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角浅析《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异同

2017-08-10 09:07谢丛宇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议程设置网络化

谢丛宇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 401331

摘 要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可谓是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两大里程碑。它们分别在各自的时代创造出了惊人的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而同为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与《中国好声音》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双方又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且它们各自未来转型的方向也不同。对《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进行对比研究,在相同相异对比的框架下运用横向纵向的对比方法,利用议程设置理论,找出两者异同以及未来各自的发展方向。并通过两个案例的分析试图探索中国电视选秀节目未来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议程设置;网络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103-02

关于《超级女声》为什么能如此流行的原因,金君俐在《<超级女声>研究》中指出,目前超级女声的研究离不开3个概念:平民化、大众文化和民主意识。关于《中国好声音》究竟比《超级女声》进步在哪里,彭国坤、李燕临在《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探析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发展》中提出3点:1)节目选手更加专业,节目音乐性更高;2)节目内容更加吸引人;3)选手普遍具有故事性和话题性[1]。但依本人来看上述资料中只是对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没有涉及到理论,而且很少提到代入感——媒体运用议程设置营造的擬态环境与受众的距离。本论文拟通过对比研究,找到《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共性及个性的节目特质,以此试图预测未来电视音乐选秀的发展道路。

1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引领的社会热潮

2004年,超女成为了一个流行现象,并引起社会各界的讨论。也是从超女开始,电视歌唱类选秀节目遍地开花,从辽宁卫视的《激情唱响》到上海卫视的《加油好男儿》,各类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但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音乐选秀节目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各大卫视相互模仿,一夜之间产生“选秀热”,节目形式的雷同使观众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受众审美疲劳、收视率下降,市场也走向低迷。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出现,重新让市场得以发展。《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音乐选秀的新篇章,中国年轻的少男少女们投身于接下来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中,为遍地开花的音乐选秀节目不断的输送新鲜人才。选秀节目的话题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变成了网路舆论的主要讨论对象。根据2016新浪微博话题实时关注度显示,《中国好声音》的关注度为800.01万,《超级女声》的关注度为573.5万。

2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相同点分析

2.1 运用选手事件营销

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中国好声音》,都擅长用爆料事件来提升节目的关注度。比如2016年《超级女声》柯以敏评委辱骂选手事件引得网络上的“倒柯”行为,最后柯以敏不得不出面道歉而且被罢免了当年超女评委的职务,这一事件却加强了超女的宣传。《中国好声音》也运用学院的花边新闻如徐海星艳照、吴莫愁与庾澄庆的不当关系等来炒了一波节目热度[2]。

2.2 与赞助商合作

不管是《超级女声》和蒙牛酸酸乳还是《中国好声音》和加多宝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冠名,而是将广告植入到节目内容之中。具体表现为《超级女声》的所有布景、宣传牌、线下演唱会等都有大面积的广告植入。《中国好声音》除了上述以外还有主持人华少的超快语速口播让加多宝的宣传力进一步提升(网络很多网友戏称华少是喝了加多宝才说的如此快)。

3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相异点分析

大众参与度与受众参与感:

参与者的层面是这两个节目最明显的差异之一。《超级女声》讲求的是全民参与,想唱就唱,门槛很低,它讲求全民的参与感,为了实现这种参与感,节目组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大规模海选,而在音乐水平上在海选期间较低,也会有很多奇葩选手的出现,带领了一波大众“审丑”的趋势。而《中国好声音》是导演组直接去选人,有的是搜罗各大音乐学院,有的则会找专业音乐人推荐以保证他们主推的音乐品质。专业的歌唱选手也会使节目变成一场视听盛宴。

麦克姆斯在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3]。《超级女声》从零门槛海选就进行播出,会搜罗社会各界女生。正是因为超女把“海选”这一议程设置到节目环节中,才给观众以一种《超级女声》真的是来自于自己身边人的感觉,也是自身离《超级女声》舞台十分接近的一种切身参与感与体验感。这种受众参与感还体现在短信投票上,观众会关注故乡赛区的晋级选手,在选手需要投票的时候会因为这种参与感以及家乡的荣誉感发送短信投票。比如张靓颖在参加超女的时候就获得了四川老乡的力挺,从而杀进总决赛。而中国好声音由于省略了选角的环节,在电视上直接呈现筛选过后的结果,没有将“海选”这一议程设置到节目环节中,导致观众觉得好声音的选手是高高在上、距离自己很远,爱唱歌的观众也会觉得这个舞台离自己太远,导致受众参与感不高。

4 《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未来发展之路

4.1 《超级女声》与网络化

2016年《超级女声》首次尝试完全弃用电视平台,转向使用网路平台直播的方式在芒果TV、芒果直播播出。这也是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首次完全转向网络、抛弃电视播出的创世之举。从结果上看,第一次的尝试并不成功。2005年,《超级女声》收视率达到巅峰,平均收视率为8.54%,决赛的平均收视率更是高达11%。而2016年《超级女声》自海选以来关注度、讨论度、话题度都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超级女声》作为第一个由电视媒介转向网络媒介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无疑是抓住了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因为近年来,网络对电视媒体的分流现象十分严重。2009年以来美国有线电视用户保持稳定地流失,目前为止已经流失了200万以上用户,根据尼尔森的数据有500万美国家庭已经彻底放弃有线电视或卫星电视服务。而在线视频服务服务提供商Netflix和Hulu保持着快速的增长[4]。这意味着如果电视不向网络转型,其用户会进一步被网络抢夺,所以电视综艺网络化的转型是十分有必要的。

4.2 《中国好声音》与本土化

好声音系列节目中的经典《美国好声音》在赛制上,共设计12集,海选两集,擂台赛四集,直播秀六集,由观众和导师共同决定选手的去留[5]。但中国广电总局对直播时长的限制有着严格的把控,再加上为确保选手状态发挥稳定,所以《中国好声音》减少了直播集数,只保留巅峰之夜总决赛一集直播,其余均为录播。总的来看,《中国好声音》本土化遵循了中国自身的传播体制,避免在节目内容、形式上触碰禁区,成功去除了《美国好声音》的糟粕,因地制宜,使《中国好声音》成功的中国化、本土化成為《中国新歌声》。

5 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未来的启示

5.1 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优秀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必须时刻掌握国内外的新资讯、新动向,不断改革深化自身节目,提高节目水平。就像《超级女声》的网络化,它敏锐地察觉到了未来电视综艺向网络综艺转型的趋势,便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毅然进驻网路,积极顺应了网络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保证了自身的实力,在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里面独树一帜。

5.2 构建本土优质品牌

优秀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水平,赢得观众口碑,树立品牌效应。《超级女声》自2004年开始,由于其节目质量之高,成为了受众口中选秀的代名词,形成了优质的节目品牌。《中国好声音》根据国家传播体制对《美国好声音》进行扬弃,而成功实现本土化,使其在国内变成了良好品质的音乐节目代表,树立了本土优质品牌。

5.3 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论是《超级女声》还是《中国好声音》都需要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自身任务。而《超级女声》里的姐妹情谊、《中国好声音》里的感人故事都是真善美的体现和传达,体现了人性至善的一面,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彭国坤,李燕临.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探析我国音乐选秀类节目的新发展[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65-68.

[2]吴琼.案例研究_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营销策略[D].南昌:南昌大学,2016.

[3]麦克斯韦尔-麦考姆斯,郭镇之,邓理峰.议程设置理论概览: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闻大学,2007(3):55-67.

[4]李萌.论网络对电视文化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5(8):72-73.

[5]马静.中美音乐选秀节目的差异性对比——以《中国好声音》《美国之声》为例[J].视听,2015(8):28-30.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议程设置网络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地铁车辆架、大修的管理研究
地铁网络化运营乘客信息需求阐述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如何讲好南海人文故事
宽带网络经济视角下城市与农村云网络规划需求的短期负载预测研究