生们台风稳健、发挥稳定,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马老师觉得,参加比赛不但能使学生获得提高,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选择曲目、加课、陪练和备赛,自己收获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更明白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潜力。

今年,北戏音乐系不仅在民乐专业方面成绩斐然,钢琴专业也是硕果累累。在这次走访北戏的过程中,记者还采访到了中国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杜妤丽。杜老师介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钢琴演奏技能比赛,由文化部、教育部主办,是全国高职院校钢琴专业的最高赛事。院系领导十分关心重视,早在去年12月,钢琴教研室就开始着手准备选拔和备赛工作,特意外请了专家评委进行了两次院内选拔,并即刻组织全系最强师资针对大赛赛项,对有潜质的学生进行统一集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杜老师带领钢琴教研室刘三晖、魏虹老师负责学生钢琴演奏专业辅导,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加课两节。同时杜老师还担任参赛选手即兴伴奏环节集训,由理论教研室主任徐辉老师负责听音模弹环节,谢文婷老师为参赛学生讲解和声与曲式。音乐系主任祝真伟更是全力以赴,为大家参赛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从与赛委会联系沟通,每一次赛前模拟,到安排餐饮食宿练琴,无微不至。让人欣慰的是,孩子们都没有辜负老师的辛苦付出,通过全系上下共同努力,今年参加北京市赛的6位选手表现都很出色,包揽比赛前六名。其中,前2名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其中就有杜老师的学生。为了让学生们可以在更大的舞台进行锻炼,北戏特意安排了一场优秀学生音乐会,参加国赛的这2名选手也在音乐会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和提高。

相比第一届,今年在天津举办的国赛强手众多,很多选手都是从音乐学院附中等专业院校升到高职的。北戏这两名选手仅仅只是进入北戏才开始接受专业训练,虽然在老师们加班加点的指导和不懈努力下,两名学生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由于基础薄弱、能力水平有限。这次比赛,北戏的两名选手在全国大赛中均获二等奖。对于比赛结果,杜老师表示有些小遗憾:“这次比赛一等奖是前六名,我们正好是第七和第八名。虽然从成绩上说有点遗憾,但大家确实都尽力了,孩子们临场发挥也不错,我作为钢琴教研室主任、具体赛项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指导老师,还是比较欣慰和满意的。毕竟通过比赛,孩子们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

在鋼琴专业入围国赛的两名学生中,还有一名是刘三晖老师的学生。刘三晖老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曾获霍洛维茨国际钢琴比赛优秀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刘老师的学生今年刚上大一,是普通高中考入的,专业基础和赛制要求的即兴伴奏环节都很薄弱。了解到学生的短处之后,刘老师在网上买了一些相关书籍送到学生手中,并与她一起练习,弥补不足。虽然刘老师的家离学校很远,但她在没课的时候也会尽量赶到学校陪学生练琴:“这个孩子基础弱,自己练的话,好多地方都不到位,我在边上指导着会好很多。”在学生参加国赛的前一天,刘老师还有其他教学任务不能提前赶到赛场。为了陪学生备赛,刘老师只能当晚坐火车赶到天津,此后一直陪伴在学生身边,为其料理练习、备赛、化妆等事宜,直到把孩子送进赛场才松了口气。刘老师对记者说,老师在不在身边,对学生来说影响其实很大。孩子们的父母不在身边,专业老师除了教授他们专业知识以外,有时还要充当家长的角色,照顾他们的生活,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有老师在身边,孩子们底气更足,也会更努力。刘老师表示,参加比赛并不只是为了获奖,只要孩子们尽力了,别留遗憾,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结果。通过比赛,学生在台风、演奏质量的规格等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这也是一份不小的收获。

北戏音乐系的教学在这些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学科建设越来越有追求和高度了,还涌现出了一批在专业教学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教师。这些成果无一不体现了学院在办学方针上整体的要求,同时也在艺术院校和职业院校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可以说,音乐系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主要是由于北戏“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和对待比赛“自上而下、一下到底”的认真态度——刘侗院长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机制和严谨的备战计划,使教师的工作明确明了、责任到人;各专业教师严格执行院长的要求,用最负责、有高度的眼光来看待比赛,任务落实到位、工作互相配合。一天走访下来,记者相信,北戏一定会在未来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

猜你喜欢
音乐系民乐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民乐国祥
陈欣若和他的《色俱腾》——为九位民乐演奏家而作(下)
延安“鲁艺”音乐系里的“广东仔”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下)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音乐系教授怀特纳博士访谈录(上)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趣闻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