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豪华与雪景更配哦

2017-08-03 21:48何宇龙
汽车导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薄冰车尾后轮

何宇龙

雪山的棱角与XT5的轮廓相得益彰,车让山看起来更峻,山令车看起来更美。

以往的雪地试驾,更多是性能车或轿车的舞台,仔细对比发现,SUV竟然成为今年冰雪试驾的主角。凯迪拉克也不例外,把旗下中型SUV XT5扔到雪上。

将冰山劈开

讲真,我认为颜值比较高分的豪华中型SUV只有2款,一款是雷克萨斯RX,另一款就是凯迪拉克XT5。两者都喜欢使用直线表达冷峻坚硬的感觉,只是RX像刺刀,XT更像一把大斧。

凯迪拉克团队特意将试驾场地安排在白山西坡的一个广场,这里是热门滑雪场,周围可以看见非常高的陡坡以及白茫茫的山峰。而XT5最赞的必须是巨大的“盾型”中网搭配两侧竖着的“大斧”头灯。以大雪山为背景,XT5往前面一摆,大有种“誓将冰山劈开”的气势。

冰结在外,火却在内

12月底长白山的日间温度大概在零下20度。虽然有几次冬季到东北的经验,但我始终没有置办特别御寒的衣物。上身只穿两件薄长袖加一件抓绒冲锋衣,下身是休闲裤加睡裤。这种搭配虽不至于冷死,但也不敢像其他北方同行那样在雪地里自如地撒欢。每隔20分钟,就得回车里取暖。

上车第一件事就是抓住方向盘。之前也试用过其他车子的方向盘加热功能,基本上只能说不会让方向盘冷到手。而XT5的方向盘加热给你的是取暖功能,手心一股热气传上来,连座椅加热都可以關掉。相比之下,后排的保暖功能就没有那么丰富。如果后排出风口都不能让你暖和起来,其余取暖方式只剩下抖了。

所幸现在的车子都流行远程操控,XT5也挺时髦,可以用手机打开空调提前把车内温度调到最舒适状态。以往觉得这种功能是个鸡肋,而当我身处零下20度环境里,会衷心赞叹科技原来如此暖心。

履薄冰,心不惊

试驾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路驾驶。从酒店出发前往白山西坡有60公里,由于路面有积雪和融冰,车速太快会非常危险。实际上,轮胎在雪地的抓地力要比在看似干净实则有薄冰的路面强。许多城市道路只是把积雪扫开了,但由于水汽会在路面覆盖形成薄冰,因此车辆起步以及驾驶都比较困难。

从酒店出发,上车前我特意看了看,地面确实有小面积的薄冰覆盖。但XT5还是非常平稳地起步,跟上前车。一路小心翼翼感受着车辆动态,直到听见碾压积雪的嘎吱声,心里才踏实下来。有段大概200米的路,包括几个连续下坡弯道。XT5都非常稳定地完成转向,车辆没有侧滑。事后得知车辆已经换上雪地胎,XT5在危险的薄冰路段给了我很意外的安全感。

雪地抡大斧依然优雅

场地测试无非是雪地绕桩、上下坡,以及高速转向等比较常见的项目。但想要又快又平稳地完成,对驾驶员的雪地驾驶技巧是很大考验。然而每个人接触XT5的时间都不长,并不太清楚车子的性格。因此想要开快且稳,XT5本身也要有很容易驾驭的底子。

XT5使用适时四驱系统,可以向后轮传递最多70%的动力。相比其他AWD动辄100%前后来回调整动力输出,70%这个数字并不抢眼。但XT5厉害就在于Twin-Clutch双离合后驱单元,可实现左右两侧后轮0-100%的动力分配。也就是说,虽然后轮的动力不如别人强,但可以更专注地把力量转移到需要发力的外侧车轮上。

为了展示Twin-Clutch的威力,凯迪拉克特意安排了一个长下坡后急转弯路段。正常路面其实不难应付,但雪地路面刹车根本不管用,轮胎抱死车子只会越滑越快。习惯了干地驾驶,我本能地踩刹车,发现车辆根本停不下来。眼看车子已经离开最佳转弯路线,都快碰到桩桶了,我才急忙打方向给油让车尾甩起来。借助后轮牵引力改变车头方向,XT5竟很乖巧地顺着指向行进,硬生生把一个快拐不过来的弯给拐过去了。此时我的感受是车头非常灵活,依然是车头带着车尾走而不是车尾硬生生把车头拧过来。就这样“什么都没有发生”,XT5化解危机的神奇功夫,确实适合开车技术跟我一样不太好的普通人。

随后的高速绕桩环节更是有趣,连续变向可以感受后轮轻微侧滑。只要保持稳定油门加上小幅度回打方向,车子很轻松就被救回来。这必须感谢Twin—Clutch以及StabiliTrak动态车身稳定系统,我只需要捏着方向盘,即可优雅地完成救车。瞬间感觉自己车技爆表,XT5的电子系统的确能给我很大信心。

无谓再抑压心底爱

一直以来我对通用成见比较深,认为即使是凯迪拉克这样国宝级别的产品,内饰和工艺都有点“就那样吧”。但是当XT5与这雪景融合,我竟然喜欢上这台SUV。不光它霸气十足的外形,包围感特别强烈的内饰也让你安全感十足。重要的是这台车真的很容易操控,让你开着不累、不怕、不别扭。

猜你喜欢
薄冰车尾后轮
会自己移动的石头
创意涂鸦
快乐辞典
关于强力雪刷的研究贺东明娄群
让汽车科学转弯
前轮和后轮
错过
“挂”车
搞笑的“车尾贴”
货车与后轮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