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探索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2017-08-09 09:55宋杨
师道(人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尝试探究幼儿

宋杨

重视探索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宋杨

幼儿探索能力培养是指在教师引导、鼓励与帮助下,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获得经验和感受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提出: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其中,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1]而作为探究活动的延伸和拓展,探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幼儿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探究活动:迎接挑战与克服困难

有一次参加某幼儿园开放日,观摩中班举行的体育游戏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请幼儿创意地玩竹梯,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把竹梯两头分别搭在近30厘米高的轮胎上,让幼儿跨洞走和直接踩在梯子上走平衡。幼儿对这种新鲜玩法充满了兴趣。跨洞走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很快就完成了,但当教师请他们走平衡时,幼儿却面临不小的挑战。因为竹梯细小圆滑,并且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不容易寻找平衡点,加上下面的轮胎不是很稳,幼儿行走起来自然难度更大。只见很多幼儿不敢尝试,有几个幼儿一踩上去就立即蹲在上面,双手紧紧握住竹梯两边,甚至不敢站起来。

显然,对于幼儿来说,这项颇具创新的活动充满了挑战。大多数幼儿在走平衡时出现了心理障碍,不敢轻易尝试。一些幼儿甚至精神高度紧张,意识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种情况,旁边的教师和家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首先,在家长方面,显得十分担心,个别家长甚至出现放弃的念头。其中,一位家长见到上述情形,认为幼儿不太可能完成这么高难度的任务,于是好心地提醒现场教师: “本来竹梯很滑,加上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大人看着都难度不小的,更别提小朋友了。”

听到家长的提醒,教师也有些担心和着急,但仍然坚持给幼儿尝试的机会,希望幼儿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并且相信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幼儿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于是教师轻声对家长说: “我知道这项活动具有一定挑战,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难度就让小朋友轻言放弃,这时候我们的焦虑只会增加小朋友的心理负担,使他们觉得这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更不敢于尝试了。所以,我们不妨鼓励小朋友勇敢地迎接挑战,说不定会出现奇迹呢!”说完之后,教师保持镇定,对幼儿鼓励道: “中一班的小朋友们,你们都会像超人那样单脚站立,你们的平衡能力都很强,这个竹梯很安全,大家只要像超人那样张开双手,相信你们肯定能够成功的!”

听到教师的鼓励,有几个大胆的幼儿说: “我才不怕呢,我是超人!”说完便鼓起勇气,走起了平衡。一旁的教师也在不断地鼓励:“好棒好棒,好勇敢!” “没事的,你可以的!”这样,在教师的鼓励下,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平稳地走过竹梯。

不过,最后还是有两个幼儿不敢尝试。此刻,现场教师知道,她绝对不能再给幼儿施加压力,否则可能导致两名幼儿对这项活动的排斥。因此,教师决定放平心态,不能急于求成,于是挨个儿轻轻地在两名幼儿耳边说: “小朋友,不要着急,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再试试看,相信你也可以变成超人,肯定会成功的。”说完后就站到一旁,静静地观察与等待,以便在幼儿需要时给予帮助。经过教师的鼓励与幼儿的自我调整,最终两名幼儿勇敢、平稳地走过了竹梯,完成了挑战。

二、培养能力:教师引导与幼儿尝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尝试是两个关键要素,其中教师是活动中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幼儿则是活动的参与者与挑战者。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幼儿来说,探究活动都具有重要价值。在探究活动中,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与帮助,敢于迎接挑战,勇于克服困难,不仅感受到了探究过程的乐趣,也有效实现了探索能力的培养。

1.教师引导的方法与途径

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探究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需要有敬业爱生的精神、乐于助人的品格、和蔼亲切的姿态,也要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与途径,设法营造和谐友好、轻松快乐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2]一方面,教师要适时给予赞许的目光、亲切的呼唤、及时的帮助,善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活动氛围,引导幼儿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与自我调整。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创造富有新意的活动环境,引导幼儿敢于面对挑战,通过自我心理调整,努力克服困难。富有新意的活动环境,能使幼儿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在探究活动区域,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台、表演台、电视台,悬挂卡通图片、学习画报、七彩风铃等,尽量营造一种新鲜、生动的活动环境。

2.幼儿参与的愿望与热情

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兴趣,即推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由于幼儿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持续力较弱,难以保持始终如一的状态。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特征,分析幼儿的心理变化,掌握哪些兴趣是由幼儿直接感知引起的,再引导幼儿将感性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在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激发幼儿探究问题的动力,使幼儿既充满求知欲,又保持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能力。

3.能力培养的效果与评价

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效果,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探究活动中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发挥,最直观的体现是幼儿是否主动接触事物,并且通过迎接挑战、克服困难,进一步建立自信心,不断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意识的增强。而幼儿心理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与否,是评价培养效果的三个重要指标。[3]其中幼儿心理能力受情绪的支配作用较大,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克服情绪上的波动,使幼儿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努力克服心理障碍。

三、自主发展:机会给予与经验获得

教育价值在探究活动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其中实现幼儿的自主发展是其根本目的之一。诚然,幼儿的自主发展需要良好的客观环境与外在条件。在实现教育价值与幼儿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利用开展探究活动的契机,给予幼儿更多的尝试机会,要以对幼儿的尊重为基本前提,同时要加强与幼儿的对话,保持相互之间的了解和沟通。[4]具体来说,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机会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幼儿是探索活动的主人,是接受挑战与克服困难的主体,也是能力发展的培养对象。[5]教师应当以幼儿为本,充分信任并给予幼儿尝试的机会,与幼儿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以及发展和谐民主的秩序感,为幼儿的自我发展提供友好的平台。在探索活动中,对探索过程的管控效果是考验教师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 “穿针引线”的作用,既要通过肯定、鼓励和引导,给予幼儿更多尝试的机会,也要让幼儿有一个自我调整的时间。换句话说,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需要一个充满激励、关怀与宽容的等待。教师只有提供这样一个充满理解与饱含深情的等待,而不是急于提供直接性的帮助,才能给幼儿留出发挥积极主动性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幼儿通过不断地尝试、反省与调整,建立迎接挑战与克服困难的信心,最终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与经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

2.给予尊重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提前

尊敬幼儿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使幼儿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肯定,真正获得在活动中的主动权,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促使幼儿在活动中投入更大的热情。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行为举止,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对敢于接受挑战的幼儿给予适当的肯定,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引导,对经过自我调整后重新迎接挑战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

3.保持对话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幼儿不是探索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需要自主地、能动地建构和获取自己的经验。当幼儿反复尝试走竹梯时,当幼儿一次又一次想让飞碟起飞时,当幼儿不停地尝试扣纽扣时,他们是在建立因果关系、发展秩序感、探索未知物。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坚持与幼儿进行开放性的对话,帮助幼儿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而不是直接给幼儿一个简单而不容更改的答案。可以说,幼儿有自我表达意愿的权力,需要对自己的发展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展开充分的对话,才能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幼儿在自我表达、展示与调整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自主化发展。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

[2]朱丽芳.多元化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组织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 (7):64-66.

[3]甘雪涛.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导刊 (下半月),2014,(5):44-46.

[4]刘铁芳.试论对话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 (5):25-30.

[5][美]阿林·普拉特·普莱特.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M].霍力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1.

(作者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尝试探究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