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乡村 留住乡愁

2017-08-08 19:46阮华君
今日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发给文友爆米花

阮华君

暑假前,清明时节回家给父亲上坟,想到父亲去世已经快三周年了,我应该写点文字纪念他,就写了一篇四千多字的散文《怀念父亲》。回忆了父亲在世时的许多往事,一些童年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中,我忽然发现:那过去了的,都成了亲切的怀恋。傍晚散步时,看到街角有个老头为人做爆米花,一下子把我带回童年乡村做爆米花的回忆中,难抑兴奋,提笔写下散文《又闻轰轰爆花声》。

写完越看越觉得美好,更重要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联想起其他一些乡村生活琐事,欲罢不能,一口气写出好几篇来。新闻科班出身的弟弟是我最好的文友。他看了说好极了,鼓励我多写点。“这样写一个系列,比东写一篇,西写一篇好,容易找到素材。”在他这句话的鼓励下,我一头扎进了故乡山村世界,七八十年代的乡村生活场景扑面涌来,经常是一个没写好,几个就向我招手。我仿佛是一个走进深山的采药人,发现一片肥沃洼地,长满各种珍贵草药,往往是一个还没挖出,抬头又发现了另一个。

在网上,我把这类文章发给熟悉的编辑文友看看,没有一个不说好,然而投给报刊的文章却多是石沉大海,又让我有点不自信,他们说的“好”也许是客套吧?一天,在QQ群里,我把一篇文章《借杆钢笔去相亲》发给一位正读大三的中文系“90后”大学生看。她说:“老师,您写得太好了,从您的文章中,我看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影。”这句话让我心里一热,非常感动。它让我相信,我的这类文章是有价值的。

现在,全中国都在搞城市化,乡村似乎早已被人遗忘;一些报刊编辑就公开申明,拒绝乡村题材稿件,因为在他们看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何足挂齿。可是早有学者指出,这种“大跃进式”的城市化蕴含着深刻的危机。生在乡村,长在乡村,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华夏文明的精髓是孔子向往的“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陶渊明笔下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孟浩然过故人庄所见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王安石喜欢的“茅檐长掃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或许有一天,当绝大多数人都厌倦了城市的嘈杂拥挤浮华喧嚣,想要回到乡村已经不可能了,想回望乡村已经无处回望时,我的文字也许能成为他们的心灵鸡汤。

现在,我的这个系列已经写出70多篇,我还将继续写下去,力争写成一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生活的百科全书。

许多人说我在怀旧,他们哪知道,其实我是在拯救,在抢救,抢救那些乡村世界的美好。或许有一天,可以拿这些乡村的美好记载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猜你喜欢
发给文友爆米花
中共中央文委发给郭沫器的特殊信件
好人卡别再发给我
长出我的爆米花
平南采风暨平南文友会大安分会成立
发给老公看看 他会对你更好
“文学群”里乐夕阳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可乐爆米花
当不被人理解的时候……
可乐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