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师专业成长』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2017-08-09 09:55梁书新
师道(人文)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校工作教育

梁书新

由『教师专业成长』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梁书新

本学期,本地教育主管部门围绕 “教师专业成长”问题专门搞了一次调查问卷,其中有这样一道题目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你认为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通过汇总广大教师们的答案,前三位的分别是:A、工作时间过长;B、来自社会、家长的压力过大;C、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过细。

针对来自教师群体的这三个答案,我不知道相关的主管部门会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措施,我也不知道各位教育同仁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同属于一个教育环境中的普通教师,我个人认为这三个问题的出现,在反映当前教师工作状态的同时,更严重的是暴露了一种教师对待工作和对待生活的心态,即很多教师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缺失了职业责任和对教育的敬畏。任何一个职业都有其特殊性,我们身边不乏无精打采、牢骚满腹的同事,但更有健康阳光、幽默智慧的优秀教师,凡事不要总习惯 “归因于外”,在问题面前要多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问题、是否存在不足,既要看现在,也要对比过去、展望未来。借此很想谈一下自己对这三个答案的一点想法和感受。

第一,教师的工作时间过长。作为一名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教师在校时间和工作量上的变化我也深有所感。记得自己1997年刚参加工作时,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白天正课是四节,晚上还有两节自习课,除去备课、批改作业,一天的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连家访的时间也只能利用星期天或没有自习课的晚上。如果是任教毕业年级的话,还有早自习,节假日学校还要安排补课任务,一学期下来休息不了几天。当前,自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实行了五天工作制,教师都体验到了双休日带来的清闲,再加上暑、寒假,我们的自主时间足以令任何一个行业羡慕。现在即使是工作日,也是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课程设置,教师每周的上课时间平均都在12课时左右。这与以往那种一个月休息一天,早有早自习、晚有晚自习,一周少则24节课,多则30多节课,节假日也要补课的时候相比,无论是在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强度上都可谓是教育上的 “巨变”。不同的是以前虽然累但听到的抱怨不多,现在虽然轻松了反而怨声四起。当然,这多数是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许与他们没有经历过以前的教育环境有关。 “利益最大化,工作最小化”,不应该成为我们“为师者”的目标和追求;沉迷于打牌聊天、网络游戏、社交媒体,是对我们职业的荒废!唯有在三尺讲台上倾心付出才会收获幸福快乐,读书写作、激扬文字、润泽生命才是最惬意的人生!

第二,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过大。我认为有压力的生活和工作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压力存在于各行各业,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状态。对教育而言,这种压力是社会对教育关注度日益提高的体现,正是有了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的关注,才会有教育的发展,才有了我们教育的成效和价值。

当然,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压力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我们的教育领域的确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有些教师职业意识淡薄,对工作缺少定位,身在校内,心在校外,一门心思找寻更 “高”的人生舞台;有些教师心存功利,在教学中有违教育规律,管理学生简单粗暴,做不到教书育人;有的教师分数至上,课堂存在体罚或变向体罚,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他们自小有了厌学倾向……凡此种种,不加以遏制、不加以管理,就很难保证校园的风清气正,很难让广大教师静心课堂。

试想,当我们的社会和学生家长对教育漠不关心时,我们可能会有暂时的身心自由,但我们的环境一定会乱象丛生、心烦意乱,我们的地位、我们的人生价值、生命质量从何谈起?应该说有压力的生活是我们教育者的工作追求,有了压力才能使得我们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地教学相长和提升自己。只要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的心平静了,我们就更能交流思想、砥砺智慧,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丰富、精彩!

第三,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过细,这主要反映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问题。当前很多学校在管理中落实 “精细化”原则,把教师的出勤情况、备课质量、听课次数、作业批阅、教学成绩、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方方面面都纳入考核之中,作为教师评优树先、晋级评聘、岗位竞聘的依据。这使得老师们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要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关注学校各部门下发的文件通知,及时完成各种应急性的琐碎任务,有时为了应付学校的临时性活动,往往会冲击了常规的教学……任何一个学校都希望能静心教学,但怎奈上级有对学校的考核、督导、检查等各种形式的限制和条条框框的要求。每学期,我们所在的学校也会迎来数次的督导检查,面对领导的 “莅临指导”,学校领导都小心谨镇、分外重视,老师们也都会身心俱惫。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要求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恐怕还不现实。如何有效地应对这些额外的事务?我的建议是教师平时就要有材料积累的意识,要善于进行教学资源的积累:教案积累多了,备课就会省时和高效;材料积累得多了,计划和总结就变得简单;读书笔记积累多了,论文和课题就不再拘束……教师的工作,看似琐碎,实则有规律可循,都是以教育规律为圆心展开的,每学期学校组织的活动也都存在着共性和通性,虽不能生搬硬套,但借鉴吸收是没有问题的,化整为零,逐一击破并非很困难……在同一所学校里,能看到终日奔波、焦头烂额、教学被动的教师,同样也会看到在工作中闲庭信步、游刃有余、悠哉乐哉的教师。后者,无疑是在教学中讲求了方法,动用了智慧的教师,所以当我们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压力时,要积极主动地去找寻教育教学规律和科学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条理、高效起来……

当前,在我们的教育中或许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身处的学校可能事物繁杂,不能使我们专注教学,但身为一名教师首要的就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待教育上的诸多问题要多角度去分析思考,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标准去妄自判断评价,更不能因此而影响左右到我们的教学行为,不论何时、无论何事,我们都要 “虔诚而恭敬”地做好我们本质工作。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召口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学校工作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不工作,爽飞了?
学校推介
选工作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