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译工作模式的《英汉视译》课程改革

2017-08-09 21:51张嘉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作模式课程改革

张嘉

【摘要】目前论文和专著中探讨的视译特点与难点并未在视译教学中得到体现,英汉视译教学仍以技巧讲解为主,市面上主流教材亦保持同样思路。本文根据视译的工作模式及特點,并结合授课过程中的观察,探讨《英汉视译》课程的教学难点,并针对难点提出可能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提出改进意见。希望本文能对现有的课程提出有益的建议,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汉视译 课程改革 工作模式 视译教学 翻译专业硕士

一、引言

《英汉视译》课程是口译课程的重要一环,在口译市场中,特别是国际市场上,需求日益增加,改进视译教学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口译人才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仍以讨论技巧为主,论文和专著中提及的视译与其他类型翻译不同的特点并未在教材中体现,亦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应用。

二、课程定位

视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翻译形式,译员阅读手头的文本资料,并以目的语产出译文。由于可以事先阅读,视译可以认为是通过口头做笔译的形式,又由于大多时候产出要求及时流畅,又被认为是口译的特殊形式。在国际会议中,视译常以带稿同传的形式出现。

《英汉视译》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攻读翻译专业硕士的学生了解并熟练应对各种类型的视译形式,注重学生整体翻译素质以及实战能力的培养,要求能够在课程学习后能够以每分钟150字的正常语速视译各类型话题难度中等偏上的文本,并主要针对国际会议场合中的视译形式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全面妥善地应对国际会议口译。同时,视译兼具口译和笔译的特征,通过学习视译,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同声传译,亦为笔译实践提供新的思考和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视译虽兼具口译和笔译的特征,却又与口译笔译不同。不能完全套用交替传译或同声传译课程中的技巧讲解,也不能按照笔译课程的方式进行授课。应当结合视译的特点,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这一类型的翻译。

三、教学内容改革

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视译工作模式的不同带给学生的新挑战,并在训练过程中多加强调,让学生更快上手。

丹妮·吉尔曾经提出同传和视译的“认知负荷模式”(Gile,1995):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 Listening Effort + Memory Effort + Speech Production Effort + Coordination

Sight Interpreting = Reading Effort + Memory Effort + Speech Production Effort + Coordination。

从中可知,同传和视译在工作模式上相近,但仍有所不同。这些不同在实际教学中带来的难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同传的输入节奏不由译员把握,而视译则可以自由掌握节奏。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容易因此懈怠,降低自己的语速以减少大脑的负荷。

2.同传的输入是借助听觉,而视译则借助视觉。部分学生在产出过程中需要不断停顿,究其原因是阅读速度跟不上,信息没有及时输入,自然无法流畅产出。

3.信息不以文字形式出现,译员更容易做到脱离语言外壳,而视译时文字信息就在眼前,很难抵住诱惑,很容易变成字对字的翻译,语言质量甚至低于交传或同传。

基于以上特点,视译的教学内容不应当仅仅是纯粹的技巧和练习。

在教学初期,应该增加快速阅读的训练。通过介绍国内外快速阅读的一些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提高阅读速度,进而加速视译过程中的输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反馈快速阅读让他们的翻译速度有一定提高。

针对输入速度,每次练习都应该告知学生篇章的字数,以及期望完成翻译的时间。让其有意识地把握产出速度。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可以计时,第一遍练习时若学生未能在时间内完成翻译便打断,要求其从头再翻译一次。在最开始,老师也可以先展示,奠定一个基本的语速,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同样的语速。

训练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脱离语言外壳。可以在学生完成第一遍阅读之后,先用自身语言复述一遍,再完成视译练习。实际训练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交传或复数之后再完成视译,译文的质量明显上升,如果此时再练习其他篇章,也能够更好脱离语言束缚。

四、教材改革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视译教材基本都可以归纳为同一类别,就是技巧型,重视翻译技巧的训练。笔者阅读了在购书网站上排名较前的五本视译教材,大多章节编排都以不同的翻译技巧为主。部分以翻译的技巧作为思路,如顺句驱动、断句、词性转换等。部分则以语法句型不同作为思路,如被动句、长句、特殊句型等。过分重视技巧,无法凸显视译的特征,忽视了上述讨论中提及的理解和表达问题。

仅有一本考虑到视译的理解、表达和分析三个环节,并依照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类,但是在每一环节的讨论不够深入,对于如何具体应对的探讨还待进一步完善。

五、结语

视译与交传同传相比,有其独特性。在论文和专著中都反复提及,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应用和体现。在开设《英汉视译》课程时,除了技巧的讲解,仍然应该注重视译的特点来进行课程内容的编排。视译课程是口译课程中重要的一环,为学生进入“同声传译”训练打下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但是具体的做法,仍待在教学中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陈菁.视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工作模式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服务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