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佳处徒佳梦

2017-08-09 02:37叶无双
女性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园主文意扬州

叶无双

郭倩倩:这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竹西佳处

据说三四月的扬州宜清风、宜月色、宜微雨、宜老饕,因为“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十年一觉扬州梦”……

可现实呢?

导游阿姨举着个绿色的小旗子,在不远处说得唾沫横飞:咱们现在所处的扬州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个园的营造离不开一位传奇人物,即个园园主、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为什么黄家的园子不叫黄园,偏叫“个园”?“个园”得名缘于园主人生性好竹子;而竹叶三片形似中国汉字“个”字;汉字“竹”字一半亦为“个”。个园的“万竹园”是扬州城内最佳赏竹处。我们抬头看看,墙的匾额上有“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在这里把竹西两字回归本来的意思就是:此处竹景最佳……

后面又来了一拨旅行团,熙熙攘攘吵吵闹闹,那导游的扩音器估计还是劣质的那种,呼呼的呼吸聲暴露无遗,把我们团的导游阿姨的声音淹没得一塌糊涂。

文意从洗手间出来后一直不再靠前,霸占了树下的最后一个石墩,拿着纸巾不断在擦汗。我隔着六七米的距离,站在文意身边听着导游阿姨继续介绍。

这个288元的扬州一天团实在太辛苦,幸好这里是今天行程的最后一站。一大早起来赶上了发扬州的旅游大巴,却因为有团友迟到而推迟了发车,进而在高速公路碰上了车流高峰而堵车。清明小长假,大家不是都应该去祭祖扫墓表达哀思吗?为什么都挤去了景点?堵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的景点,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人头。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人头比竹子还多。

文意明显受不了这样的苦,一路上面无表情。团是我当初坚持要报的,因而一路对文意心怀愧疚,伺候着无精打采的她。但即使再好的心情,也被堵车和人山人海的景点蹂躏了。

而且刚刚我还被一个胖子踩到了脚。就是把全身约80公斤的重量不偏不倚全部放在了我的左脚小脚趾上面的那种。

林碧扬:姑娘身上有天空的颜色

晚春的扬州古城,清风柔柔。清风里似乎还夹杂着几缕若有若无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可扬州城的琼花再美,也不如姑娘美。

确切来说,美的只是那位穿着淡蓝色长裙的姑娘。

个园里的弄巷一条接一条,为免迷路,一开始,我只能听话地紧跟着导游。湛蓝的天空如浆洗过的蓝布,我仰着头,跟着大伙迈过弄巷尽头的窄门。最近吃得有点多,门又有点窄,还有人跟我同时挤,所以我必须收一收肚腩才顺利过完这道窄门。几米后是第二道窄门,在混沌的淡淡香气中,跟我同时迈过窄门的团友貌似被挤得哼哧了一声,我怪不好意思的。在几米后的第三道矮门边,我终于看清了旁边那位被后面的队伍推着第三次跟我同时挤门的姑娘。她的脸憋得通红,跟着一位柳眉横竖的姑娘一瘸一瘸地向左拐走了。

看着她身着天空般淡蓝色长裙的背影,我真恨自己不人道的大脚板。

那抹淡蓝色比任何竹子和石头都好看,所以我不由自主跟着那袭长裙走了。至于同样身为胖子的导游在哪里扯破喉咙地点名,并不是那一刻的我打算考虑的。

郭倩倩:奢华的生活快乐不快乐

狭窄的火巷南端有一口水井,旁边墙上砌成拱形。导游阿姨走远后,我对走在最后的文意说,这是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由此而知古代能工巧匠多么有智慧。

文意拿着一把小扇子挨在墙边,对我兴致勃勃的介绍只新奇了几秒钟,又继续不吭一声。

她真是一个难伺候的主。我低头悄悄吸了一口气,转过头继续对她微笑。

个园餐厅的横梁是用千年不朽的金丝楠木做的,用如此粗大的楠木作为房梁,在其它园林中很难见到,看来真是主人家资丰厚的真实写照。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了,盯着横梁时,文意貌似冷冷笑了一声。

听导游介绍,当时个园的主人非常讲究饮食,据说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在当时的成本要一两纹银。当时一石大米才卖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就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了。

“难怪那么多人想做大户人家呢!”文意眼角一翻,甩甩衣袖跟着大队走进内堂,全然不顾自己的衫尾碰掉了旁边小女孩头上的花环。我蹲下身,捡起,带着歉意给扁嘴的小女孩重新戴上了漂亮的花环。

小女孩面容清秀,眼神无邪,像不像当年第一次踏入郭家家门的我?

林碧扬:山光湖光共入美景

说实话,听蓝裙子姑娘给与她同行的姑娘柔声讲解,比听那个大嗓门导游讲解好一万倍也不止。

可不知为何,她的小伙伴却总不待见她,要么不瞅不睬,要么强笑敷衍。她倒像没事儿一样,往上托了托背上的大背包,对同行姑娘的要求总是适时满足,并时不时询问她要不要喝水。

对待朋友尚且如此,对待爱人,她一定也是细心与周全的。请原谅我是一个俗耐的胖子,没有吃姑娘豆腐的决心与胆量,却有姑娘是我女朋友的各种无限想象。

她蹲下来绑鞋带时,两边的头发自然地垂了下来。我不能贸贸然伸出手帮她把头发捋起来,但却可以像一尊石像般在她身后用庞大的身躯挡住汹涌而至的游客,以免他们不小心踩到了这位好姑娘。

她背包右侧的口袋边吊着一个绿色的牌子,上面是两行清秀的字迹。

赵可芬?这个名字可真好听,跟那抹动人的淡蓝色非常匹配。

我们一起走到了清漪亭。使用“我们”这个词,能让我的心有一阵阵痉挛般的小悸动。我像一个保镖,在距离她不足两米的地方紧紧跟着,控制着后面的人流无法奔涌向前,还能顺着她的手指与目光所到之处与她一起看每一处景色。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挺拔端庄,能看见全园风光。清漪亭的周围布置了许多太湖石,而太湖石的外面又被一弯绿水所环抱,重重拱卫之下,清漪亭更显娇美。

姑娘举起自拍神器,抿着嘴对镜头笑。我知道自己即将入镜,于是扶了扶眼镜,立刻微微侧身望向远处,只留一个没那么显胖的侧影。

此刻是4月3日上午16点37分。

当我往后冒昧联系姑娘时,可以提醒她,我和她曾在这一刻的湖光山色里共入镜头。

缘分,就是如此这般。

郭倩倩:最后难免沦为人声鼎沸之地

个园园主黄至筠曾经神秘暴富,却又迅速败落。黄氏后人杳然无踪,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这里真的就如我大学历史老師所说的,部分瓦片上的图案既非伏羲八卦,也非文王八卦,而是使用四爪龙。在中国封建伦理社会里,建筑物上的神兽装饰受到严格制约,龙的图案只能出现在皇家宫殿与坛庙之上。身为普通官吏的园主用龙形瓦片装修房子,莫非这就是传说中个园园主的“反清复明野心”?!

可时间并不容得我细细考究与胡思乱想。前面是浩浩荡荡的旅游团大队,后面是耍各种小性子的文意,我瞻前顾后,很快就走到了个园的出口。

同治年间,富甲天下的黄至筠曾用毕生精力精心打造的个园卖给了镇江盐商李文安。后来李家背负官债,军阀徐宝山逼李家用个园抵债。咸丰丰间,个园遭遇兵焚,逐步走向萧条。1926年,李家让出个园。后个园又几易其主,曾先后属于李氏、朱氏等,最后发展至今,成为人人皆可触摸观望的人声鼎沸之地。

我们郭家并不想步此后尘。

一个盛极一时的家族若想在太平盛世能长治久安,必须内外团结包容。因此我的母亲,一个始终无法在郭家取得名分的二太太,临终前再三叮嘱我今后在郭家必须听从父亲的教导,要循规蹈矩,与人和善,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和睦相处。

所以文意,我的姐姐如何为难我,我还是愿意待她如亲。

林碧扬:空有一腔野心

回程照样堵车。

导游没了气力说笑与叫喊,沿路只能播放车载视频抚慰大家。有人呱啦聊天,有人边看边笑,有人昏昏欲睡,车厢里弥漫着难以形容的味道。

在那部老旧的《鹿鼎记》电影里,我坚持一个镜头也不漏地看完了全集,尽管我之前已经看过无数次。我跟着韦小宝这个活宝各种跳跃,却无法有笑容。

我自以为很聪明,为免蓝衣姑娘觉得我冒失与唐突,为了让我们的开始更顺理成章,我跟了她一路也不曾开口跟她说话。只是自作聪明地抄下了她牌子上的名字与电话。在个园里与她共游的1小时33分的时间内,我设想了无数种与她搭讪的开场白,唯独没有勇气亲口说出。

一见钟情会让人盲目。也活该我瞎眼。

如果我知道“赵可芬”只是他们旅行团导游大妈的名字,如果我知道她即将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再也遍寻不着,不论结果怎样我都会走上前去跟她说一句话。

哪怕只是一句“姑娘你好,姑娘再见。”

江南的春天夜幕很快降临。车子驶过一座又一座的桥,我看见了水上荡漾的清波。

今夜扬州没有月。难怪连沟渠也无明月相随。

也许在那共游的1小时33分里,我们想的,根本就不在同一条道上。

猜你喜欢
园主文意扬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参考答案
“扬州绒花”
勿让“排他性”判断遮蔽语文纯粹的美
还原
生活的三个秘密
是“上扬州”还是“下扬州”?
书面表达练与析
预测情节推信息,巧解完形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