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的读者意识研究

2017-08-04 03:15伏方霓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

【摘要】中国作家曹文轩教授于2016年4月荣获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获此国际文学大奖,对曹文轩作品的译介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其公开发行的四部短篇小说《白马雪儿》《凤歌儿》《灰娃的高地》《火桂花》的英译版(译者Helen Wang)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化和读者感受等方面分析读者意识的应用从而说明读者意识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品的英译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童话翻译 曹文轩作品 读者意识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于2016年4月4日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接着在2017年3月31日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国际安徒生奖(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曹文轩也成为国际安徒生奖历史上第一位中国作家。

童话作品翻译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童话故事在各国间的有效传播,也会影响异国读者的成长与发展。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植根于60年代中国农村的黄土地,塑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田园世界,给当代儿童带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浪漫阅读体验。为了扩大曹文轩作品的国际影响力,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积极联系海外优秀译者,对曹文轩优秀作品进行翻译。这其中就有来自英国大英博物馆工作的汉学家汪海嵐女士(Helen Wang)。汪海岚是一名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近年来开始从事儿童文学翻译工作,是曹文轩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及四部短篇小说《白马雪儿》《凤歌儿》《灰娃的高地》《火桂花》英文版的译者。优秀的译本是推动作品被广泛接受的基础,汪海岚的译作不仅保持了曹文轩语言魅力,还成功将他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来,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外译研究和外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对于中国儿童文学乃至畅销文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启示意义。

一、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最初是来源于写作领域,根据《写作词典》中的定义,读者意识是指“写作者从接受者的角度考虑和调整写作内容、形式的主体意识。读者意识的核心在于写作主体不仅意识到读者是写作行为及其成果的接受者、判断者,而且明确读者作为接受主体”。写作是这样,翻译更是如此。翻译中的读者意识是指译者从接受者 (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读者和听者)的角度来处理翻译材料的内容和形式的主体意识。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趣味素养不同,因而他们的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审美趣味也不尽相同。译者的读者意识越强,越利于译文为读者接受。

童话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读者意识并将读者意识贯穿翻译过程的始终,设身处地的站在儿童读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有这样翻译作品才能被儿童所接受。

二、曹文轩英译作品中的读者意识

童话创作者的读者意识在于“童话与儿童永远互为相互依存的,作为创作者,在他创作伊始心目中就有了想象中的读者接受模式,这种潜意识中的预设接受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曹文轩形容自己的童话读者不分年纪长幼,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那些困苦的儿童的生活,而非单纯塑造快乐至上、天马行空的儿童世界。汪海岚的翻译中则保留了其中的儿童视角,用诗性的美学效果带给不同读者审美趣味。在童话翻译中实现良好的读者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读者意识的前提——译者需具备一颗童心。童话故事内容简洁易懂、有趣新鲜,小读者在阅读后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另一方面童话语言符合儿童读者的语言能力,阅读童话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译者想让读者引起共鸣必须带着一颗童心去体会原作,在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之外,将原作的“童趣”译出来,保证了译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

例:时间一到,无数双小手抱住了桂花树,一个个倾伏着身子,高高地撅着屁股,随着雀芹爸爸的一声“揺”,一起用力摇动,只见花枝乱颤,那桂花如稠密的雨珠纷纷飘落下来,直落得树下的孩子一头一身,一个个成了金黄色,抖一抖身子,花又落到席子上。 When the time came, their little hands would grab hold of the tree, and their little bodies would lean forward, pushing their little bottoms up in the air. When Queqin‘s father said, “Shake”, the children would all shake the tree at the same time. The flowering branches would become a rustling blur, and showers of tiny flowers would rain down, covering the children from head to toe. Then those little gold figures would have a good shake and the flowers would fall to the mats.

《火桂花》原文中“抱”“倾伏”“撅”“摇”“抖”一系列动词体现了孩子们见到桂花树欣喜的状态,译者则是用grab hold, lean forward, push up, shake等极富感染力的动词和词组向读者勾勒出一幅独特的画面。

2.实现读者意识的保障。

(1)熟练掌握译语的表达习惯。童话的读者同翻译作品的受众都是儿童,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语言表达习惯,比如多使用叠词、象声词、感叹词以及儿化音等;从语言风格上来讲,童话要求使用简洁明快、活泼准确、浅显易懂、朴素的语言等,除此之外,句子应简练清晰,避免长难句和翻译腔保留特定的语言特色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例:一去二三里,先生去买米。烟村四五家,先生米到家。亭台六七座,先生米下锅。八九十支花,先生铲锅巴。

One, two, three, off to market—A man goes to buy rice. Four, five chimneys smoking?—He brings the rice home. Seven, eight bowls on the table—His rice goes in the boiler. Nine, ten sprays of flowers—He scrapes out the last spoonful.

《凤歌儿》原文中提到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诗,句子口语化。译文中goes, bowls等词体现了音韵美,译句短小且符合儿童认知水平与语言习惯。

(2)熟悉译语与原语的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由于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具有差异性。在翻译时,译者要全方位顾及译语读者与原语读者的文化差异,避免造成翻译的失误。

例:中国的天空,北方,冬季,有几朵悲惨的云无声地飘过,发白的太阳照着他们,照着他们的对视,他们的目光相遇了,就如同两只来自不同羊群的羊,停了停,便走开了,但不一会儿又走到了一起,但依旧陌生,一眼望不到边的陌生。

In that Chinese sky-that northern winter sky-sad clouds drifted silently by, casting the white light of the sun on the two boys, who faced each other, looking at each other, like two sheep from different flocks. They might stop, move away, then come together again, but they would always be strangers.

《白馬雪儿》中译者保留了中国文化的意象,孩子同日本兵的眼神里交流意境悲凉,渲染出战争地点空旷孤独的意境,唤起译语读者的情感共鸣。

(3)照顾译文读者的感受。童话翻译可以让儿童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内容要顾及到儿童读者的感受,译者要时刻照顾儿童的心理感受。

例:终于有个孩子从坟头捡起一块刚才灰娃砍来的碎砖,并立即砍向了灰娃的头。灰娃“扑通”栽倒在坟上。

所有的孩子都吓得面如土色。

只见灰娃抓着木棒,又慢慢地爬了起来:他的额头上,一缕头发被鲜血粘住,紧紧地贴着,两三道长短不一的细细血流,正缓缓地向下流淌着。他的眼珠子似乎是红的。

Then a child picked up a piece of broken brick that Huiwa had hurled at the top of the mound. He threw it at Huiwa, and Huiwa thudded to the ground.

The children were shocked. Their faces turned turned grey.

They saw Huiwa gripping his stick. He was climbing slowly towards them. A clump of bloodied hair was stuck to his forehead. Two or three lines of blood were trickling down his face. His eyes looked red.

《灰娃的高地》中一些血腥暴力内容,对儿童成长有不利影响的地方可采取灵活翻译的方法。

简言之,读者意识可以分为三层:“读者是谁,读者有何需求以及读者需求如何满足。”儿童容易接受简单、有趣而新奇的事物,讨厌枯燥抽象、晦涩复杂的事物。童话译者明白目标读者的需求后,方能译出符合儿童的口味的作品,得到读者的认可。

三、结语

中国与海外文学上的交流存在着巨大的逆差,这不仅与文化势能有关,也常常因为缺乏优秀的译者、翻译和出版渠道。文学作品是海外认识中国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在构建大国形象所制定的一系列文化输出政策中文学作品应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本土翻译者和出版机构为当代文学走向海外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童话作品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童话翻译作品获得认可也能够提升我国的文学影响力。从根本上说,由于翻译的交际过程中中终端接收者是读者,读者意识必须贯穿这一过程的始终。译者的读者意识强,能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及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作品就会被儿童接受喜爱,反之亦然。事实表明,好的译者应该可以游刃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面面俱到,不会顾此失彼。儿童读者能够受到译作启发,获得美的感受并能受到教化,童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齐大卫.写作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

[2]曹文轩.中英双语作品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9.

[3]马红军.谈译者的读者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1999(4):43-46.

[4]牛蕊.读者意识与童话翻译[J].安徽文学,2011(5):267-268.

[5]张成智.童话翻译与译者的读者意识[J].集美大学学报,2007 (3):66-69.

作者简介:伏方霓(1993.2-),女,江苏南京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
写作教学当重视“读者意识”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读者意识的培养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