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基于阅读教学《感激》的思考

2017-08-03 02:07乐玉嫦
速读·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格林组员夫人

乐玉嫦

最近我上了一节阅读教学公开课《感激》,课后听课的领导、教师给予了中肯的点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一位教师说,班上孩子学习兴趣和态度不一样,学习水平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本身对学习保持较好的兴趣,教师能轻松地带领着进行有效学习,有的孩子则由于各种原因,需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才能长久地集中注意力,否则容易游離于课堂,难以掌握课堂内容。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中对所学的内容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注意力,如何眼中有每一个学生,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有所得,这是我们要切实关注的。

这位教师的话让在座的各位同行都深有感触,也让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现行教育环境下,班额较大的问题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一个班五六十个甚至七八十个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大相径庭,学习能力强弱有别,学习水平高低不齐。老师在课堂上面对这么多有差异的学生,教的是同样的内容,让其思考的是同样的问题,做的是同样的练习,怎么让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学习兴趣,掌握每堂课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真正摄取到知识和能力的营养呢?评课后,我根据《感激》一课的教学体验和教学环节,针对掌握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了思考和修正。

我教学的《感激》是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记叙了“我”和格林夫人互相感激的故事。格林夫人冒着大雪开车送“我”去学校,“我”从这次的开口请求帮助中有了突破,由之前的自傲、羞涩、内向变得轻松、大胆、开朗,“我”因此非常感谢格林夫人。后来“我”无意中得知格林夫人是患了癌症的人,懊悔不已,没想到格林夫人却来感谢自己,感谢“我”让她再次体会到久违的帮助别人的快乐。本文的重点是了解“感激”的2种含义,难点是理解格林夫人为什么要感激“我”。本课我设计了三个课时,公开课上的是第二课时,重点理解“感激”的2种含义,即“我”和格林夫人为什么互相感激。现结合上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谈谈:

一、复习导入要有针对性,关注每一个学习阶层的学生

我设计了3个复习环节,第一是齐读词语,第二是听写其中四个生字词,第三是回忆上节课找到的2处“感激”。齐读词语和听写词语都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担心时间问题,没有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听写,也没有指名回答2处“感激”。这里的复习导入都是直接面向全体,没有针对个体。如何在复习导入环节就调动学生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忆”有所得呢?我做了如下修改:

首先,我们教师在开学初就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每个组有6~8人,分别有一个组长,一至两个副组长及组员,组长和副组长共同帮助组员解决各种学习问题和事项。在这次复习朗读词语中,因为难度不大,我可以指名各组的学困生来朗读,那么有任何问题就容易显现,我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点拨和指正,同时也给其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因为是指名朗读,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被点名,那么他们的注意力不得不更集中,同时更加快速关注词语本身,无形中让他们的词语回忆更有针对性。同样的,后面的听写和回答2处“感激”都可以指名,尤其是听写环节,请几位学困生上台听写更容易暴露潜在的问题,方便教师进行书写指导。听写完后,学生对照课件展示的词语自我修改,我再根据黑板上显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指正错误。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

二、重点内容的教学环节,根据学习的重点难点,提炼问题,在核心问题之下的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中,尽量照顾到不同学习阶层的学生

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有2个,第一个是“我”为什么感激格林夫人,第二个是格林夫人为什么感激“我”。在思考第一个核心问题时,我提示学生先找出反映作者心理活动的句子,根据心理活动的变化来体会作者的感激。在课堂中,学生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地把握和理解,我在巡视中发现,不少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找到句子,尤其是学习水平较弱的同学,之后我进行了点拨,部分学生找到了相应的语句。课后,我问了部分学生为什么当时没有找到,他们说平时对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较少,如果是直接说“我”为什么感激格林夫人会更容易回答。而在后来相关的一些小问题中,为了流畅地推进教学,我一般是请举手的同学回答,没有举手的则较少点名。

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和课后学生的反馈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首先,学生思考我提出的第一个主要问题时,组员之间的互动较少,当有组员思考不出时,我应适时提醒组长和副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巡视时,因时间有限,我只是随机对个别学生进行了点拨。事后,我觉得可以先询问各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当他们较好地理解后,可以让他们组织组员再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更有针对性,更能让每组的每个成员都得到相应的点拨,而不是处于较随机的状态。

其次,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方面,出于公开课课堂流畅性的考虑,我一般请举手的同学回答,不举手的较少点名。这样做看似课堂在很好地推进,实则是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学习为代价,教学上并没有让每个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不举手的学生中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可能是思考有些不到位的。事实上,我可以按照问题的难易程度来指名不同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自不必说,稍有难度的问题也可以请不举手的学困生来回答。当他说不上来,我需要适时引导,当他说的不太到位甚至出现较严重的认识偏差时,暴露出来的问题恰好可以当作典范来进行指导,也许他暴露的问题正是其他学困生也同样存在的问题,只是没有机会表达出来而已。

再次,在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环节上,要把握好时间,把即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问题要讲深讲透,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通透文章的内容,在后面的“拓展延学”中更好地发挥水平。第二个核心问题——格林夫人为什么要感激“我”是重点难点问题,患了癌症的格林夫人帮助了“我”,为什么反倒还要感激“我”?文章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是不想感激,而是没有机会。但是那晚,在我下楼去取信时,我在心中祈求,让我再像正常人那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吧。然后,你走了过来……”经过点拨,学生能较好地找到关键性语句“让我再像正常人那样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吧”,了解到因为“我”让格林夫人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所以她感激“我”。那么问题到这里并没有停止,我们再仔细想一下,为什么格林夫人想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呢?为什么她会觉得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呢?我因此设计了一个问题“格林夫人是个怎样的人”,通过了解到她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来理解她什么想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可惜,由于课堂节奏掌握不太恰当,在讲到这个重点难点问题时,时间已经不太多,我没有详细地展开阐述,而是比较快地让学生理解后就进入到下一环节,学困生有没有清楚地掌握这个问题,我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意教学的节奏和对课堂的整体把握,留出足够的时间把难点问题点拨清楚,让学困生也能轻松地掌握。

三、拓展延伸部分要贴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文章的人文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語文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两者不可分离,甚至很多时候文章的人文性更突出,但我们不应该生硬地直接讲出文章表达的情感要学生去接受,而是让其借着自己的生活体验、调动情绪去产生共情。拓展延伸部分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思路:同学们,此时你们对感激又有怎样的理解呢?我们一起合作读读这段话,老师读前面一句,你们读后面一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感激哪些人呢?

感激生育我的人,因为你们使我体验生命;

感激抚养我的人,因为你们使我不断成长;

感激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读完后,我让学生先思考,动笔写一写,然后再站起来说一说。这个设计我觉得比较贴合学生实际,既引导他们再次体会“感激”,又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激身边的人。只是,由于教学节奏把握不好,到此时已经没有什么时间给学生思考和动笔了,我只请了2位学生说了自己的感悟,接下来就在《感恩的心》的歌声中让学生齐读完整的《感激》的小诗。课后作业的布置是这样的:“同学们,还有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你将对亲爱的母亲怎样表达感激呢?是画一幅画,亲手做个小礼物,还是深情地说声‘妈妈,我爱您?请大胆地用语言和行动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意吧!”因时间紧促,我匆匆讲了一遍,祝愿学生和母亲有个难忘的“母亲节”之后就结束教学了。如果课堂节奏把握恰当,这2处应该多调动学生的情感,请更多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感悟和想法,让更多的人有发自内心的感触。也因此,有个教师在评课时说,她在这最后的2处环节深受感触,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眼泪都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可是转头一看学生,他们仍是比较平淡的样子,情绪还是没有很好地被调动。最后的部分本可以更精彩,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挥,只因时间关系,精彩部分可以说稍纵即逝,让人意犹未尽。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让优秀学生冒尖,中等生优化,后进生转化,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触,学有所悟,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去探索和总结,我也将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前行,努力提升自己,让孩子们真正地学有所得。

猜你喜欢
格林组员夫人
夫人与婆子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麻辣老师
我喜欢小狼格林
绿毛怪格林奇
小组落幕
潇水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