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7-08-07 08:15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合作性成员差异

合作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御花苑外国语学校 邓丽媚

合作性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是目前教育界比较认可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模式。合作性学习存在其优点,也必然不能全部都是优点。如何才能最优化地达到合作性学习的目的,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合作性学习 小组学习 学习行为影响 学习成效反馈

一、合作性学习的概念

在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之前,先要搞懂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地借助教学因素的互动,通过手动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以团队发展作为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1]

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性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学生之间要有学习的交流与互动;2.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3.学生要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并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真的对学生学习起到作用。目前根据前人的大量实践,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的主要起到八大方面的作用:有利于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减轻师生负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树立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有利于提供及时的教学反馈信息。有利于加速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在前人实践中,汲取到一定的前进的动力后,我在御花苑外国语学校901班开始我的“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实践。

二、合作性学习尝试一

为了达到学习小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小组的编排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研究了很多材料,发现大部分的小组编排都是按照成绩编排。大致分为ABC(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一般一组人大概是4—6人。三个等级的学生大致比例是:1:2:1或者2:2:2。位置摆放如下图:

按照学生月考成绩,我很快给学生分成了三个等级,班级一共41人。我采取了6人小组(其中一小组5人)的模式快速分配好每小组成员。并按照小组合作模式的桌位摆放给每个小组成员编排好位置。同时制定了小组间的评比机制,让孩子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

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在分数和奖品的激励下,确实是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孩子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既减轻教师负担,又让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新鲜感逐渐退去,小组式合作学习的不成熟性开始体现,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1.小组成员间的自我意识觉醒,不再以小组的发展为目标,共同努力。出现讲话、开小差。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没人监管时,这个问题更为凸显。

2.小组与小组间学生思维活跃度存在差异较大。有些小组每个成员都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超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有些小组思维却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课堂表现相对滞后问题出现后,我反复思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①在分配小组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小组成员间的思维、个性、文理偏好等差异。没有让每个小组的差异相对均衡。②小组成员间学习程序没有编写好。让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按照程序走,每个人都走出自己的路,导致相对的混乱。

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后,我开始了我的第二次合作性学习实践。

三、合作性学习尝试二

根据第一次小小组合作性学习存现的问题,我在第二次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实践中,进行了调整。

首先,在小组成员的分配上,从只考虑成绩到综合考虑学生组织能力、思维活跃度、个性差异、文理科偏好差异、性别差异等的转变。使组内成员个性差异鲜明存在,组间的差异相对均衡。

其次,制定明确的小组学习规定。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一定的任务,一定责任。例如:按6人分别承担:文科作业收发、理科作业收发、纪律维护员、学习计划员、统筹管理小组的小组长。并让每个责任人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最终达到小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最后,设计一节关于团队精神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从而使每位小组成员以给小组增光为荣,为小组抹黑为耻,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与积极性。

这样以后,小组成员由于势均力敌,各小组为了脱颖而出使出浑身解数。与第一次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实践相比,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高涨,学习的主动性更为积极。由于每次小组间的差异较小,第一名的浮动比较大,也较旧的保持了小组合作性学习的热情持续性。同时,小组自习课堂不自觉的行为相对减少。整个班级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良性竞争最后都变了味道。各小组为了获得最终的胜利,竟然采取了不正当手段竞争。例如让小组中最差的人举手回答问题,并道德绑架老师:“老师,你看×××都举手了,你该鼓励一下。”但事实上,此名同学并没有真的搞懂老师的问题。还有就是老师的不规范加分,让学生存在了怨言,导致师生的关系相对紧张。为了遏制这种情况的继续发展。我在没有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法前,无奈之下,我把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实践暂时搁浅了,回归到了原始的单人单桌。

四、合作性学习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学期的小组合作性学习。我认为小组合作性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行为影响较大。而这种影响是值得肯定的: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都是比较显著的。

但这种小组合作性学习若想一直保持良好的势态,仅靠某个人去支撑是不现实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在所有科任老师都明确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下,才能形成良性竞争。若每个科任老师都只考虑怎么刺激小组成员学习本科内容,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快宣布流产。

以上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其实都是制度的不完善带来。并非小组合作性学习不好,而是我们如何运用它还有待摸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方向是对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我希望学校在未来能够让所有老师参与到这个合作性学习实践上来,不断完善我校小组合作性学习的制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为开拓学生思维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合作性成员差异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