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即教育他者照自我

2017-08-08 19:52戴柏葱
今日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徐渭青藤故里

戴柏葱

2017年6月6日下午,刚结束了高三的最后一课,便一路飞奔,直到坐上了永嘉到绍兴的动车,我才确定,我是真的又要去绍兴了。

为什么又去绍兴?

因为绍兴不仅存留了我和夫人的回忆,更是一处能抚慰我灵魂安宁的圣地。每当我内心有许多困惑或者对生活有些迷惘而郁结不畅时,我总愿意让自己靠近它。

对于出门旅游的人们来说,每到一个景区,总会被人告知,哪些景点是必去的。而在我看来,没有任何景点是我必去的,我必去的,一定是我内心想去的。

每次去绍兴,去的景点都不是很多,但鲁迅故里、青藤书屋、沈园却是必去的。而这次,我只是为了重游鲁迅故里和青藤书屋。

6月7日下午,骤雨初停。

鲁迅故里的天空,有些阴暗;

鲁迅故里的石板,有些潮湿;

鲁迅故里的游客,有些稀寥……

我以为这便恰到好处了,鲁迅先生的世界,本该如此——深沉静默。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鲁迅深味了人间的冷暖,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倘若换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游人如织,贾坐商行,在这样的喧嚣与热闹中,我们又将如何走近鲁迅先生的世界?

我暗自庆幸,能有这样的幸运,避开了热闹的人群,可以一个人游走在鲁迅故居,并不断拍下一些更有价值的照片。鲁迅故居里,偶有个别游客经过,也不大声喧哗,我们共享了此刻难得的宁静。

鲁迅故居大堂两边,各有一个展览室,左边是周作人,右边是周建人。参观完之后,我突然对他们的长相产生了兴趣。正所谓相由心生,同为兄弟,鲁迅和周建人极为相像,脸型同样的瘦削,眼神同样有光彩,看起来都是那种在骨子里有些顽强和倔强的人。但周作人却明显不同,他的脸型显得圆润,眼神里似乎带有些许淡漠和自私。据鲁迅母亲鲁瑞说,周作人“从幼小时期,一直受到大家的照顾,养成了他的依赖性,事事要依赖家里人,特别是依赖老大。他对家庭没有责任感,在他的心里,家里的事都要由老大负责,与他无关,他比较自私”。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如是说,也因此走了“异路”。

走了“异路”的周树人,终于变成了“鲁迅”,也扛起了这个家,并为周作人和周建人开辟出了一片天地。可惜,最终周作人还是有些“昏”,和鲁迅分道扬镳了。但周建人没有,他至死都在感激鲁迅为这个家,为他所做的一切,他永远记得大哥的教诲!

记得钱理群先生曾说过,当我们处于人生顺境的时候,我们可能很难理解鲁迅。我一直记得这句话。这些年,也突然感觉到了内心的绝望,也感觉到了“这寂寞又一天一天地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于是,又走到了鲁迅故里。

“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就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但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我唯一自觉能和鲁迅先生一致的,就是这样的立场。可以说,我有大部分的痛苦根源,正来自于此。

天大地大,只有鲁迅先生能给予我勇气和力量!

我静静地在鲁迅先生的卧室前站定,靠近“鲁迅故居”匾牌,请人帮忙留了个影。也许以后,特意再来这里的机会,总是极少的,但有了这张照片,也就有了寄托。

从鲁迅故居出来,又去了鲁迅纪念馆。

一路参观下来,不肯错过任何一张图片,一份资料。我仿佛又跟着这些图片、资料,重新温习了鲁迅先生的一生。

快出纪念馆门口的时候,我突然莫名其妙、毫无征兆地想起“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的事情,眼眶莫名的有些湿润,也许是天空又下起了细雨吧……

8日下午,同样也是一个阴天。

为了步行青藤书屋,我特意按照导航软件的步行提示,经过塔山公园,到鲁迅路口,接着左拐进前观巷,直行几百米,右拐进小乘弄,再步行几十米,就到了青藤书屋。

多年前,我和夫人因偶然的机会,邂逅了青藤书屋,满是惊喜。而这次,是特意寻访。

青藤书屋进门的院子,夏木阴阴正可人。左边搭了个葡萄棚,正是叶绿葡萄青的时候。徐渭有题画诗《题葡萄图》,此处应该是为了应诗景。《题葡萄图》诗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读之,诗人怀才不遇但又恃才傲物的复杂情感,溢于诗表。

徐渭,明代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徐渭性情放纵,屡试不第,但擅长书法、绘画、诗文和戏曲,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然而后人对他的书画评价最高。

青藤书屋外屋陈设简单,但临窗有“一尘不到”的木匾,据说是徐渭的手书。“一尘不到!”“一尘不到!”我默念着这句话,心里却想:岂止是说书屋一尘不到,更应是徐渭内心一尘不到的真实写照!

我曾于偶然的机会,看到徐渭《驴背吟诗图》,简直叹服!画作以书法笔意入画,寥寥数墨,便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意境深远的艺术空间。内心非有如此纯净脱俗,才能做出这样的画作。

我喜欢徐渭的理由,除了他多才多艺之外,更在意他能脱尘免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一个社会,需要经历多少岁月,才会出这样的一位个性卓异、多才多艺的人?

袁宏道誉其为“光芒夜半惊鬼神”的“旷世奇才”,并为之作《徐文长传》。

郑板桥曾刻“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印。

黄宾虹说:“绍兴徐青藤,用笔之健,用墨之佳,三百年来,没有人能赶上他。”

我觉得,从艺术成就的角度来说,任何褒奖徐渭的话,都是不够的,他值得这么多人为他拜服。

8日下午,青藤书屋,只有我一个人在参观,很安静。我默默参观完青藤书屋,出来在院子里的石条上静坐,看自在岩上草木深,看葡萄闲抛闲掷野藤中,看竹林幽幽自带风……

想起徐渭70岁自题画像诗:

吾年十岁栽青藤,乃今稀年花甲藤。

写图写藤寿吾寿,他年吾古不朽藤。

突然感慨了几句:“宁静的下午,又去了青藤书屋。见葡萄闲抛闲掷野藤中,又见未老蹉翁坐园中,啸晚风。”

我这个异乡人,在紹兴游荡的这几天,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去鲁迅故里,鲁迅给了我智慧,告诉我,一生要怎么活才能更有意义!

去青藤书屋,徐渭给了我勇气,告诉我,要守护自己像明珠一样的个性!

千辛万苦,有了方向,就不再辛苦!

千难万难,找到自我,就不再艰难!

再见,绍兴!

绍兴,再见!

猜你喜欢
徐渭青藤故里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风莺图诗
『四声猿』唤文长痛——徐渭的一生
故里山西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探访林语堂故里
梦回故里
商故里大酒店
青藤欢笑
徐渭南腔北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